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嘉德秋季北京和香港的拍賣都已圓滿落幕,兩地秋拍總成交額25.93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9%。至此,嘉德全年的拍賣活動也已畫上了圓滿句號,2016年嘉德全年總成交54.3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20%。
2016年,在當代藝術持續(xù)調整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堅守本土,按照藝術史脈絡,以學術理念系統(tǒng)化梳理,挖掘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精品,與藏家共成長。在2016年,重要作品的價格仍舊堅挺,不乏眾多藏家追捧,比如吳冠中、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的作品,出處來源可靠,經出版著錄的作品深受市場認可,也是藏家追捧的對象。
中國嘉德2016春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分三場總成交額2.01億元。“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及“85新潮美術”兩個專場人氣爆棚,現場競拍和委托席競價激烈,總成交額逾1.62億元。其中“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專場成交率77%,成交額1.22億元。
2016秋拍“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于13日舉槌,在經過多輪激烈爭奪后,最終以1.176億元圓滿落幕。其中劉小東《自古英雄出少年》和耿建翌《燈光下的兩個人》均以1840萬元成交,一舉奪得本版塊桂冠。
耿建翌《燈光下的兩個人》以1840萬元成交;
蘇天賜《春風楊柳萬千條》估價150-200萬元,在多輪競價后,最終以747.5萬元成交;
俞曉夫《我輕輕地敲門——紀念晚清海上畫家吳昌碩、任伯年、虛谷、蒲作英》以862.5萬元成交;
徐進《零點》以368萬元成交;
李瑞年《朱頂紅》以276萬元成交。
“杭州藝專五大家”——吳大羽、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蘇天賜
嘉德春拍“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封面作品吳冠中《新巴黎》以2242.5萬元成交,成為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分最高成交價作品。
秋拍推出的《春風楊柳萬千條》是蘇天賜探索時期的作品,以747.5萬元成交
春拍“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首件拍品吳大羽《無題-38》以500萬元起拍,多次競價后,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
秋拍再推吳大羽先生的重要之作《采韻-60》,最終,該件作品以1035萬元成交。
2016年春拍有三幅不同時期趙無極作品亮相拍場,分別代表了藝術家不同階段的藝術成就,創(chuàng)作于1961年的《5.12.61》尤為出彩,此作是趙無極跨越50年代繪畫轉型期的關鍵作品,作品以1300萬元起拍,最終該件作品以2070萬元成交,其他兩件作品《19.10.2001》《5.10.93》分別以1035萬元、437萬元成交。
2016年秋拍,趙無極的《05-01-67》經過多次著錄,參加多次展覽,該作最終以862.5成交。
在嘉德春拍中,首次現身拍場的林風眠作品《紅衣仕女》為藏家最早購自香港西武百貨畫廊,以943萬元成交;
秋拍中,林風眠的《漁獲圖》以517.5萬元成交。
2016年春拍,“‘85新潮美術”共推出11件作品,成交率達91%,總成交額4090.6萬元;2016年秋拍,“‘85新潮美術”共推出8件精品,總成交額2320.7萬元
袁慶一博物館級力作《春天來了》以2127.5萬元成交,拔得專場頭籌;
俞曉夫《我輕輕地敲門——紀念晚清海上畫家吳昌碩、任伯年、虛谷、蒲作英》以862.5萬元成交;
耿建翌《燈光下的兩個人》領銜秋拍“‘85新潮美術”專場,以1840萬元成交;
余友涵1990年創(chuàng)作的《流動1990-1》以322萬元成交
王式廓的《血衣》素材手稿及河南寫生素材(一組41件)以575萬元成交;
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素材稿(一組71件)以293.25萬元成交。
2016年當代藝術市場整體走向比較平穩(wěn),我們春、秋各推出了一場夜場拍賣,征集依然秉承嚴謹的美術史線索,同時設置特色專場來做更為專業(yè)化、細致化的推廣。從結果上來看市場反應很積極正面,業(yè)界認可度也很高。
二十世紀早期藝術部分的表現尤為突出。交易熱絡、溢價率高,顯示出藏家對本板塊價值判定的認可和信心。同時,此版塊的優(yōu)異表現對成交額的拉升,以及對市場的帶動功不可沒,相信也會對未來的市場產生持續(xù)性的推動力。
當代藝術市場的價值判定則逐漸明朗化。如果說前幾場拍賣市場還在進行摸索性的調整,通過今年的拍賣,我們則感覺到市場對當代藝術的價值判定慢慢趨于認同,藏家在出手方向和價格認定上也慢慢趨于一致。當代藝術板塊是毋庸置疑的增量市場,隨著藝術價值判定逐步達成共識,且與市場價值匹配之后,這個版塊才會實現穩(wěn)定、健康、持續(xù)的增量。
對于整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市場而言,“硬貨扛大旗”的特性顯著,時代意義夠充分、美術史地位明確、作品質量上佳,市場就會奉上高價,也心甘情愿為市場推波助瀾。
TOP1: 吳冠中《新巴黎》
在《新巴黎》畫面的主體處理中,吳冠中大膽融入東方的黑色,營造出一種色彩單純的對比效果。吳冠中從美的角度出發(fā),遵從自己的內心需要,將點、線,面、色等元素在構成形式中有機組織并穿相互插來構成畫面,使作品形成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感。該作以2242.4萬元成交
TOP2: 袁慶一《春天來了》
袁慶一的《春天來了》是一件被載入美術史的博物館級力作,《春天來了》創(chuàng)作于80年代初理性啟蒙的節(jié)點之上,前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傷痕美術”,后啟中國美術第二次現代主義開端“‘85美術新潮”,《春天來了》以2127.5萬元成交
TOP3: 趙無極《5.12.61》
《5.12.61》是趙無極跨越50年代繪畫轉型期的代表作。作品《5.12.61》構圖可比北宋王詵名作《煙江疊嶂圖》,山林層染呈現于眼前,遠山隱映于云霧之中,暗示著空間的遠近關系。該作成交價為2070萬元
TOP4: 耿建翌《燈光下的兩個人》
耿建翌《燈光下的兩個人》領銜整個專場。《燈光下的兩個人》是1985年耿建翌在浙江美術學院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作品完成后即產生很大影響,經過歲月的沉淀,終成為載入美術史的博物館級畫作。最終,該件作品以1840萬元成交。
TOP5: 劉小東《自古英雄出少年》
TOP6: 吳大羽《無題-38》
在《無題-38》中,吳大羽著力于形與色,著意于構思,強調“勢象”的表達,“不求形似”,在罕見的充滿力道的大筆觸間展露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無形”魁偉之相。該作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
TOP7: 趙無極《19.10.2001》
《19.10.2001》在構圖方面延承其常見的橫向三段式空間分割,畫面中段有最為豐富的色彩變化,因色彩而帶動的空間動勢和跳躍轉折也因此集中于畫面中段。畫面上下方仍采用純粹單色,出現大片留白,像一大片天地氣勢動蕩,鋪天蓋地而來,有一種輕盈飄逸的情韻。該作以1035萬元成交
TOP8:吳大羽《采韻-60》
嘉德秋拍推出的《采韻-60》是吳大羽先生的重要之作,不僅顯示出作者在藝術表現上與西方流派的脈承關系,更感受到一位赤熱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以及在平凡事物中發(fā)掘出生活之美的深刻冥思,此作以1035萬元成交
TOP9: 林風眠《紅衣仕女》
《紅衣仕女》是談論林風眠先生畢生所作'仕女'題材中不可或缺之作,十分難得,其學術及歷史意義深重。該作以943萬元成交
TOP10: 俞曉夫
畫家通過《我輕輕地敲門——紀念晚清海上畫家吳昌碩、任伯年、虛谷、蒲作英》穿越回清末,去拜訪了衣著布衫的四位海上畫家。在俞曉夫眼中,他們雖帶有傳奇色彩并充滿自身矛盾卻又是極為平淡的人物,整幅畫面的人物造型設計彌漫著俞曉夫式的調侃和荒誕,該作以以862.5萬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