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個全球性的神經疾病問題。神經內外科醫生是未經治療和未經控制高血壓后果的前線目擊者,有必要倡導增加卒中一級預防的基金,包括高血壓篩查和治療。
積極有效地將血壓控制在目標水平是高血壓治療的重要環節。影響血壓控制的因素較多,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的依從性差、存在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因素以及藥物治療的不足或不當等多方面。因此有效的診斷,正確的甄別和剔除影響血壓控制不良的原因,以及合理藥物治療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
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我們飲食攝入的熱量不斷增高。如果我們運動過少,不能將吃進去的熱量消耗掉,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于是就會發生肥胖、將軍肚、脂肪肝等。若不及時糾正這種熱量過剩狀態,就會發生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雖然有遺傳背景的人比別人更容易發生這些異常,但如果缺乏健康意識、不注意節制飲食和適量運動,沒有遺傳背景的人照樣會發生“三高”。
一些藥物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或者在某些患者中可能會拮抗抗高血壓治療的降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物質對不同個體血壓的影響可能差別較大,尤其是老年人、基礎血壓較高、正在進行降壓治療以及合并腎臟疾病者血壓增加幅度更大。
高血壓患者一般會伴發多個常見和其他合并癥,并能影響心血管風險和治療策略。合并癥的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高血壓和其他疾病的流行而增加。常見合并癥包括冠狀動脈疾病、腦卒中、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生活方式的改善
改善生活方式也是第一線的降壓治療手段,強調生活方式干預與藥物治療并重。
(1)健康飲料的選擇:適量的咖啡、綠茶、紅茶、草本茶等;
(2)酒精攝入量:限制日均酒精攝入量;
(3)減輕體重:控制BMI和腰圍;
(4)適當的運動。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之間氣溫差別很大,血壓的季節性變化也大,對不同區域的高血壓患者的管理,要兼顧季節交替的溫度因素,給予適時調整降壓藥物劑量。
最新指南對于幾乎所有主要合并癥和并發癥的推薦均為≥140/90 mmHg時開始降壓治療,目標值為<130/80 mmHg,老年患者應<140/80 mmHg,除了對合并心衰的患者強調了目標值需>120/70 mmHg。新指南未對老年患者具體年齡進行定義,也未提及急性腦卒中患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