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紐約,一年春拍的序幕于暴雪侵襲的城市中剛剛拉開。
似欲與肆虐的天氣“一爭高下”般,佳士得洛克菲勒中心拍場里可謂人聲鼎沸,“春意盎然”。(當然,同樣熱鬧的還有大洋彼岸的微信朋友圈)
來自日本藤田美術館的31件拍品,雖有2件流拍,余下的29件拍品仍創造了一夜18億的不俗成績。
這其中,除最高價為一件書畫作品外,成交價二至四名的4件中國古代青銅器,以近9億人民幣的總價,貢獻了50%的成交額。
至此,由“皿方罍”保持了16年的世界青銅器成交記錄被打破。
2017年7月,杭州,一年的春拍在酷熱難當的臨安城已近尾聲。
與粘膩悶熱的天氣保持同步的,是西子湖畔西泠拍賣現場的人潮洶涌,萬眾矚目。
被傳稱為“唯一存世的南宋宮廷舊藏”青銅器—兮甲盤,在大家“餅盤餅盤”的戲謔中,斬獲2.1275億人民幣,創造了古董藝術品中國的拍賣紀錄。
至此,國際青銅器“歷年成交TOP10”榜中的前5位,已完全由2017上半年春拍成交產生的5件器物占據。
第一名
商代晚期 安陽 青銅方尊 高52.4cm
2017紐約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USD 37,207,500
第二名
商代晚期 安陽 青銅方罍 高63.5cm
2017紐約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USD 33,847,500
第三名
西周 青銅兮甲盤 現高11.7cm 直徑47cm
2017西泠春拍 成交價RMB 212,750,500
第四名
商代晚期 安陽 青銅瓿 高 57.2cm
2017紐約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USD 27,127,500
第五名
商代晚期 青銅羊尊 高22cm
2017紐約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USD 27,127,500
與此同時,從2017古董工藝品TOP10榜中來看,這5件青銅器分別占據了第1、2、3、5、6五個席位,其余第4、8、9位為明清瓷器,第7、10位為喜馬拉雅佛像。
青銅器的高價成交,無疑成為了2017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最大亮點。
那么,2017年之前的國際青銅器市場格局是如何的?那些曾經帶給市場強烈刺激、帶給大家強烈震動的,又是怎樣的一些器物?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國際青銅器“歷年成交TOP10”榜中的后5位。
第六名
商末周初 “皿天全”青銅方罍 高63.6 cm
2014紐約佳士得私洽 成交價USD 20,000,000
迄今所見最大青銅方罍,堪稱“方罍之王”,銘文“皿作父乙尊彝”,傳湖南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有相似風格器蓋,自銘“皿天全作父乙尊彝”,據稱佳士得拍賣器身與湖南省博藏器蓋或為一對。
這件1928年就見諸于著錄、后經過歷年流轉的方罍,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現身市場。
2001年3月20日,法國藏家以924萬美金的價格于紐約佳士得購得此器,據說此成交價比當時在現場的上博+保利的聯合參拍團預算整整高出四成。
十三年后的又一個3月20日,本是此件重器舉槌的日子,紐約爆出消息,來自中國湖南的收藏家群體向佳士得正式提出以兩千萬美金的價格聯合洽購皿方罍,為此青銅重器可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經佳士得與皿方罍當時所有者溝通后,買賣雙方協議促成。最終,“方罍之王”重歸故里,并捐贈給了湖南省博物館。
第七名
商代晚期 青銅方斝 高18.8 cm
2007紐約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USD 8,104,000
2007年的紐約蘇富比春拍,來自水牛城Albright-Knox Art Gallery的477件中國藝術品創下三千五百多萬美金成交額。
其中,3月20日下午拍出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銅方斝以八百一十萬美金高價成交,單件拍品貢獻23%成交額。
此鸮方斝49年前出土,經藏家Bouchard收藏,現藏英國私人博物館機構Compton Verney。
Compton Verney實景
斝蓋以云雷紋襯地 四邊均以扉棱為界作相向夔鳳紋
斝蓋中間雙立鳥裝飾
屋形斝柱高起有力
銹色可餐的器腿 高超的鑄造工藝表現無遺
事實上,根據蘇富比提供的X光探傷照片看,此方斝破損較為嚴重,且表面有多處明顯修復痕跡。在這種情況下,Compton Verney仍委托以“不封頂非買不可”之氣打敗多位行家,奪下此器。可見,當真正可居的奇貨出現時,“condition”完好與否,也沒那么重要了。
第八名
西周早期 作寶彝簋 高25cm
2013.9月紐約蘇富比 成交價USD 6,661,000
大獸面、突出扉棱、鳳鳥、夔龍,清晰的“寶雞”風格器物。除各邊角尖銳處有損傷外,品相基本完好。
簋身腹底 自銘“作寶彝”
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已知的不同風格裝飾的西周方座簋約有60件,基本存于各大博物館,如“伯矩”簋、“仲爯”簋、“伯魚”簋等。其中,“伯矩”簋與此件“作寶彝”簋不僅整體風格最近,連“身世”都有著許多巧合。
于“作寶彝”簋創下高價的同年,兩個月后的倫敦亞洲藝術周上,“伯矩”簋巧現大行Eskenazi處。這是它自1993年六月于倫敦蘇富比賣出后的首次現世。
1946年,潘祖蔭舊藏“伯矩”簋由民國神秘古董商“T.Y.King”出售給一位歐洲人。兩年后,“作寶彝”簋也由“T.Y.King”售賣給了一位希臘駐華大使。在潘祖蔭舊藏的清單上,也曾有過一件“作寶彝”簋的記錄,那么不出意外的話,這兩個方座簋當曾同為潘氏所藏。時光流轉,兩千年前的器物就這樣在一個世紀里,各自散去,又同期亮相,不可謂不巧。
第九名
西周早期 青銅方尊 高27.7cm
2012大唐國際秋拍 成交價HKD 43,700,000
造型別致,紋飾精細。器內底鑄有四行27字銘文:“作厥穆穆文祖考寶彝。其用揚□于厥大宗。其用永福萬年子子孫孫。”
唯一一件由非兩大外資拍行創造的在榜記錄。2012年這場秋拍,是大唐國際的首場拍賣,而五年后的2017年5月29日,大唐國際以青銅器為主的高古藝術品專場的高額成交,可謂是繼3月紐約藤田專場的精彩延續。
第十名
商代晚期 “耳丁”青銅卣 32.3 cm
2013香港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HKD 37,950,000
突出的高浮雕主紋壓云雷紋地紋的裝飾風格,安陽中晚期以后至西周早期流行。其整體風格與湖南寧鄉出土器物有較高的相似性。類似器物亦可于賽克勒博物館中找到對應。
值得一提的是,與榜首四件高價青銅器一致的是,此件提梁卣亦為日本博物館舊藏。同一拍場,還有一件商代晚期青銅尊以兩千兩百萬港幣成交,兩者皆為日本出光美術館舊藏。
從這十件記錄中,不難發現,構成青銅器成交高價的必然因素,不外乎一個流傳有序的“來源”;絕無僅有的稀缺性;引人入勝的工藝、藝術美感。但促成最后價格的,往往,也增添了一些人為的偶然因素。青銅器交易作為一種受政策、法律因素影響較大的板塊,縱然其器物有著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但對其投資、收藏的合法性、前景性也不得不認真考量。
而2017年這五件重器刷新記錄后,是否可以全面帶動青銅器板塊的整體市場?恐在此難以斷言。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集結了古人技術智慧、凝練了歷史萬般模樣的器物,在以美麗動人的身影與令人咋舌的價格給世人留下一片嘩然的同時,必然也會引發一些人對它們精彩背后的“坎坷”身世的唏噓與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