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認知錯誤:
1、以為只有超過常人的努力與刻苦就一定能成功(路線正確、方法正確更重要)
那么,把成功歸結到天賦上,你就有可能感到灰心喪氣,畢竟自己能改變的有限。相反,如果把成功歸結到努力上,就會給人一種希望:只要努力到了,我也可以。
這方面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有很多種表述方式,最初的源頭是心理學家Ericsson于1993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這篇論文研究了柏林音樂學院小提琴系的學生,發(fā)現(xiàn)最有才華的那批到人20歲時,總共的練習時間大概是10000小時。
很不幸告訴你:這是一個誤讀和濫用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典型案例 。
有的人靠努力成功,有的人靠天賦成功,有的人靠努力+天賦成功,也有的人靠努力+天賦也成功不了。有的人成功根本不需要花10000小時,然而有些人花了幾萬個小時也沒有成功。
2、認為只要拼毅力和耐心,就一定能取得回報(錯誤地理解了什么是有效學習)
現(xiàn)在網(wǎng)上充斥著很多雞湯文:認為成功離不開毅力!那么我來我問問各位,好比讀一本書,有些人讀兩個小時就出去玩了,然后休息半小時回來接著讀。有些人連續(xù)讀四個小時,但還不肯放棄,認為要想成功就要有常人沒有的毅力與耐力!
我想讓大家選選,如果是你的話,你選擇上面哪一種人?
如果是在過去,我們肯定會選擇第二種,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頭懸梁,錐刺股式的苦行僧教育,我們老師也反復地教我們要有毅力還要有耐心。
然而我們在學校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有些學生上課玩,下課還玩,但考試的時候還是高分,妥妥氣死人那種。還有一種學生,上課聽得無比認真,下課也不甘心浪費一丁點時間,埋頭苦讀,但卷面分數(shù)依舊一塌糊涂!
明明很有毅力,明明很有耐心但為何就是成績上不去呢?
3、認為一旦松懈下來,所有勤奮努力就白費了(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勞逸結合)
從小到大,我們的家長、老師、長輩都在不停地教導我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就是很苦的,沒有捷徑可言!還告誡我們:寸金難買寸光陰!浪費時間就等于在犯罪!
所以我們很多人養(yǎng)成一個習慣,不管在讀書、工作上面,我們采用的方法就是一貫到底!途中不能有任何休息時間,在取得成功之前!
就拿體育鍛煉來說,如果你一直練下去,不但肌肉沒有得到增長,運動成績沒有得到提升,反而會有很大概率運動損傷!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勞逸結合!
低效率勤奮造成的后果
1、痛苦的自虐式勤奮后,不僅身心俱疲而且效率極低
有效的學習的關鍵是保持高度專注力,而在痛苦的自虐式勤奮后,人的專注力大不如從前,就容易開始分心走神,大腦開始不自主地想其他的事情,這時候你還死磕在那,不僅人難受,而且問題也沒解決。
2、精神力消耗嚴重,一旦松懈下來,很難再投入進去
低效率勤奮者看似刻苦,但其實效率極差,在這種身心俱疲的自虐式努力下,人們的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的只有疲倦?yún)拹海緵]有享受到任何樂趣!
人們的精神力消耗的嚴重,以至于他們一旦放松下來,就會很難再打起精神來,因為他們覺得習是件折磨人的事情!
這也解釋了為何國內(nèi)大多數(shù)高中生升入大學后,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刻苦學習,反而沉迷于游戲和娛樂中,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是受罪!
3、在低效率勤奮的摧殘下,很難對所從事的東西產(chǎn)生興趣
遇到困難選擇逃避是幾乎所有生物的本能,身為高級靈長類動物的人類也是如此。如果在一件事情上反復受挫,付出了無數(shù)的心血后依然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即使再熱愛某件事,人也會逐漸失去對這件事情的興趣。
就拿剛結束的2022年北京奧運會上的一件事來說吧,俄羅斯套娃之一的特魯索娃在賽后情緒崩潰痛哭,一度拒絕走上領獎臺,并大喊:“我再也不會滑冰了,我恨這項運動!每個人都有金牌,就我沒有!”
記者問其為什么會說恨花滑這項運動?特魯索娃回應到:“在重要比賽中,我三年沒贏過了。我一直試著去理解并解釋這件事,我試著去挑戰(zhàn)更高的目標,我以為如果我完成了我所有的跳躍,拼命加上更多四周跳和高難度動作,當我成功之后,我會贏,但是這并沒有發(fā)生。”
即使意志力強如奧運會運動員也會在反復受挫后逐漸崩潰!更何況普通人呢?
4、長期低效率勤奮會對身體產(chǎn)生嚴重影響
在你堅持了那么長時間后依舊沒有取得成績,人們往往會崩潰,會產(chǎn)生焦慮,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壓根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更有甚者會得上抑郁癥!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避免低效率勤奮?
1、要培養(yǎng)興趣,一旦對某件事有興趣,就會產(chǎn)生無窮動力
2、勞逸結合,要懂得適當?shù)臅r候給自己放松一下
那些成功者都是自控高手,因為要想保持高度專注力就必須要學會如何放松自己,如果一味地沖刺不知道休息,那么時間久了就會容易失控!
3、要培養(yǎng)高度專注+主動休息的學習模式
只要開始學習就百分百地投入進去,即使時間很短也沒關系,因為專注度會隨著進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只要覺得狀態(tài)不佳,就要主動停下來休息,給自己的大腦和身體一個放松的緩沖期。
所以我要告訴我的孩子,當你有學習的欲望的時間,一定要抓住機會,但只要感覺到疲勞就趕緊玩去吧!千萬別陷入低效率勤奮的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