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飯的時候,聽聞別人聊起小城一男子用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的事,在座的知道我是心理師,就問我,怎么看?
一女子很是感慨,生活這么美好,怎么就想不開呢?!
或許,不是想不開,而是太想得開了。中國人喜歡以死明志。坊間吵架的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假如你不信,我就死給你看。
我做過的案例中,很小很小的一個孩子,才上一年級,爬到學校窗戶臺,要往下跳。問他原因:活得沒意思,一點也不開心,不如死了算了。
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孩子的戲言。一個人,在選擇自殺前,都會留下種種痕跡。他們最喜歡在嘴邊反復說的一句話:活著一點意思也沒有。
更有甚者,有的已經在嘗試自殺。比如,自殘。我見過許多自殘的小孩。有的胳膊上,傷痕累累,全是自己用刀片劃出來的。
有的,已經在踩點,尋找適合自殺的地方。或者,不斷地嘗試自殺的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做家人的,可能沒有介意,或者即使知道了,以為不過是鬧情緒。以為孩子不過是以死來威逼父母,達成自己的目的。
其實,真的不是這樣。
前幾年,一個孩子因為玩手機,作業沒有及時完成,被父母沒收了手機。孩子很狂躁,揚言要跳樓。
母親氣急敗壞,補了一句:要跳,趕緊跳,別嚇唬人。最后孩子,從高樓跳下,沒有人知道他在做這個極端選擇前,還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或許,有過猶豫。
這一句話,若是在平時說了玩,都覺得很重;在孩子情緒極端化的時候,無疑成了導火索。
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說賭氣的話。一句氣話,說出來容易,但是覆水難收。就像一只碗,你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裂了縫。
這一次,在蘇州和朋友見面。以為,青少年自殺,蘇北的自殺率高一些。事實上,朋友聊起他們學校的一周兩連跳,也是觸目驚心。
都是十幾歲的孩子,說沒了就沒了。青少年的自殺率的高低問題,或許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優劣,并無多大關聯。
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情而已。或者說,網絡上已經在不斷地屏蔽這些負面新聞。部分人甚至以為,只要不公布,孩子就不會模仿。
青少年的自殺,絕大多數與青春期的情緒容易極端化有關。刻意地隱瞞,并不會降低青少年的自殺率。
似乎,只要是自殺,便會解釋成都是抑郁惹的禍。抑郁癥,成了非正常死亡的遮羞布。抑郁癥,不能被拿來背所有的鍋。
生而為人,對生命有一種本能的保護。沒有一個人,無緣無故地,就想傷害自己。一定是,在他們選擇死亡之前,誤以為自己,已經被這個世界拋棄。
近幾年,有關非正常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的小城,同一個小區,一個月內,就發生了兩起。
我依舊記得一個孩子的叩問,他們居住的小區,連續有三個孩子自殺,但大家都不談論這個話題。老師,是不是對生命已經漠然到如此程度?
或許,是因為害怕吧,又或者是因為無能為力吧。
青少年的厭學,是心靈生了癌癥;青少年的自殺,成了社會上,最容易被忽視的絕癥。
那些隨風飄散的年輕生命,也曾經是我們賴以驕傲的后浪啊。
其實,這種社會頑癥,并不是無藥可救。內卷,尤其是家長之間的內卷,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好的親子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幾乎無話不說;好的親密關系,夫妻之間,尤其妻子的情緒足夠穩定。
一個家庭里,若是父母沒有過高的控制欲,能夠降低對孩子的期待,而且做父母的不焦慮,不內卷,尤其是母親的情緒穩定,性格溫柔,孩子就很幸福。
若干年前,看到一句話,很奇怪。說的是,一個家庭里,更應該讓女人接受教育。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小到興旺一個家族,大到可以振興一個民族。
多年之后,細細想來,果然如此。每一個優秀者的背后,無不站著一位寬厚仁慈善良的母親。
今天,聽了三個小時的心理直播課。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做母親的,應該像大地一般,讓所有的種子,都能生根發芽。
而母親只要做到:不要和男人比薪水的高低,要比的是對孩子的耐心。慢慢地等待每一粒種子,自由地生長。
做一個不焦慮,情緒穩定,有抱持的母親,對一個家庭來說太重要了。智慧的母親,通常都是知書達理,性格溫和的人。
【一起看電影】十部最慘烈血腥的戰爭大片。獻給那些鼓吹戰爭別有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