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癥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患?在社會節奏加快和競爭加劇的今天,失眠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
失眠是最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在人群中發病率高,與各類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關系密切:失眠本身可能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首發癥狀,還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與冠心病的患病風險,長期失眠障礙可導致癡呆甚至癌癥的發生風險的增加,而鎮靜催眠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增加癡呆發生風險;同時,失眠還與社會重大事件有關,可誘發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公共安全。
我國至少有35%的人失眠,失眠可使精神無法集中、思考能力減退、警覺力與判斷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等。此外,其還與上呼吸道感染、抑郁癥、糖尿病、肥胖、卒中、心臟病和癌癥的發生有關。
如何保證睡眠健康?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樹立患者自信心,盡量消除病因。因長期失眠,多數患者都服用過苯二氮卓類或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常伴有抑郁及焦慮表現,可聯合抗抑郁、焦慮的藥物,也可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類藥物(如奧氮平)。采用足量、全程、合理的聯合用藥原則,但不宜長期應用,以間歇輪替用藥預防出現藥物依賴,在患者睡眠改善時(每日睡眠達到4~5h),并逐漸減量至停藥。 同樣需注意,先減量苯二氮卓類或非苯二氮卓類藥物,直到停藥??挂钟?、焦慮類藥物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停藥。如果減量或停藥后出現反跳或戒斷癥狀,說明治療時間還需延長。
其次,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的時間,進行適量的日間運動,睡前避免劇烈運動和刺激性物質如咖啡、酒、茶的攝入,宜采用右側臥位睡姿等。 最后,保持平和心態,入睡前減少外界的精神和情緒刺激。尤其是IT、新聞媒體、金融等精神壓力較高而日間運動量低一類行業的從業者,以及產后女性或者伴有焦慮、抑郁的人群,更要注意生活方式和情緒的調節。 另外,如降壓藥、激素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都可能對睡眠造成影響。當睡眠出現問題時,要及時向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幫助,避免失眠成為慢性疾病,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