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安全的工作,如今存在極大風險,曾經存在風險的工作,如今卻變得安全。
這不是危言聳聽——
技術革命和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讓個體價值凸顯,創業經濟時代正在來臨。靠出賣工作時間來獲取收入,不但低效,而且存在巨大風險。尋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將變得越來越難,這個世界,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洗牌。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解讀《未來工作:智能時代的競爭力法則》,帶你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職場中,尋找競爭力和安全感。
馬爾薩斯的誤判
二百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撰寫了《人口論》。他認為,人口增長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其速度最終會超過人類持續發展的能力,導致人類回到勉強維生的水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降生在沒有足夠糧食供給的世界里。
但到目前為止,馬爾薩斯的預言尚未實現。
在馬爾薩斯做出預言后的二百多年間,人類的生產力不僅跟上了人口增長的速度,還超出了三十倍以上,全球人口已經超過了六十億,而與此同時,每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卻足以超乎他們祖父母的想象。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種衡量財富創造力的重要標準,從每年300美元上漲到了全球每年6000美元以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經過兩百年的發展,更是達到了每年25000美元以上。
一個實實在在的效果就是,高度發達的物質財富水平惠及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們的祖父母一輩根本無法想象智能手機或亞馬遜兩日送達等消費品和服務,而我們如今卻覺得這些東西理所當然。
工業革命的到來使人類具備了極強的財富創造能力:整個二十世紀我們一直處于財富爆炸階段,我們如今的消費生活水平也大大優于幾百年前的人們。科技,尤其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再次帶來了人們財富創造能力的提升。如今,創造財富與價值——新時代對“致富和賺錢”的說法——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容易。
這意味著,創業不僅前期成本很低,還能帶來20%、30%乃至100%的年利潤。這雖然并非易事,但也不像五十年前一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我們至今仍然沒有汲取馬爾薩斯誤判的教訓,修改自己的世界觀,我們關于金錢如何運作、如何致富的行為和思想仍然以過時的世界觀為依據。
處理混亂:新職場生存法則
學歷依舊重要,但價值越來越低,很多學歷以外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繼續在學校中深造,而現實中,而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也更多。這并不是在鼓吹“學歷無用論”,相反地,學歷很重要,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認為有了學歷就可以高枕無憂,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不可否認,找一份好工作,對多數畢業生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
學歷的價值會發生哪些變化?作者泰勒·皮爾遜在引用了“暫棲地框架”(Cynefinframework)來解釋原因,并指出了那些對現代職場競爭力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暫棲地框架
在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后,勞動力的分配一直是按照“暫棲地框架”執行的。
過去,因為工廠工作的需要,社會急需的是能夠“以人類現有的專業知識分析和響應工作”,即處理復合場景的人。“現代教育之父”霍瑞斯·曼(Horace Mann)為此創立了現代的大學教育體系。這一系統的宗旨是“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聽從指令,以便他們能勝任工廠工作。”而招聘者也通過審查應聘者的“學歷”,判斷他是否能夠勝任工廠的工作。這就是“學歷熱潮”的起源。
然而,現代社會的高競爭力變成了“懂得和處理復雜與混亂的情景”,這一能力是現代企業獲得增長的基礎能力。在復雜和混亂的情景中,通常事后才能理清因果關系或根本沒有因果關系,人們窮盡了通過教育獲得的專業知識,依舊沒有答案。對這兩種情景而言,最優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試驗新方案并觀察收效”。也就是說,“勇于嘗試新方法并總結方法”的人,將是所有企業最需要的人。
慢車道還是快車道
工作即遵守別人創造的操作系統;創業即連通、創造和發明系統——無論是企業、個人、創意還是流程。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MJ. 德馬科分別將這兩條致富路徑命名為慢車道和快車道。
慢車道體現在“慢慢致富”的概念中。如今,我們認為在財務方面有責任心的多數人都信奉這一信條。方法眾所周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掉貸款,將10%的財富用于投資市場,然后慢慢坐收復利。這種觀念認為,致富之路就是未來40年里在一個或多個不同的崗位上每周工作60個小時。
用公式來表達即:財富=工作+市場投資;財富=內在價值+復利。
關于內在價值,需要了解的最重要一點是:工作從根本上與時間掛鉤。不論你年薪50萬美元,還是時薪8美元,你在一個崗位上的收入能力都與你的時間掛鉤。這至關重要,因為時間是宇宙中唯一一種真正有限的資源。
工業革命證明,我們可以掙更多錢,創造更多財富,但我們還沒有發明增加時間的能力。由于你只能通過投入更多實際時間來增加收入,除了延長工作時間,我們沒有其他可以增加收入的杠桿,而這正是多數人采取的做法。工作不僅通過將金錢與時間掛鉤,限制了內在價值的上限,還放棄了控制權。除了付出更多時間,我們沒有其他杠桿,而時間卻是我們最寶貴且唯一真正有限的資產。對于工作范疇以外的市場力量,我們喪失了加以應對的控制權。
除了工作,另一種選擇是創業。創業所依據的是快車道法則,其核心是側重于快速創造無須持續直接干預也可以增長的資產。
不同于工作,創業沒有上限。雖然一個行業的潛力有可能耗盡,行業的需求也可能飽和,但你會獲得可以投資到其他行業的資源。羅布·沃林等企業家一步一步地創辦了越來越優秀的企業,所遵循的就是這條道路。
丹·諾里斯、亞歷克斯·麥克拉弗蒂、約翰·李·杜馬斯等創業者都實現了高速的收入增長,但這種增速對于崗位工作而言是極難實現的。隨著你增加對創業的投入,成為更優秀的創業者,業務擴張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在初次創業的過程中,由于你還在學習創業的技能,你的第一家公司可能無法取得這樣的成績,但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這樣的成就。
在未來的職場中,不穩定性將會持續增多,技術的快速變遷消解了任何具體的工作策略的永恒性。但無論何時,主動性、創造力和勇于實驗的精神都是不變的競爭法則,這便是在無盡的不確定性中尋求一定的確定性。
也正如史蒂芬·喬布斯曾說:“在你周圍,你稱之為生活的一切都是由別人創造的,而這些人并不比你聰明。你可以改變這一切,可以施加影響,可以創造你自己的東西,讓別人也能使用。一旦學會這一點,你會從此脫胎換骨。如今,個人主動設計自我生活與現實的能力要高于有史以來的任何時期。”
“全媒書薦”是全媒派和中信出版社合作的新欄目,每周日一期,為讀者帶來有趣有料的行業書籍。底部評論前兩名,將得到編輯部贈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