昨晚又做了一整晚的夢!
經常從噩夢中驚醒!
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
多數人會把精神不振歸咎于做夢惹的禍,認為是做了夢才導致沒有睡好 ,認為長期做夢會導致神經衰弱、失眠 。
01 為什么會做夢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回憶和想象,刺激了人的大腦皮質的某些部分,并留下了痕跡。
當大腦皮質的這部分在人的睡眠過程中還保持著興奮狀態時,日常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就會活躍起來,這就會引起夢幻。
從腦電波睡眠的測試得知,我們每天從入睡開始到起床時都會做夢;
通常,在關燈之后,我們需要花10到15分鐘的時間進入睡眠的第一個階段;
睡眠一共分為5個階段 (REM為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覺得昏昏欲睡;
第二階段我們將進入輕度睡眠;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我們將會進入深度睡眠;
第五階段我們會做夢,這時我們的眼睛將快速運動;
五個階段形成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會持續90分鐘。
人們所說的昨晚做夢沒做夢,只不過是說明你是從哪個睡眠階段醒來而已,從第五階段新來時就說做過夢,而從第一至第五階段醒來時則稱沒有做過夢。
因此做夢的次數也可以算出來,以睡眠時間為 9小時為例 ,一個睡眠周期是90分鐘 ,做夢次數 = 9 × 6 0 ÷ 9 0 ,做夢次數為 6次 ,每次做多少個夢則由夢的長短決定 。
做夢的時間一般只有2小時左右,認為自己通宵做夢是一種錯覺。
有的人在睡眠時不僅做夢,還說夢話,這同樣是睡著的人大腦皮質中,主管言語的部分沒有完全抑制的表現。
夢是潛意識心理現象的自我表現。
人在睡眠是時,自覺的意識活動已經停止,出現的夢境是潛意識最生動、最典型、最真實的表象,夢代表了人的愿望和滿足。
02 做夢的必要性
科學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斷人做夢的試驗;
即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 ,就立即被喚醒 ,不讓其夢境繼續 ,如此反復進行 。
結果發現對夢的阻斷 ,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 ,如血壓 、脈搏 、體溫以及皮膚的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 ,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 ,同時還會出現焦慮不安 、緊張 、易怒 、記憶障礙等現象。
顯而易見 ,正常的夢境活動 ,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我們通常會認為,睡覺的時候大腦是在休息狀態,什么都沒做;
事實上,在睡覺的時候,有些大腦區域比醒著的時候還活躍。在這個過程中,大腦在處理信息和整合記憶,把一些重要的東西存儲起來,不重要的東西給刪除掉。
據研究,我們每天所獲得的休息中,只有1%左右儲存到長期記憶中,而大部分信息都會銷聲匿跡。
忘掉那些沒用的信息,才能保證該記憶的東西記得牢固。
03 整夜做夢
很多人對夢存在認識誤區 ,做了一晚上的夢 ,幾乎沒有睡覺 ,大都認為做夢的時候沒有睡覺 ,所以第二天會很疲勞 。
所謂整夜做夢,甚至多夢失眠,其實只是這些人容易在做夢的時候醒來 ,又愛復習夢境 ,所以導致入睡困難 。
特別是現在許多人對自己的睡眠和健康關注度太高 ,對夢過分關注 ,導致夢的感覺增強 ,夢感增強的結果 ,反過來又加重擔心和恐懼 ,結果形成失眠的惡性循環 。
兩種情況下 ,人們比較容易記的夢 ;
一種取決于做夢的人 ,一般工作壓力 、家庭壓力 、人際壓力比較大的人容易記住夢,這些人通常是大學畢業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 ,或年輕氣盛事業心強的青年,或者 50歲左右剛剛退休或者子女剛成家的老人 。
還有一種取決于睡姿 ,一般趴著睡的人 、冬天腳放在外面凍的人 、雙手疊放在胸口的人等容易記住夢 。
04 噩夢與疾病
做夢是對大腦有益的正常生理活動,但是重復出現噩夢,往往是一些疾病先兆。
精神因素是做噩夢的一個原因,如白天過度緊張、驚慌、焦慮等,在夜間都可引發噩夢;內在疾病也可引發噩夢,如腸道寄生蟲病,上呼吸道感染等。
有時夢中感覺全身不能動,想起床睜不開眼睛,驚醒后面色蒼白,渾身冷汗等。
遇到這類情況,要自己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若有不適,最好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相應的疾病。
擁有健康才能有一切!
圖 | 來源 pixabay.com
文 | 好覺君 微信 haojiao58
微信公眾號:零點zerotime(zerotime5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