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一生中可能都有過下背痛的體驗,常會以“腰痛”、“臀部疼痛”、“腿痛”、“腿麻”而就診,究竟哪些因素會引發這樣的癥狀呢?
經多年的診治經驗,總結一下大概有以下10種原因,我們需要仔細進行鑒別,不然很容易誤診而導致患者的癥狀遲遲不見好轉。
多見于一些青壯年體力勞動者,一般均有腰部扭傷史,如搬抬重物、彎腰食物、突然轉身等。
也俗稱腰肌勞損,主要是見于青中年人,常表現為腰部兩側廣泛性不適,會長期反復發作,多在勞累、晨起后加重,休息后可緩解。
也是多見于青壯年,常在彎腰勞動后,突然直起腰時發生腰部劇痛,也會發生在突然轉身取物時,但無明顯的劇烈外傷史,一般為了減少腰部疼痛,常需要用手扶腰,呈一種強迫體位。
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疾病之一,多表現為腰痛和(或)放射性的單腿痛,即坐骨神經痛比較典型,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至足部放射痛,同時這些區域可能還存在麻木;多會在站立或行走時加重,平躺休息可減輕。
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最典型的特點就是間歇性跛行,即走不遠,稍微行走距離遠一點,癥狀就會加重,往往要蹲下來和停下來彎腰休息一會才會緩解,多在身子往后仰時會加重疼痛。
多見于青中年人,更多是下腰痛、臀部及膝以上區域疼痛,主要是久坐、久站或平時愛蹺二郎腿的習慣而引發,常被大家忽略。
主要見于青年,高發年齡在20-30歲左右,起病非常隱匿,多以腰背、骶髂部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急性期非常痛苦,根本沒法站立、行走、端坐,即便躺在床上翻個身都會誘發疼痛。
我們也叫腰椎滑脫,絕大多數是退變引發,但也有先天性的因素,多見于中老年人,其疼痛特點主要是伸展腰部,或在突然運動過程中,疼痛加重。
多見于老年人,常會因為腰椎骨質疏松而發生骨折,即可能輕微受到創傷或日常生活活動中即會發生骨折,但也常被忽視,我們需要清楚,越是年齡越大,骨質疏松越嚴重,越容易發生骨折,一般在70歲以上自發骨折的幾率高達20%以上。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可能,但是在臨床中,經常也會碰到腰部疼痛,甚至還有放射癥狀的人,在各醫院折騰后,查出是腰部腫瘤引發,有的是惡性腫瘤的轉移,也有的是腰部椎管內占位腫瘤,都會壓迫神經根,甚至壓迫脊髓。
所以,腰部疼痛時,病因是非常多的,需要大家格外慎重,最好積極就醫,不要自己盲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