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link:
你好!
今天中午接到爸媽在線總部的電話時,我才知道你昨日給我留了言,指名要我解答你的困惑。很抱歉,因為最近忙于司考的復習,備考期間手機啟用了防干擾設置。
等我聽完講座,一下子發現有總部打給我的幾個未接電話,我于是知道,必定是有需要我解答的咨詢案例。感謝你對我的信任。
你在留言中,談到高考的失利,你幾近崩潰。因為你的努力沒有收取你要的結果。你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痛苦中,你情緒異常,一邊對父母發泄憤怒,一邊又覺得自己傷害了他們。
煎熬中,你選擇了咨詢,并且選擇了我。我想,你一定是讀了我的專欄《家有高考生》系列。作為高考生的家長,尤其作為一個也曾經參加過高考的我,真的可以有些故事可以和你分享。
91年高中畢業,我連參加高考的資格也沒有。高考前的預選,我沒有達線。于是只能選擇復讀。努力后,預選總算達線了,但是并沒有夠到國家公費標準。我成了若干委培生中的一員,讀了鹽城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那時的委培費用是6800元。90年代初,那是一筆巨額。但,在父親的眼里,只要我有一個好的前途,不管花費多少錢,他也愿意。這是一個父親最真實的想法。
對我的高考成績,我沒有抱怨過。只是遺憾我的努力始終不夠。有些努力,不是你以為你自己花了時間,犧牲了娛樂,你就真的在努力了。
一個人能不能取得自己預料的結果,不僅和努力有關,有時你的先天的智商會占有很大的比例。這就是為什么總有些小孩,在高考后無法接受自己的成績。
高考畢竟是一場選拔性的智力游戲。
它與你的智力,心理,綜合素質等都有關聯。假如一直執迷于我原本可以考得更好一點,從而怪罪命運給你開了玩笑,若因此抱怨甚至抑郁,很顯然那都不是最明智的想法。
人生的努力,從來不是僅止于高考。高考,真的不過是一場考試。
我不知道你最終的成績怎樣?選擇復讀,還是選擇讀一個普通的院校然后一路讀研,這些都需要你自己掂量。畢竟,這事關你的未來。終究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你可以給自己做主。我只能提供一些參考而已。
比如,當你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有無考慮到父母的內心真實想法。作為一個過來人,小孩的每一次考試,對我來講都是一場煎熬。所以,我的《家有高考生》就是在那一段時期寫成。可以是飽含心酸和血淚。
一切都是掙扎一切又都是煎熬。雖然,最后我的小孩不過讀了一所三流院校,但是我尊重他的想法。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考重點院校的學習能力,不如早點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院校,根據自己的興趣,努力發展自己。
我私下認為,他的選擇,不僅解放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拯救了我。
因為,中國式高考,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高考,而是怎個家族的共同努力。父母的白發與衰老都是在這個時期一下子爆發出來。我記得我第一次高考落榜,我的父親是一夜之間白了雙鬢。
所以,孩子,千萬不要以為高考失敗,痛苦的只有你自己。
說句老實話,最難過的莫如為人父母。既要為孩子目前的情緒憂慮,還要為小孩的將來焦慮。你知道天下父母,是怎么老下去的?當你一點點長大,父母就在一天天老去。
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憤怒,對人生的不滿輕而易舉的發泄給這世上最愛你的兩個人身上。沒有誰可以為你的未來承擔,真的只有你自己。
一所三流的學校,未必如你所愿。但不是只要你努力了,你就能夠讀到重點大學。即使真的讀了985或者211,那又怎樣?我看過許多重點大學的小孩,最終泯然眾人矣。
原因只有一個:人生的成功真的不是由你的高考來決定的。
假如真的愛自己的父母,請務必參考一下父母的意見。既不要被他們左右,也不要只顧及自己的感受。你需要保持獨立思考。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真實的認識。
不妄自菲薄也不要驕傲自大。這世界從來不缺聰明的人,一直缺少的就是自知之明的人。以致古人會說:自知者明!懂得自己內心的需求,真正了解自己一輩子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去努力。
俞敏洪讀了北大成為新東方的掌舵人,馬云不過讀了杭州師范院校,也成了中國最富有的男人。英雄不問出身,關鍵你是不是一個具備生命力的人。
或許你會認為他們但過于遙遠。那不如講講我自己的努力。三流院校畢業分到農村教學。自考本科參加進城老師的應聘。
一路走來,從最普通的農村教師,到成為市學科帶頭人;從語文教師到國家二級心理師;從一個普通的母親到成為廣東三優集團的育兒大師。從一個平凡的追夢人到成長為爸媽在線資深的心理咨詢師。我并沒有覺得自己有多辛苦。
其實,我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因為,人生最不會辜負的便是你的努力。你還年輕,還有許多的機會可以去爭取。你看,人到中年,我又選擇了天下第一考:司法考試。
你想要過什么樣的人生,你就會做出什么樣的努力。我喜歡不斷新奇的生活,所以我一直都在做跨界的事。教師,建筑師,心理師,婚姻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