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姓有多少人口
童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五十八位姓氏,在浙江、云南、湖南相對占有一定優(yōu)勢。當(dāng)今童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66%,總?cè)丝诖蠹s有83萬。
童姓的來源與演變
童姓起源于顓頊之后。顓項之子號老童,其后以號為氏。再傳至夏時童律,因隨大禹治水有功,封于童,侯國,其地在下邳,故地在今江蘇睢寧縣西南,或安徽泗縣東北。商湯滅夏時童國淪亡,其后子孫為國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童姓雖然在歷史長河中默默無聞,沒有顯赫的歷史名人,但一直單一地傳遞著。到北宋時,金國中開始出現(xiàn)了童姓。隨后在明清時期,北方民族如滿洲人、蒙古人中先后也出現(xiàn)了童姓。特別是滿洲八旗大姓佟佳氏,有一部分人改姓童氏。
歷史上童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童姓主要活動在山東地區(qū)。秦漢時期,童姓已經(jīng)南下安徽、河南,西進(jìn)山西。唐宋時期,童姓進(jìn)入四川,東南挺進(jìn)浙閩。元明時期,童姓分布于南方各地。清同治年間進(jìn)入臺灣。
明朝時期,童姓大約有4萬3千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童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童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東、福建、河南、江西等。
明朝時期,童姓大約有13萬多,約占全國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六位。明朝時期,浙江仍為童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童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廣西、安徽、四川等。宋元明600年中,童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中部、西南地區(qū)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浙閩為中心,向外散布的分布區(qū)。
當(dāng)代童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dāng)代童姓的人口約有83萬,為全國第一百五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童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A形的態(tài)勢。童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云南、湖南,這三省大約占全國童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四川、江西,這六省的童姓又集中了37%。浙江為童姓第一大省,占童姓總?cè)丝诘?5%。全國形成了東起浙閩,連贛皖,串兩湖,接云川的童姓分布帶。
童姓在人群中分布步員率示意圖(見圖158)表明:在滬浙閩贛、皖蘇大部、河南東南角、湘鄂大部、廣東東部、臺灣北端、云南、四川南部、黔桂西部,童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氵_(dá)到0.12%以上,中心地區(qū)可述1.3%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8.8%,居住了大約70%的童姓人群。在皖蘇北端、山東南部、河南東南、湖北西部、陜甘南部、寧夏、青海東南、四川東部、重慶、黔桂東部,湖南西南、粵臺大部、海南,童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06%—0.12%,其覆蓋面積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3%的童姓人群。
童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童姓的郡望有渤海、雁門、東莞、建昌。童姓的著名堂號有闕爭。“闞爭”堂號出自東漢童恢。童恢因執(zhí)法廉平,為司徒楊賜推薦。后楊賜被誣遭彈劾,部下都離去,唯童恢獨詣闕爭之,楊賜官復(fù)原職,其部下又回來巴結(jié),童恢用棍把他們趕走。大家都贊美其勇氣和義氣,后宮至丹陽太守。
楹聯(lián) 童姓的重要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歌傳循吏;薦美逸民。
敕賜壽考;民生立碑。
善政廉平;隱居淳樸。
祀典重千年,歲時報本;綿延昌百世,忠孝傳家。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童姓歷代名人44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六十九位;童姓的著名文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文學(xué)家總數(shù)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二位;童姓的著名醫(yī)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總數(shù)的0.l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童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〇四位。
歷史上童姓的重要人物有:東漢瑯琊內(nèi)史童仲玉,丹陽太守童恢;北宋太師、廣陽郡王童貫,右正言童堯民;明朝貴州總兵官童元鎮(zhèn),南京吏部尚書童軒,大同副總兵童朝儀,萬歷舉人童養(yǎng)所;清朝廣東提督、詩畫家童鎮(zhèn)鈺,畫家童昌齡、童塏、童鈺,通政使副使童槐,禮部侍郎童華;當(dāng)代實驗胚胎學(xué)家童第周,建筑家童寯,京劇演員童芷苓。
童姓血型
童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0型占35.5%,A型占29.8%,B型占26.5%,AB型占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