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兩千萬中國家庭解決養育難題
調查:幼兒園90%的孩子愛攀比
有研究者曾對青島市3所幼兒園進行了調查,發現攀比是小朋友比較常見的行為,且攀比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加趨勢。90%的小班幼兒的家長反映尚未發現孩子有攀比心理,而90%的大、中班幼兒的家長則反映自己的孩子經常與其他小朋友攀比。其中,中班孩子會更多的攀比服裝、玩具、零食等,大班的孩子則會比較誰家的車好、誰家的房子大等。
很多家長察覺到孩子的攀比心理后,非常焦慮,擔心孩子就此養成虛榮、嫉妒的習慣等,這種顧慮可以理解,但也沒必要把事情看得這么嚴重。這個年齡的孩子之所以喜歡攀比,有時候是受外部成長環境影響的,也受制于特定年齡心理發展規律的。只要消除了外部的負面影響,并進行一定的引導,一般來說是可以矯正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喜歡攀比未必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關鍵看家長如何因勢利導。
揭秘:孩子愛攀比的4個秘密
幼兒攀比的動機并不“可怕”,家長不必“談攀比色變”。一般來說,孩子喜歡攀比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對家長“橫向比較”行為的模仿
很多家長不僅自身就存在喜歡跟人攀比的習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喜歡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整天被比來比去的孩子,又生活在喜歡攀比的父母的影響之下,難免會認為“攀比”就是生活的常態,進而不自覺地去跟別人攀比。
天生的好勝心驅使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好勝心較強的年齡,凡事喜歡爭第一,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見誰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從而產生攀比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
孩子總是渴望得到關注的,但由于他們的社會性還沒有充分展開,吸引關注的手段往往還比較幼稚,攀比便是他們常常借助的手段之一,他們往往以為,只要我哪方面比別人好,老師和小朋友就可能關注到我。
內心缺乏力量和自信
那些對自身能力和自我價值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就很容易借助外在的“強大”,從而來追求在同伴和老師面前的尊嚴感,攀比自然成為他用以“壓倒”其他人的方式。
應對:隨機對孩子攀比進行引導
孩子攀比并不可怕,家長的科學應對是關鍵。孩子出于攀比心理向家長提出買什么東西的要求時,便是家長隨機教育的契機,教育的重點可以放在讓孩子明白:
1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
由外在的東西決定的
從薇薇家回來的路上,俊俊嘟嘟噥噥地說:“媽媽,薇薇家的房子多漂亮,咱們家的房子差遠了。”
“我們家的房子不是也很舒服嗎?小區還有你喜歡的運動場。”
“可是那么小,我都不好意思請小朋友到我們家里來!”
“媽媽帶你去過坤坤家,他家的房子還不如咱們家大,你不是也玩得挺開心的嗎?”
“那是因為坤坤是我的好朋友!”
“是呀,坤坤住小房子,你還是一樣喜歡他。輝輝家住的是別墅,比薇薇家的房子還大,你都不去。”
“輝輝動不動就講粗話,還愛打人!”
“你看,坤坤人好,住再小的房子,你都喜歡跟他玩,輝輝不討人喜歡,住那么大的房子,你都不愿意跟他玩。重要的還是小朋友本身是不是可愛,而不是房子住的大不大,只要我們俊俊是個很棒的孩子,住的房子再小,也是大家喜歡的好孩子哦!”
2
攀比的內容應該是
憑自己努力贏得的結果
甜甜一放學回家,就對媽媽說:“給我買個向小諾那樣的卷筆刀,可以用手搖的!”
因為家里已經有一個用的很順手的卷筆刀了,媽媽就問:“你不是已經有一個卷筆刀了嗎?”
“可是不如小諾那個酷。”
“更酷的卷筆刀能給你帶來什么好處?”
“可以讓我比過他。”
“你畫畫很漂亮,跑步能得第一,媽媽都為你驕傲呢,這兩方面都是你努力的結果,卷筆刀是爸爸媽媽給買的,不是你自己的本領,比過別人也沒有什么光彩的。”
3
攀比本領也要尊重自身的實際,
縱向的“攀比”是更值得鼓勵的行為
媽媽去接牛牛放學的時候,發現牛牛很不開心,原來是跳繩老是比不過妞妞,很沮喪。
“妞妞比我小,跳得還比我好,如果連她都跳不過,太丟人了!”牛牛難過地說。
“牛牛真是個積極進取的孩子,媽媽很欣賞你這一點。可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也有不擅長的方面。妞妞跳繩好,唱歌不一定好,牛牛跳繩不如妞妞,可是唱歌比妞妞好啊。對于不擅長的方面,我們可以努力去改進,但不能期望值太高。我們沒必要去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就像沒必要拿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一樣。”
“……”牛牛若有所思。
媽媽趁機繼續說道:“對于比本領,媽媽有一個更好的建議,那就是我們不跟別人比,但可以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最棒的哦!
兩個關鍵提示
家長自身做好示范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巨大,不妨首先反思一下自身是否存在攀比行為,包括自己跟別人攀比和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攀比的行為。如果存在這種傾向,就要果斷祛除這種“感染”源,如果無法消除自身的示范作用,則孩子將很難徹底放棄攀比行為,因為每個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會打著那個家庭的烙印。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對于那些為了獲取關注和尊嚴而去攀比的孩子,在日常教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愛他本來的樣子,讓孩子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多多放手讓孩子做想做的事,讓孩子在不斷積累做事經驗的過程中增強對自身能力的信心,以此幫孩子集聚內心的力量。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不會輕易被外部的關注所左右,更不會執著于外求尊嚴,自然就很難產生攀比的想法了。
育到課堂第18期讀書會名單公布
春霞
珍珠
鄭淑彬
不將就
Sunny
一齊喜悅
紫色煙花
獲獎的家長請聯系客服領取圖書
(客服微信:fmbdcrmm)
來源:《父母必讀》雜志201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