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吉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在人們心中表現出兩種不合時宜的情緒:先是以“亡國論”為代表的悲觀情緒;不久,又滋生出一種“速勝論”的急躁情緒。為了徹底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論調,把全國軍民的思想統一到“持久抗戰、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軌道上來,毛澤東決定撰寫一部關于持久抗戰的理論專著。從1938年5月上旬開始,毛澤東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長達5萬余字的軍事理論巨著《論持久戰》。《論持久戰》問世后,得到了國共兩黨、社會各界及外國政要的一致好評。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的歷史完全證明了《論持久戰》所揭示的中國抗戰規律和英明預見是極其正確的。80多年來,《論持久戰》一直成為一部享有世界聲譽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
回駁“速勝論”的扛鼎之作
對中日這場不可避免的戰爭,毛澤東一直是持持久作戰的態度的。早在1936年7月,毛澤東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說過:“中日這一戰,是持久的。”1937年,以“盧溝橋事變”為標志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毛澤東又說:“中日之間的最后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從“七七事變”開始同日本法西斯打了四個月后,11月太原失守。這一重要事件,對毛澤東震動很大。但震動之余,毛澤東進行了一番認真的思考,形成了一個基本認識:全國的抗日戰爭單靠國民黨正面戰場是靠不住的,共產黨要靠自己的力量打持久戰。共產黨必須深入到敵后去,依靠敵后人民,領導這場持久戰。回眸全面抗戰的歷史,可以這么說,這是共產黨領導抗日持久戰的開始,也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識持久戰規律的開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戰略形勢下,毛澤東醞釀與思考寫一本關于同日寇持久作戰的專著,以指導全國的抗日戰爭。毛澤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開始擠時間博覽群書,研究理論。他在全面抗戰開始后的十個月內,讀了大量的馬列主義著作。不光是讀書,還特別注意新聞時事,送給他的報紙雜志,他都認真地閱讀。經過與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共同學習研究,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鉆研,毛澤東已有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在此基礎上,他決心動筆寫《論持久戰》了。在后來的創作《論持久戰》的過程中,毛澤東可謂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他白天的工作非常緊張,既要對八路軍的戰略行動進行及時分析和正確指導,又要對邊區建設中的各種重大問題拿出解決方案,還要事必躬親,自己動手起草文件電報。因此,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坐下來點著油燈寫作。有時兩天兩夜沒有睡覺,還一個勁兒伏在桌子上寫呀寫。寫得實在太累太困的時候,就叫警衛員給他打盆水洗洗臉,清醒清醒。或者到院子里轉一轉。要不就躺在躺椅上閉目養神一會兒,然后又繼續寫起來。滿腹思路時,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天,到了毛澤東該吃飯的時候,警衛員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給毛澤東,提醒他趁熱吃下,然后睡會兒覺。毛澤東回答“要得,你們先睡”,可警衛員一離開,他手中的筆又不停地寫著。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警衛員估計主席該吃完飯了,便進去收拾。誰知推開門一看,放在桌子上的飯菜紋絲未動,主席還在聚精會神地寫作。
毛澤東坐在窯洞里的書桌邊借著微弱的油燈光,有時是點著蠟燭,就這樣連著幾天茶飯不思地寫著稿子,睡覺時間短到不能再短了。這樣熬下來,兩只眼睛布滿了紅絲,寬闊的面頰明顯地消瘦下來。大家都為毛主席的身體健康擔心和焦急。由于正值初春時節,延安的天氣特別冷。警衛員就弄了盆炭火擱在主席腳邊給他取暖。有一天,忽然聽得主席在叫警衛員進去一下。值勤戰士走進去一看,只見主席正彎著身子脫棉鞋,兩只腳上還冒著青煙!原來是主席的棉鞋被烤著了。小戰士趕緊伸手幫主席把腳上的鞋脫下來,隨手用暖壺的水往鞋上一澆,才把火弄滅了。連續幾天的寫作,使毛澤東病倒了。醫生仔細地給他檢查一番后說,主席沒有別的病,主要是因勞累過度和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所造成的。醫生給毛澤東開了些藥,一再勸說主席要注意好好休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毛澤東吃了點藥,也才休息了一天。可他心里總是惦念著寫作的事,還沒等病全好,就又坐到書桌前,全神貫注地繼續寫起來。就這樣,經過許多個不眠之夜的奮筆疾書,毛澤東的一部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宏篇巨制《論持久戰》終于完成了。
重溫《論持久戰》的精彩章節
《論持久戰》從“問題的提起”“問題的根據”“亡國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為什么是持久戰”“持久戰的三個階段”“戰爭的目的”“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到最后的“結論”,全書共有21個章節。毛澤東在整篇文章中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引經據典,分析深刻;文筆活潑,扣人心弦。凡當面聆聽過他講演或閱讀過該篇文章的人都嘆為觀止,深深為之折服。最近,筆者又重溫了《論持久戰》中的一些精彩章節,深覺美妙絕倫。這里不惜多花點筆墨對《論持久戰》的精彩片斷加以介紹。
◆毛澤東給抗日軍政大學二期學員作《論持久戰》的報告。
文章在“問題的提起”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么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為什么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后勝利,但是為什么會有最后勝利?怎樣爭取最后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的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于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后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我在這里“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準備說到。”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10個月以來的情況后說,“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的。”
在“駁亡國論”一節中,毛澤東說,中國所以不會亡國,“提出的根據是什么呢?就是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具體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毛澤東進而分析說,“此次戰爭發動于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后掙扎性的冒險戰爭。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中國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集團,這是無可逃避的必然性。”“今天中國的進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了已經覺悟或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有了數十年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十七年的經驗。”“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上空前的東西。”
毛澤東在回答“為什么是持久戰”這一問題時,以哲學和辯證的觀點進行了深刻的闡述:“我們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系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它缺點,我尚有其它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后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但是,“目前敵尚能勉強利用其強的因素,我之抗戰尚未能給他以基本的削弱。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進攻。”我們“弱的因素表現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雖在十個月抗戰中有了某種程度的進步,但距離足以阻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還遠得很。”我“各種有利因素,雖然都在起積極作用,但達到足以停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程度則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國外,克服助日勢力,增加反日勢力,尚非目前的現實。”“這一切,規定了戰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
毛澤東說到“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時,既風趣生動,又富有哲理。有人問,“英勇戰斗于前,又放棄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英勇戰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嗎?”毛澤東回答道:“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吃飯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嗎?睡覺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嗎?可不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飯就一直吃下去,睡覺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戰斗就一直打到鴨綠江,這是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幻想,在實際生活里是不存在的。誰人不知,為爭取時間和準備反攻而流血戰斗,某些土地雖仍不免于放棄,時間卻爭取了,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的目的卻達到了,自己的戰斗經驗卻取得了,沒有起來的人民卻起來了,國際地位卻增長了。這種血是白流的嗎?一點也不是白流的。”毛澤東進而說,“資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錢,全部破產之后,就不算什么資本家。賭漢也要賭本,孤注一擲,不幸不中,就無從再賭。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戰爭也是一樣,只有形式主義者想不通這個道理。”
談到“兵民是勝利之本”,毛澤東形象地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非燒死不可。”
文章最后一節為“結論”。毛澤東說,“在什么條件下,中國能戰勝并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毛澤東最后滿懷信心地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論持久戰》的公開出版發行
毛澤東《論持久戰》完稿后,一開始并沒準備公開發表,更未考慮成書出版發行。他寫作的目的,主要是在中共高層里弄清問題,統一思想。于是,他決定先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講一講。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用了近十天的時間,講演了自己寫好的《論持久戰》的基本內容。毛澤東是人們公認的語言大師,卓立絕頂,獨領風騷,令人傾倒。他講起話來,妙語連珠,意趣橫生;深入淺出,闡幽發微,而且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論證,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剖析。首次演講,便使參與聽課的人由衷地信服,并得到高度的評價。就連曾經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說《論持久戰》的水平高,理論性強,能說服人。
◆1938年刊印的毛澤東《論持久戰》一書局部。
后來,《論持久戰》得以公開出版發行。說起這件事,陳云同志起了很大的作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長的陳云在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后,感到毛澤東講得很深刻,而且非常有說服力,其抗日持久的理論對全黨同志、對全國人民,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于是,第二天他就對毛澤東說: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點的范圍給干部們講一講?或者公開出版發行。毛澤東考慮后,接受了陳云的建議。但是,在更大范圍去講,也只能是分別到抗大等學校去講,到延安各黨政機關去講,可是這樣做,一是自己非常忙,抽不出來那么多的時間;二是只由自己去講,聽者仍然有限。于是他便決定先在黨內印發。可是,延安油印的《論持久戰》數量有限,盡管大家爭相傳看,仍然有許多干部看不到,特別是在前線的干部,得到油印的《論持久戰》更難。這樣,中共中央決定,將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印成書,公開發行。此后,不僅在根據地發行了《論持久戰》單行本,而且在國民黨統治區也得以發行。
《論持久戰》的軍事思想備受推崇
《論持久戰》一面世,就在國共兩黨高層人士里及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軍事思想不僅在當時備受推崇,直到今天仍然沒有過時。
《論持久戰》成書出版后,周恩來把它寄到香港,委托宋慶齡找人翻譯成英文,以便在海外發行。宋慶齡收到這部書后,認真地讀了兩遍,她深為毛澤東的深刻分析和高遠眼光所折服,立即找自己親近的朋友愛潑斯坦等人把《論持久戰》翻譯成了英文,準備在海外出版。《論持久戰》的英文本在海外發行后,得到了國際上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評價。據說,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等的案頭上,都放著英文版的《論持久戰》。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只看了一遍《論持久戰》,就認定這是一部“絕妙的教科書”,他更清楚地認識到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浴血奮戰、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認定抗戰的最后勝利一定屬于中國。蘇共領袖斯大林的案頭上也同樣放著他專門請人翻譯成俄文的《論持久戰》的文稿。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兼管中國事務的專家季米特洛夫讀完《論持久戰》后,在共產國際刊物上發表署名文章,高度贊揚毛澤東:“有史以來,還沒有人把軍事問題、戰爭問題說得這樣透徹過。論持久戰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并對時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任弼時說:“毛澤東是中國革命實際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領袖。”
《論持久戰》的發表在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中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稱贊《論持久戰》是一部上乘巨著。國民黨最高統帥部副總參謀長白崇禧讀完《論持久戰》后,非常贊同毛澤東的觀點,佩服毛澤東的分析,認為《論持久戰》是一部軍事巨著,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他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將《論持久戰》作為全國抗戰的指導思想。白崇禧還積極地向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推薦,蔣介石盡管對毛澤東頗有微詞,也不得不佩服這本書。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部長陳誠起初認為毛澤東是故意炒作,因而不屑一顧。但到了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失守,繼而長沙淪陷,抗戰形勢的發展確如毛澤東所預見的那樣,陳誠這才意識到抗戰的艱巨性、復雜性和持久性,于是又重新捧起《論持久戰》仔細研讀。他被毛澤東的精辟分析和科學預見所折服,并結合戰例在該書的書眉上寫了許多批注,并特地請周恩來到湖南衡山給軍官訓練班的學員講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備問題》。傅作義將軍在讀了《論持久戰》后深切地感到:抗戰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幾乎都在本書中找到了明確答案。于是,他即令所屬各部官兵閱讀。蔣介石的愛子蔣經國也非常佩服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仔細閱讀達七八次之多。他在與部屬談話時,也經常談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他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佩服得五體投地,說,文章對于抗日戰爭的形勢、戰爭發展的幾個階段、戰爭形式的運用,以及戰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得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預見性和說服力,讀了叫人萬分信服。
更有意味的是,就連我們的對手日本,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這部軍事著作也為之折服,評價非常之高。日軍大本營參謀陸軍中佐山崎重三郎說:“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堪稱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游擊戰。它是一種全民總動員的攻勢戰略,把百萬帝國陸軍弄得團團轉。”東京大學教授近藤邦康公開宣稱:“我很佩服《論持久戰》,日本被中國打敗是必然的。這樣的以哲學為基礎的宏遠戰略眼光,日本是沒有的。”
《論持久戰》的軍事理論不僅在當時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到今天,這部不朽的著作仍在影響著中國與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軍事院校,一直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他的其它軍事著作作為必讀的教科書。一些研究軍事問題的機構和專家、學者也一直視《論持久戰》為軍事史上的經典之作。在世界上的一些國家里,也仍然十分推崇毛澤東的這本書。據說,在美國圖書館里的書架上,至今仍有這本稱頌毛澤東為卓越的游擊戰權威的書。美國西點軍校把《論持久戰》和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一樣,同被奉為必讀之書。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