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要的,不是足夠多,是足夠歡喜,林清玄的人生禪悟——心有歡喜過生活。紛擾中修得一顆清凈心,看云淡風輕,斷卻煩惱,在安靜中修復生命能量。 ﹁ 水終有澄清的一天 ﹂ 文丨林清玄 在我童年居住的三合院,沿著屋檐滴水的溝槽下,擺了一排大水缸。 水缸有半人高,缸口大到雙手環抱,是為了接盛從屋頂上流下來的雨水。從前的鄉下沒有自來水,必須尋求各種水源: 一方面鑿井而飲;一方面到河邊挑水灌溉;下雨天蓄在水缸的水,則用來洗衣洗澡,這樣不但可以惜福,還能減輕到河邊挑水的負累。 剛下過雨的水缸是渾濁的,放一些明礬進去,等個兩三天,水才會慢慢地澄清。 由于要讓水澄清很難,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使水渾濁卻只要一下子, 因此,媽媽嚴格規定我們不能去玩水缸的水。玩水的后果就是在水缸邊罰站。 “不可以玩水缸的水。” 不只是我們家的規矩,鄉下三合院的孩子全都知道這個教訓。 但是,不玩自己家的水,并不表示不玩別人家的水。 我們家正好在去上學必經的路上,每天有成千上百的學生走過。有一些喜歡惡戲的孩子,路過的時候會突然沖進院子,每個水缸都攪一下,然后呼嘯著跑走。 這可惡的舉動,使我們又憤慨,又緊張。為了防止水被弄渾,我們終日都坐在院子里,等待惡戲的孩子。 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坐在院子里,有時要上學,有時要工作,一旦稍有疏忽,孩子們就進來把水弄渾。 這使我們更陷入痛苦之中。 媽媽看我們被幾缸水弄得心神不寧,就安慰我們: “你們的心比水缸的水還容易混亂。那些惡作劇的孩子,你們越在乎,他們就越喜歡;如果不理他們,時間一久,就沒什么好玩了。你們各人去做該做的事,不要管水。水,終有澄清的一天。” 我們聽了媽媽的話,該上學的上學、該工作的工作,不再理會惡戲的孩子。他們也很快就失去興趣,水,也自然地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