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一場心連心活動,在劉莊中學開展。我負責簽到。臨進場的時候,來了一位長者,在桌子邊轉來轉去。我問他,小孩是哪個年級的,他說是初一的。
但是不在劉莊中學讀書。我說沒事,可以給你名額。老人一聽開心得趕緊招呼孫女過來。我以為只要兩個名額就可以。老人,有些難為情的說,我還有一個小孫女才讀小學,能不能也帶進去。
他看我的眼神明顯帶著一些羞澀。典型的農村大爺。我給他們補了三個名額,老人千恩萬謝,牽著兩個孩子歡天喜地進了活動室。
因了這樣的緣分,整個活動期間,我對他們格外關注。分享感受時,我鼓勵爺爺走上舞臺。大孫女顯得落落大方,小一點的,有些遲疑,被我和爺爺一起拉了上去。等他們仨走上去,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
“我是農村人,我的愿望就是她們能夠吃飽穿暖上好學?!睜敔斦f得簡單而質樸。個子不高,瘦小,但精神很好。孫女說了什么,我沒聽清楚,但只要看到他們三個站在臺上,我就特別心疼。
兩代留守人。
老人看我面善,主動打開話閘。兩個孩子生下來就沒喝過一口母乳,年輕的父母遠在昆山打工。正月出門臘月回家。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形同虛設。
活動中有一個環節,背著父母走一段,大孫女很輕松地就將爺爺背在肩上,那個小的,在一邊跟在后邊。爺孫仨,走到哪都給人一種相依為命的感受。
書寫夢想的時候,我特意留意了孫女的留言:希望一家人幸??鞓贰W钌厦鏁鴮憼敔敽湍棠痰拿?,中間是姐妹倆的,最末一行才寫上父母的。親疏遠近,一眼就看出來了。
父母雖然形同虛設,但這姐妹倆畢竟有著爺爺奶奶的疼愛,終究還有一些小小的幸福。孩子中有個小女孩特別惹人憐愛。那么小卻偏要倔強地背起她的大伯。
后來得知,女孩一直是大伯領著養。母親回了云南,父親在外打工,長年累月不回家。難怪,這孩子臉上沒有一點喜色,稚嫩的臉上總是一副心事重重。明明背不動,偏要咬牙背負對她最親的人。
這小東西雖然年幼,卻懂得感恩。我狠狠地擁抱了她:寶貝,你要快快長大。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很難過。人與人的命運就是這樣,小孩沒有任何過錯,一出生就沒了父母的疼愛。
有一副夢想圖,特別吸引人。一張圓桌邊,圍了五個人,旁邊歪歪扭扭地寫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最下邊一行字最顯目:我們要在一起!
我看著這幅畫,覺得特別難受。簡單的一幅畫里,寄托著孩子最真切的夢想:和父母在一起。我不知道來參加活動的孩子中有多少留守兒童,無憂無慮的童年本應倚在父母的懷里撒撒嬌,但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只有假期才能與父母見面。
我看到一個小女孩寫了一句:我要每天都是暑假!并且在暑假的后面打了一排感嘆號。乍看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沒有想明白,現在總算清楚了。只有暑假,小孩才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父母。
可憐的小丫頭。
聽到一個母親慷慨激昂的許諾,以后只要有這樣的活動,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來帶著孩子參加。在她眼里,仿佛這就是對小孩的愛。很少有家長會知道小孩的要求。他們其實要的不多,只是你們的陪伴而已。
遺憾,我們有若干家長,尤其農村孩子的家長,并不真正懂得小孩的需要。前段時間,看過一則新聞,某鄉鎮大力發展當地經濟作物,在外打工的人陸陸續續回家工作。
農民喜氣洋洋,在家掙得錢更多。其實,最幸福的應該是孩子。這是當地政府對孩子做得最好的善事:讓他們的父母心甘情愿地回家。
2017年,終于過去了。我希望2018年,我們的政府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不再擁有名義上的父母。為民辦實事,如果孩子連簡單的幸福都不能保障,那些所謂的GDP,不過是一堆數據。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父母陪伴的童年!
159,方便雜糧粥,營養均衡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