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3300字,預計6.5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本該熱鬧非凡、忙于書展和暑期營銷的8月,因為疫情的卷土重來,顯得有些平靜。但書展延期,閱讀不延期;書店不在了,書還在。
“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何去何從?
近期對整個出版業產生最大影響的政策就是7月24日教育部公布的“雙減”政策,它首先引起了教育培訓、在線教育行業的巨大振動,大規模裁員等新聞屢見不鮮。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雙減”政策對出版業,尤其是教育出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成為眾多出版社與編輯關注的話題。
8月25日的一個突發新聞將其關注度再次提高:有微信聊天記錄流傳開來,稱上海的新華書店將教輔圖書下架。新民晚報記者前往查看后辟謠:各類正規的教材教輔正常在售。
資深出版人、兒童閱讀推廣人楊文軒認為,對于教輔出版,“雙減”政策短期利好,長期悲觀。他進一步解釋說,表面看來,“課外補習少了,學生的時間多了,家長的錢包滿了,用來讀書時間也就多了,購買書籍的錢也多了。”但長期的挑戰是多方面的:教輔也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會不會受到整改還是一個未知數;另外,教培機構大多都涉足教輔的出版策劃,占據的市場規模還不小,可能會對教輔產業產生一定沖擊。
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名單公布
本月出爐的各類獎項名單中,關注度最高的是“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8月5日由中宣部辦公廳公布,包括圖書選題145種、音像電子出版物選題25種,合計170種。這些選題中,有從宏觀角度服務“四史”教育的,如人民出版社《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等;有聚焦不同領域、彰顯發展成就的,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數字解讀中國:中國的發展坐標與發展成就》、中國統計出版社《人間奇跡:中國脫貧攻堅成就報告》等;有從小切口入手、提倡榜樣教育的,如希望出版社《張桂梅和她的孩子們》、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浙少社”)《我們的隊歌》等;有創新呈現方式、多角度解讀主旋律敘事的,如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部紅色經典電影連環畫》、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點贊中國:超級工程3D立體互動百科》等。
此外,本月還有2個值得關注的獎項名單:一是8月6日揭曉的第11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共產生18部(篇)獲獎作品。其中小說類獲獎作品包括明天出版社《馴鹿六季》、浙少社《上學謠》、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鴿子的夏天》等。
二是8月23日公布的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王謝堂前燕》《關河未冷》《秦吏》《我不是村官》等9部作品入選。
三大書展延期,南國書香節成“唯一”
8月,本該是書展扎堆的季節。上海書展、黃山書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南國書香節,都是8月本應召開的出版業“大型網友見面會”。但7月下旬疫情的反撲使得各大書展紛紛延期。
8月2日,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公告,決定將原定于2021年8月11~17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及若干分會場舉辦的2021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延期舉辦。截至發稿前,具體舉辦時間仍未確定。
8月5日,2021中國黃山書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公告,原定于2021年8月20~22日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21中國黃山書會延期舉行,具體舉辦時間將視疫情防控形勢而定。
8月13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組委會也發布了第28屆BIBF延期舉辦的公告。
至此,8月20日開幕的2021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成了這個8月唯一“幸存”的書展。據了解,南國書香節采用“1+11+66”的辦展模式,即1個線上云會場,廣州市11區特色書店聯展,66個線下分會場,線上線下結合、分散同期舉辦。這種辦展模式也是其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原因。
抖音大V出書熱,有流量才有銷量
8月的新書暢銷榜上,張嘉佳的全新長篇力作《天堂旅行團》(中南博集天卷 出品)當仁不讓位居榜首。這本書預售首日賣出20萬冊,而從它的當當商品詳情頁上,讀者甚至看不出它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希望這本書能照亮那些在黑夜中走路的人,這世界不停開花,我想放進你心里一朵。”或許朦朧又戳心地概括了它的中心思想。
縱觀最近幾個月的新書暢銷榜,抖音大V的作品幾乎都榜上有名。以出版時間由近及遠來看,這類作品中有一些代表:宋玉《家有三寶》(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案例詳情請戳)在當當親子/家教新書榜排名第4位,許美達《碎嘴許美達的生活碎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童書暢銷榜排名第13位,醫路向前巍子《醫路向前巍子給中國人的救護指南》(磨鐵圖書 出品)在當當保健/養生暢銷榜排名第1位。抖音大V出書與三四年前的公眾號大V出書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這個有流量有內容的“作者群體”確實能讓一本書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爆品,但起長銷屬性還有待市場驗證。
新書值得關注,口碑和銷量達到一定量級的“老書”也值得再說一說,比如迎來200萬冊發行量的《人生海海》。8月1日,“《人生海海》200萬冊紀念分享會”在北京舉行,麥家再次解讀了這部現象級作品。之后在《人生海海》200萬冊紀念版出版前后,編輯也對該書的出版過程做了回顧和總結(詳情請戳)。
沒有新作上市,照樣能刷屏的除了麥家,還有莫言。8月2日,莫言的微信公眾號開通,8月9日的一篇推文《莫言開公眾號啦!》,瞬間閱讀量達10萬+,刷屏朋友圈,不愧是出版界的“頂流”。據報道,該公眾號的注冊主體為上海真魁創意策劃中心,天眼查數據顯示,這家公司的法定人為苗昂。而苗昂也擔任北京師范大學寫作中心主任助理,是莫言的女兒管笑笑的丈夫。
今年必將是出版業資本市場的“大年”
8月24日,黑龍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龍版傳媒”)正式登陸A股(詳情請戳)。加上此前在創業板上市的讀客文化和同樣在A股上市的浙版傳媒,這已經是今年上市的第3家書企了,且可以預見的還有果麥文化的上市。
從2017年中信出版“轉戰”A股、山東出版正式上市之后,3年多的時間里,資本市場沒有新入局的書企,而今年,無疑將迎來一波“上市潮”。
書店的生生死死到底意味著什么?
相比于新開書店,8月更受關注的閉店的書店。而這波關注源起自鐘書閣·靜安店。
鐘書閣·靜安店開業于5年前,由于與所在商場芮歐百貨的租約到期,遂決定于2021年8月17日晚22:00點結束營業,另尋店鋪。結束營業當天,一場直播為讀者們的告別增加了些許傷感。
據商務君的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021年因各種原因閉店的書店達11家(詳情請戳),其中既有陪伴讀者10年以上、讓人哀其不在的北京盛世情書店和武漢百草園書店,也有因為運營策略調整、閉店純屬商業行為的言幾又北京薈聚店和廣州天河萬科店。
“真故研究室”曾在《小書店之死》一文中這樣描述南京換酒書店的告別,“可能根本沒有到過書店的人們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表達著悲傷的惜別情緒。”誠然,書店的“死去”總是讓人感到哀傷,它是我們生活的一種陪伴。但從商業的角度而言,也實屬正常。與其哀悼,不如趁它還在的時候,用實際行動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