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董璦琿, 是一名活躍于國際市場并獲國際獎勵的電影人,國際電影教育專家。曾擔任多部電影的制片和發行,參與影片在柏林,戛納,威尼斯等國際影展展映,并長期擔任國際影片海外制片和制作顧問。此次代表影視工業網作為前線報道,在71屆戛納電影節為大家帶來系列專訪和評論文章。
本次影視工業網赴戛納進行專題報道,關注青年電影人和國際電影人在國際舞臺上的成長。
5月8日戛納電影節開幕當天,影視工業網前方專題報道董璦琿在戛納采訪了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延邊少年》的魏書鈞導演和其主創團隊。
影視工業網: 影視工業網非常關注中國青年電影人的職業成長,特別是在國際平臺成長的電影導演。去年第70屆戛納電影節將金棕櫚短片大獎授予中國影片,當下國際電影節都加大力度關注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作品,我們對本次《延邊少年》入圍71屆戛納電影節表示祝賀,在此對您做一個專訪,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您本人的背景?
魏導演: 我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從小時候就開始演戲。十四歲的時候作為演員接觸影視表演,拍了《網絡少年》《戈壁母親》等幾部戲。研究生在中國傳媒大學深造導演。在大學畢業后開過兩年公司,現在專注從事電影創作,2016年創作的電影長片《浮世千》英文名《Duck Neck》,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之窗”單元。一次偶然的機會和朋友去長白山旅游,路過延邊的時候,發覺當地挺有意思,產生了創作的靈感,我和主創團隊就想能不能在這個地方拍個影片,同時也考慮創作這個影片作為畢業作品。
《延邊少年》海報
影視工業網:那您現在是在讀還是已經畢業?
魏導演:我研究生還沒畢業,屬于最后的畢業創作階段。
影視工業網:您怎么了解到戛納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的?創作這個影片之前就考慮投遞申報電影節還是拍攝完之后才考慮要參加電影節?
魏導演:其實在創作之前就有想過參加電影節,因為希望更多人看到這部影片,能夠對導演和創作團隊有很好的認識,而國際電影節是一個非常好的曝光平臺。
影視工業網:所以在獲得短片入圍通知之前,您是否想過自己的作品一定能夠入選國際頂尖的電影節,例如戛納,柏林或威尼斯這樣的?
魏導演:坦白講我還是覺得能夠入圍戛納比較好,我覺得戛納電影節的影響力在國際上可能是最好的,像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或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入選的短片特別多,而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只有10部左右的短片能夠入圍主競賽單元。
影視工業網:那您是自己直接投遞申報還是受到戛納電影節選片人的邀約?
魏導演:沒有選片人邀請,是自己投遞申報的。
影視工業網:那您對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樣一個結果有預期嗎?
魏導演:有預期能夠入圍,接到組委會的通知還是挺高興的!我當時投遞申報戛納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還投遞申報了戛納電影節平行的導演雙周單元。我本以為可能導演雙周單元會選擇我的片子入圍,而不是戛納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
影視工業網:這是您第一次申報投遞并入圍戛納電影節?
魏導演:對,是第一次。 我覺得第一次參加,可能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不一定選擇,而恰好戛納電影節平行的導演雙周單元選片人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看過我的影片《浮世千》,感覺他們多少了解我的影片和情況,覺得他們更會選擇我的影片入圍。然后當我接到郵件通知就想是不是導演雙周單元選擇我的片子入圍,后來接到電話才知道我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
影視工業網:那您剛才講到因為去長白山旅游機緣巧合產生創作《延邊少年》的靈感,您平時是否有專注某個類型或題材作為您的創作方向呢?
魏導演:也談不上一直關注某個類型或題材。我比較喜歡真實事件改編作為電影創作的基礎,或者說我比較感興趣真實的社會問題。
影視工業網:那您能分享一下,您和主創團隊在《延邊少年》中的創作經歷和挑戰嗎?
魏導演:當地拍攝環境比較極端,天氣很冷,長期高強度工作容易讓人產生身體和心理疲憊。雖然大家都有創作的熱情,但是讓所有人一直保持高度興奮的創作狀態,其實是有點難的。
影視工業網:拍攝時當地的平均溫度是多少呢?
魏導演:零下十幾二十度吧。當地不光冷,白天時間還特別短,下午三點鐘天就黑了,天氣也會變得更冷。在外面一段時間整個人就會被凍僵,需要到屋子里暖和半個小時才能繼續工作。
影視工業網:除了你們主創團隊是外地的,有本地人參與創作嗎?
魏導演:沒有,除了演員是當地的。對了,我們在選角的時候也碰到了一些挑戰,我們在當地很多學校選拔演員,最后在開機前幾天才選到影片中這個男演員,
主創團隊:去了十幾所學校才選出來。
魏導演:選角是有挑戰的,主要角色的表演對整個影片至關重要。我們選上的孩子沒有任何的表演經驗,并且需要一天時間學會騎摩托車。
主創團隊:其實只有半天時間,上午進的組,下午要練摩托車。
影視工業網:我看到《延邊少年》的海報,作為主角的孩子騎在摩托車上的定格呈現了電影畫面和故事,也讓人對影片充滿了期待。
魏導演:演員本來也要來戛納,但因為要中考,所以沒有成行。
影視工業網:您跟這種年齡的演員溝通交流有什么經驗?
魏導演:沒有,這是我第一次指導這個年齡的演員表演。但我之前有做演員的經驗。我剛開始演戲的時候也不會演,我接觸了不同的導演,得到他們的指導,關心和刺激,這些都幫助我今天更好的指導表演。
影視工業網:我知道您之前獲得了吳天明電影基金的資助,您覺得這種公益基金和項目對您的電影創作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魏導演:首先我很感謝吳天明電影基金會,因為他們做了一個平臺,給青年導演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個青年導演,在見資方或者潛在投資人的時候,其實背景幾乎是零。你要向他們介紹自己是誰,然后你是多么的優秀或者有潛質對吧?但我們其實生活在信息不對等的環境里,像吳天明電影基金會通過篩選和培訓出來的導演,會得到社會一定的認可。當別人再看你和項目的時候,對待你的態度和認可程度自然也不一樣了。
影視工業網:您剛也談到了之前電影作品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這次《延邊少年》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您覺得自己的作品入圍國際頂尖電影節對您以后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創作有什么影響?
魏導演:可能會多點人認識我吧!可能找投資也會方便一點。其實我覺得這不是特別重要,我不是很在意這個。 我還是想拍自己想拍的影片,如果知名度大一點,可能機會會更多,對創作也有好處。
影視工業網:那您接下來有沒有考慮未來的影片創作會涉及的內容或題材?
魏導演:《無聲事件》這個項目還在進行劇本修改,另外一個是青春題材,也在劇本階段。
影視工業網: 我們知道戛納電影節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地方,戛納特別注重培養有自己風格的電影大師。這次您的影片入圍是非常好的起點,您覺得接下來您的創作是否會更關注某些題材或者強調個人的藝術風格呢?
魏導演:我不是特別局限于某一題材或類型的電影人,就是拍自己想拍的,這對我非常重要。可能今天我想拍這個題材類型,過一兩年,就會變。關于個人的藝術風格我覺得不局限于某個類型題材。
影視工業網:所以您在不斷創作影片的過程中,隨著數量的增多也可能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魏導演:I hope so!
影視工業網:對于中國年輕的電影人,他們可能正在讀書或者剛剛踏出學校大門。對未來發展充滿困惑,您有什么建議或可以跟他們分享的嗎?
魏導演:我覺得最重要就是你能夠多拍影片,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多向優秀的電影學習創作觀念,而不僅僅是鏡頭語言技巧。然后就是你需要一個創作的團體,我覺得這對于電影創作是很重要的。可能今天你的團體中的某人給你做攝影,下次你可以給他當編劇,大家其實在一起就會有創作激情和動力。不是好多特牛的人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團體嗎?我們也這樣,因為愛電影就不自覺的走在了一起。
影視工業網:很高興您接受我們的專訪,也預祝您和團隊取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