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這個大眾賭場,玩法千萬。
有人看著K線圖,追漲殺跌;有人盯著公司的利潤增速,財報好就追著上車,財報差立馬出逃。有人做左側,公司一路跌一路抄低;有人做右側,不見兔子不撒鷹,一定得漲了些才上車。
流派眾多,弱水三千,大家各飲自家一瓢。
不過大多數人都搞不明白,股市里到底該玩什么樣的游戲。有些人各項流派似乎都會一點,但是用起來又感覺怪怪的,任何收益都想抓住,又不想承擔任何不確定性。
從長期來看,市場是有效的,股市里的所有信息都會逐漸price-in,一個新信息在股市里反復出現多次之后,對于股價的影響就小了。
所以最后所有的確定性都會被定價,理論上大家一致確定的事情,不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你唯一得到的是一筆交易費用賬單。
當然,“確定性”本身就會被定價,所以很多好公司,大白馬大藍籌,的確看起來就是不便宜。
大家需要明白,買入股票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在pay for uncertainty(為不確定性付款)。
所以投資本質上是一個概率事件,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明白,概率事件的最基本的公式:E=P*R
投資的預期收益率=事件發生的概率*事件發生時獲得的收益
這右邊的兩項,也是不同流派的關注的重點,有人關注事件確定性(比如業績穩定,公司基本面好),有人關注賠率(估值,股價彈性,成長空間),同時通過對這兩個值的判斷進行投資。
另外,很多自上而下的分析不能落到個股標的,而自下而上的分析也會容易被自身經驗限制,所以都需要不停地反思和學習。
剛好最近電子板塊反彈的很不錯,總有人和我討論手機,談的最多的是兩個標的:一個舜宇光學,一個蘋果。之前分析過蘋果(見之前兩篇文章),現在乘著舜宇出了業績預告,也按上面的確定性和賠率的思路,再分析一下舜宇。
1
市場表現
其實這幾周電子產業鏈反彈力度很大,A股電子(申萬)指數一月至今反彈20%。而港股這邊也是不甘示弱,幾個電子龍頭,舜宇和瑞聲也是分別反彈了44%和34%。
這波超跌反彈,是從1月4日美股反彈開始的,這兩個月納指表現也不錯,對于穩定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本來大好的行情,今天有點小郁悶。舜宇昨天出了份盈利警告,2018年業績預計24.7億-25.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2%-15%。開盤下跌4%,收跌5%。
從2010年以來,舜宇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長期保持20%以上,2017年全年甚至達到了近50%的營收增速,129%的凈利增速。而2018中期報告時,舜宇的營收增速直接下降到了19%,同時毛利增速為12%,凈利潤增速只有2%。
當時中期業績出來當天,股票直接跌了24%,然后PE估值一路從55直接砍到20,股價從最高點算,跌去了63%。
白馬牌絞肉機,最高70倍的恐怖PE,把投資人割的心驚膽寒。
而這次利潤下滑,還是這幾年首次出現的情況。不過看市場的反應,相對于中期報告時跌的24%,今天的跌幅不算太多。在連續了60%之后,大家對于公司業績下滑也有點不敏感了。
畢竟,既往不咎,來者可追。
那么,1月4日以來,反彈50%的舜宇,盈利利空也已經出掉了,現在上車還可行嗎?
2
2018年年報哪里出問題了?
討論這個,先還是來看看舜宇2018年業績出什么問題了。
2018年全年預計實現溢利24.7億-25.5億人民幣,這個數據是個什么水平?
按上半年的數據,2018年下半年舜宇的業績為12.8億-13.6億,同比下滑了22%-27%,這個表現絕對算差了。
年中增速還為正呢,現在直接變負了。
以盈利上限25.5億為例,我們繼續細拆一下公司的報告。
公司給的理由是兩點:
1.外匯虧損凈額約人民幣3.8億元,其中未變現外匯虧損約人民幣2.8億元,是由于本公司于2018年發行的6億美元債券所造成,其為非現金項目;
2.手機攝像模組業務由于毛利率預期下降。
第一個比較好理解,去年匯率問題對所有電子都有影響。
我們來仔細研究下公司毛利率。
雖然沒有具體的利潤表,我們可以通過業務分拆,估算一下到底是哪些板塊引起了利潤下滑。
按公司業務板塊來分,舜宇有光學零件、光電產品、光學儀器三個營運分部。光學零件部分主要有手機/車載/安防等鏡頭和藍玻璃業務,光電產品主要是手機攝像頭模組(CCM)。
2018上半年三個部分營收分別為26.56億元、91.87億元、1.33億元,可以看到光學零件和光電產品是公司核心產品。
其中光學零件事業的毛利率約42.0%(2017年同期約43.7%),光電產品事業的毛利率約9.4%(2017年同期約12.7%),及光學儀器事業的毛利率約38.3%(2017年同期約42.2%)。
可以看到,雖然2018H1光學零件的業務營收占比只有公司總營收的28%,但貢獻了71%的分部溢利;而營收占比77%的光電產品卻只貢獻了28.5%的分部溢利。
而且從歷史的數據來看,光學零件的盈利能力其實一直很好。
2018上半年,光電產品毛利率相對于去年12%下降3pct至9%,但是由于本身攝像頭模組的毛利率較低,同時營收體量較大,毛利下降的絕對值體量大。再加上匯兌損失,光學零件帶來的新增溢利被抹平,導致盈利基本沒增長。
這個盈利調整過程是這樣的:
1.光電產品營收增長10億,+0.9億的毛利;
2.光電產品毛利率下降3.3pct,90億營收,-3億的毛利;
3.光學零件營收增長10.5億,+4,41億毛利;
4.光學零件毛利下降1.7pct,-0.57億;
5.匯兌損失-2.01億
幾項加在一塊,所以中期的時候基本上盈利沒怎么變化。
那我們來以此來推斷下半年公司的利潤結構情況,畢竟投資看的是未來。
首先觀察舜宇的出貨量數據,可以看到7-12月份公司手機鏡頭(屬于光學零件)的出貨量了保持良好的增速水平,出貨量最低增速都將近有40%,最高達到了73%。同時公司車載鏡頭下半年出貨量增速也較快,下半年平均同比增速32.9%,表現不錯。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做一個保守估計。按歷史數據來看,假設光學零件分部溢利繼續保30%以上的增速,為13.76億。
另外從歷史數據看,公司凈利潤/分部溢利比在75%-85%附近,2018H1已經出現下降趨勢。
假設下半年H2凈利潤/分部溢利比為75%左右的話,H2分部溢利合計為17-18億元,則光電產品分部溢利估計為4.5億左右,和上半年差不多。
如果凈利潤/分部溢利為80%,則光電產品分部溢利只在3.5億左右,直接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無論怎么看,模組的溢利數據都不太好看。
因為考慮到下半年舜宇的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同比增長42.9%,期間估算的分部溢利卻比較差,所以模組這塊的毛利率肯定是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
不過一點大家可能會忽略,除了整個手機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之外,舜宇的財報自身也有些特點,導致影響了報表的增速。
舜宇2017年上半年的凈利是11.61億,而下半年的利潤是17.53,足足多出了近6個億。所以下半年的業績才會看起來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如果從2016年凈利潤12.72億開始算起,按2018年的利潤情況,年復合增長率也將近40%。而即使在2018年國內整個手機銷量持續下滑的情況下,舜宇的光學零件業務也是保持30%以上的營收增速,溢利增速50%以上。
3
確定性和賠率如何?
這就是舜宇比較麻煩的地方,一個很不錯的光學零件業務,加上一個不知道毛利率下滑到何時的光學模組業務,放在一起估值,從短期來看,還是相當麻煩。
短期確定性不足,同時估值現在29左右,賠率一般,現在算是比較公允的定價。只看短期的話,純粹是有效市場。
不過還需要考慮長期的業績和賠率。
業績增長這事,不僅得靠公司的奮斗,也得考慮歷史的行程。
光學賽道的長期確定性還是比較強的,而舜宇這次下跌也并非自己業務不行了,的確是估值太高,加上股市不行。更加不會向同行一樣,需要被逼著轉向其他領域。
實際上光學領域算是電子領域成長性最好的子行業了,有人總結移動端攝像頭的幾輪升級過程:
1.2016年雙攝引入,單機攝像頭增加到三個;
2.VR/手機3Dsensing模組的引入,以及2017年iphoneX首次搭載面部識別;
3.2018年上半年華為推出三攝。
4.2019年已經傳出來可能會有四攝旗艦。
另外雖然國內手機出貨量是不停下降,2018年國內出貨量下降15.6%,2019年1月手機銷量繼續同比下滑-12.8%。
但可以看到的是,手機的每輪性能升級,基本都提升了對鏡頭的需求。一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成像素質而導致的單機鏡頭數量增長,二是攝像頭本身質量的升級對于鏡頭質量和數量的需求提高。
這個是長趨勢,很難改變,畢竟手機直觀的兩個提升,一個是屏幕,一個是攝像頭,品牌廠沒辦法逆這個趨勢,因為友商都升級了,預計三攝手機預計這兩年也會加快滲透速度了。
從三攝的增長力度來講,可能會在今年就開始放量,對于行業的改變還是很大的。另外公司其他鏡頭潛力大,比如汽車鏡頭,市場廣闊,但是現在這塊增速還沒有完全超預期,短期內很難沖業績。
而這些需求都是人的本性決定的,很難因個人努力而改變。
4
結語
從業績確定性和成長彈性來看,舜宇是絕對可以長期看好的,現在這個階段估值在30倍左右,也比較公允。
這里的涉及到另外一個點,一個優秀的公司,你需要放多少倉位?
我們必須明白,世界上有好公司,但沒有沒有絕對的“好股票”,只有相對的“更適合你的好股票”。
你要重倉的公司,一定要是你很了解,同時又符合你自身特點的公司,必須要能力圈的匹配,同時必須對自身限制有很充分的理解。
自己的資金屬性如何?預期收益率如何?有穩定的現金流嗎?資金使用時長是多少?這些問題在自己玩這個游戲之前,就要想明白。
舜宇我很喜歡,而且長期成長性沒有被證偽,所以即使反彈了50%,我覺得這個價格也可以讓我放部分倉位,因為我可以拿3年。但大部分基金經理KPI考核可能只有一年,漲了50%,多少可以走了,也拿不了3年,這部分買入賣出就對股價波動影響很大。
從經驗看,三年期的確定性可能比一年期的要大很多。
如果你只能用一個月的資金入場,誰知道短期股價如何走?這種情況下,你即使買了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也一樣屬于投機。
想明白自身限制之后,那么多好公司,資金如何分配?
對于我而言,大部分的倉位我會放到蘋果上,至少對我個人來說,一個跌了37%的蘋果,確定性和賠率都是很高的,這是我能力圈范圍內的。其成長性空間達不到舜宇的要求,但是我追求的也只有20%的回報,不需要太多的倉位去搏一年內的波動,這也是符合我的自身需求的。
另外我不會一次性建倉完畢,畢竟短期也可能會跌,越跌越開心,手上有糧心中不慌,跌了就按一定的比例逐步建倉,甚至等業績報告出完之后再決定加不加倉。畢竟是長期持股,需要更追求確定性,即使后面漲起來了,也別心疼,畢竟投資第一要義不是賭博,而是“不要虧損”。
讀文章,送福利!參與本文評論并轉發,將隨機抽取三位幸運會員,分別送出格隆匯提供精裝數據線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