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城市是否表現亮眼?一起來看。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經濟格局保持穩定
9地市經濟總量超1000億元
從經濟總量看,合肥一馬當先,繼續領跑全省,經濟總量達到5430.4億元,也是全省唯一超過5000億元的地市。
放在全國來看,在競爭異常激烈的5000億元區間,合肥的經濟總量低于南通、泉州、濟南和福州,高于西安。
蕪湖排在第二位,經濟總量達到2220.3億元;滁州坐穩第三位,經濟總量達到1795.7億元。阜陽位居第四,經濟總量達到1573.1億元;安慶、馬鞍山分列五、六位,分別為1406.5億元、1289.5億元。
宿州排在第七位,經濟總量為1111.2億元。蚌埠位列第八位,經濟總量為1048.9億元;亳州排在第九位,經濟總量為1014.5億元。
這是上半年全省9個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
從全省來看,經濟格局保持穩定,與2021年排名一致。
蕪湖、池州增速超過5%
從經濟增速來看,蕪湖以5.2%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池州位居第二,增速達到5.1%,這是全省僅有的兩個增速超過5%的地市。
滁州緊隨其后,位居第三,增速達到 4.3%。這是除蕪湖和池州外,唯一增速超過4%的地市。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發現,在3-4%的增速區間,地市數量最多,有6個地市。具體來看,馬鞍山增速達到3.6%,位居全省第四;六安、宣城增速同為3.5%;安慶增速為3.4%;阜陽、宿州增速同為3.3%。
這9個城市增速都超過了3%,跑贏全省上半年增速3%。
與全國經濟增速相比,10地市增速跑贏全國上半年增速2.5%。這10個市分別是蕪湖、池州、滁州、馬鞍山、六安、宣城、安慶、阜陽、宿州和合肥。亳州與全國持平,為2.5%。但作為省會城市的合肥,上半年經濟增速為2.9%,低于全省3%的水平。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全省16個地市均實現了正增長。
增速亮眼的背后
蕪湖、池州、滁州,經濟增長為什么快?
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發現,至少有三條經驗值得學習。
一是抓機遇。蕪湖、滁州、池州都處在皖江城市帶,是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的排頭兵,三市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搶抓戰略機遇、區位機遇、政策機遇,尤其是滁州積極主動對接南京大江北戰略,在產業鏈上招引落戶大項目。
二是抓產業。三市都把工業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作為穩發展的第一動力,統計數據顯示,主要工業經濟指標都是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蕪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5.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1%。主要工業產品中,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液晶顯示屏、電子元件等產品產量增幅在4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42倍。
池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其中,6月份增長17.2%。裝備制造業、半導體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9%、32.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4.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7.5%,半導體產業基地產值增長36%。
滁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5%,戰新產業產值占比達45.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
三是善作為。三市的干部隊伍拼勁很足,展現了迎難而上、乘勢而上、積極進取的作風。
這是蕪湖、池州、滁州市經濟增長快速的主要密碼,值得其他地市學習借鑒。
進入下半年,安徽16地市都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
作者為決策雜志融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