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人間失格》
日本作家太宰治
太宰治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帶著“自己有罪”意識,雖然有一定的消極和病態表現,但在日本二戰后的文壇引起了極大反響,且在“文革”結束后不久進入中國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太宰文學熱,獲得了一批癡迷得近于“狂熱信徒”的讀者群體。
《人間失格》是一本大膽揭露人性劣根性的名著,把青年對生活的壓力和對人生的失望寫到了極致。
文章通過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三篇手札,分別講述了葉藏童年、青年、成年的經歷,講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
這是一個憂郁又頹喪的故事,影射了多種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情緒,如同“同謀犯”一般闖入讀者心中或許被潛意識遮蓋的一隅。
然而,當我們在細細品讀時,又發現它并不僅僅讓你感到絕望。在體會人性陰暗的“清澈感受性”時,你也能感知到一種決不妥協的純粹性。
這種絕望像是一把劍,試圖刺穿殘酷的現實,讓人產生澎湃的勇氣,并帶著更堅定的信念好好生活。
正如《人間失格》譯者序中寫道,“太宰治似乎把懦弱作為一種出發點,甚至是一種武器,以退為進地向所謂的“強者”、向偽善的人生和社會公開宣戰,從而彰顯出一種別樣的強大、別樣的高貴和驕傲的激情”。
葉藏的經歷如同一面鏡子,讓很多讀者能夠照見自己、反省自己、讀懂自己,從而更好地為自己找到擺脫困境的方式。
現在,讓我們從書中的三句話切入,看看葉藏的人生經歷,看看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絕望還是治愈。
2010年電影《人間失格》劇照
1、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對喜歡的事情也像行竊一樣戰戰兢兢
葉藏出生于一個富貴的大地主家庭,有著物質優越的童年生活。
但是他孤僻敏感,不受重視,從小缺愛。
他發現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都格格不入,這讓他深感不安,與他人無法交談。
為了與這“世間”保持關聯,他將痛苦暗藏于心,在家里和學校都不惜“扮丑”,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滑稽搞笑的人,來討好“世間”,掩蓋自己的憂郁和敏感。
葉藏的討好型人格,讓他缺乏拒絕的能力,缺乏表達喜歡的能力。只要是別人贈與他的東西,不管多么不喜歡,他也不會拒絕。
父親去東京出差,要給他帶禮物。他并不想要“獅子舞”面具當禮物,但是為了迎合父親,討他開心,在父親的筆記本上違心地寫下了“獅子舞”面具。父親希望他讀普通高中,以后做政府官員;他明明想上美術學校,可是擔心父親不滿,一言不發地順從了父親的心意。就連被男女傭人粗暴傷害時,他也唯恐給家人添麻煩,不敢反抗或告發他們的罪行。
“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對喜歡的事情也像行竊一樣戰戰兢兢”,可能也是現實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我們輕易不敢發表自己的態度,害怕遭到反駁和否定。我們面對不喜歡的事情不懂得拒絕,面對喜愛的事情也不敢表露。我們漸漸將自己的態度和信念隱藏起來,更多只是迎合他人。
一味迎合而忽視自己的感受,委屈自己也要去成全他人。從短期看,這種討好他人型的行為或許能避免一些沖突;但從長期看,這種委屈自己的行為會使得我們自身越加自卑、越加不開心。
不懂說出拒絕,會讓我們過得很辛苦;不敢表達喜歡,會令我們失去圓滿的機會。
喜歡和討厭,都是正常的情緒。我們應該輕松一點,要有表達真實想法的能力。拒絕和迎合,也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處事原則,既要有選擇性地靈活運用討好,也要懂得有的放矢地拒絕。
太宰治《人間失格》
2、唯有盡力自持,方不致癲狂
到了初中,葉藏“扮丑”的表演已經“爐火純青”,但還是被同學竹一識破了。
這讓他陷入了惶恐,為了討好竹一,他和對方成了“好朋友”。
竹一送給葉藏一幅梵高的自畫像,無意中啟發了葉藏的繪畫興趣。優秀的畫家不用搞笑來掩飾,而是竭力地表現出自己所見的事物,正如被竹一稱之為妖怪畫的梵高自畫像。
葉藏在畫自畫像的時候,也畫出了這樣陰郁的妖怪畫。這幅自畫像僅僅給竹一看過,就被葉藏收進了抽屜深處。
高中期間,葉藏遇到了堀木。
在相識崛木之前,葉藏無法獨自行走在東京,而崛木的出現給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學會了用香煙、酒精、妓女來實現自己精神、肉體上的放縱,幫助他暫時逃離對現世的恐懼。為了獲得這些快感,變賣家當也在所不辭。
不管我們是幸福滿足地活著,還是如葉藏一般陰郁沮喪地活著,都會有自己的軟肋,會有無奈、有無助、有自卑、有孤獨、有懦弱。
面對難關時,尋找墮落的通道是容易的,但那常常是不歸路。
“唯有盡力自持,方不致癲狂”,面對困難和障礙,我們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來克服。
古今中外,依靠意志力攻克難關的名人不勝枚舉。李時珍踏遍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寫出醫藥巨著《本草綱目》;司馬遷命運多舛,卻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終于完成巨著《史記》;霍金身患肌肉萎縮癥,仍不放棄研究理想,最終在科學上獲得不菲的成就;貝多芬在完全失去聽覺的情況下創作了《命運交響曲》。
太宰治和妻子
3、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葉藏把對女人的虛偽也表現到了極致。
他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女人中如魚得水,直到他結識了銀座的一名女服務生恒子——一個詐騙犯的妻子。
這或許是葉藏第一次離愛情這么近,面對恒子他可以毫不掩飾自己陰暗的內心,從恐懼和不安中抽離。
但是他也懼怕這種幸福,害怕最終會被幸福所傷,便告訴恒子:“金錢散盡,情緣兩斷。”
由于生活各種壓力,他與恒子相約跳海,葉藏得救,恒子卻永遠離去了。
后來,葉藏在堀木家里遇到了女記者靜子——一個有著五歲女兒的單身女人。
葉藏第一次過上了小白臉的生活,在靜子的幫助下,葉藏的漫畫賣出了不錯的價錢,他與靜子的女兒也相處融洽,宛若父女。
但是葉藏還是開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不忍心破壞靜子母女幸福平靜的生活,選擇離她們而去。
再后來,葉藏遇見了年輕的良子。他被良子的單純感化,兩人不久后結婚。他開始享受與良子在一起的生活,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正常人。他甚至戒了酒,一心撲在漫畫上。
晚飯后,兩人會攜手去散散步,閑暇的時候一起去看電影。然而,葉藏最終發現了良子和一名男子發生關系。
他因良子的純真漸漸放下防備,重建對世人的信賴,卻又因為良子的出軌而崩塌。
這一次,葉藏徹底墮落了。
他吃下安眠藥,但劑量不夠,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又醒了過來。
為了戒掉酒癮,卻染上了嗎啡,被送去一所精神病院。
面對愛情,我們可能也與葉藏一樣,面對親密關系便“密而疏之”。
因為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所以拒絕過度親近;有時也會明明被偏愛著,卻還是不能敞開心扉去接納愛情。“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愛情本是一件甜蜜美好的事情,但是有人在渴望愛情的同時,也擔心和恐懼愛情。這種“恐懼”其實是因為你容易看到愛情的消極面,這是一種避免傷害的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么困難。”具備愛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愛情可能帶來的消極面,就選擇躲避。應該學會去經營愛情,發掘它的積極面。
人們常常抱怨生活不易,但是如果要比對生活的失望,可能誰也比不過太宰治。
魯迅說:“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的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卻又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著漆黑的世界。”
盡管這本書被稱為“史上第一喪書”,但是并不影響讀者對它的喜愛,這本書一直被列入各種版本的“人生必讀書目“之中。
很多讀者翻看《人間失格》前覺得命運悲慘,合上書后卻覺得歲月靜好。
太宰治可能不會想到,很多年后,自己的痛苦卻成了一股對于世間的“正能量”。正如葉藏唯一愿意視為真理的那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作品推薦:太宰治《人間失格》、《女生徒》
(阿哩醬,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北京的湘妹子,咨詢行業從業者,業余舞蹈愛好者,一狗兩貓的主人,熱衷思考的養分,愿做感悟生活感性的理性人。本文作者投稿,相關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