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shù)人看來,郭襄是個令人心疼的角色,而在筆者看來,她卻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
愛郭襄,是因為她敢愛敢恨,面對自己心愛的人,愿意不顧一切,哪怕是楊過要跳崖,她也會陪著一躍而下,也從未猶豫片刻,再加上她自詡“邪派”的為人,的確是有魅力的。
(郭襄劇照)
恨郭襄則是因為她過于“戀愛腦”,父母胞弟都在襄陽抗擊蒙古大軍,她卻在外游山玩水,乃至父母及弟弟戰(zhàn)死襄陽之時,她卻身在西川,襄陽戰(zhàn)事告急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她怎會不知?
不過拋開郭襄的優(yōu)缺點不談,單論武功,她在書中到底是怎樣一個級別的存在?當她開宗立派之后,是否比同時代的張三豐要更強一些?
一、生在武學世家的寵兒
縱觀金庸全書,也沒有任何一位主角出身優(yōu)越于郭襄,她的父親郭靖是“北俠”郭靖,母親是前丐幫幫主黃蓉,外公是“東邪”黃藥師,姐夫耶律齊是現(xiàn)任丐幫幫主,還有個“西狂”楊過當她的大哥哥,可以說她習武的環(huán)境是冠絕全書了。
(郭靖劇照)
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郭襄無心習武,再好的條件也是白搭,可郭襄絕非無心習武之人,她在《倚天屠龍記》開篇獨闖少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證明過自己的武學天賦。
當時她面對的是少林羅漢堂首座,這對手可不一般,然而郭襄卻是接連使出十余門武功,讓無色禪師也應付不來,而其中最能證明郭襄天賦的一招莫過于“打狗棒法”,她并非循規(guī)蹈矩的使出那杖法,而是將其改為劍術使用。
原著道:“其實天下根本無此劍術,她只不過偷學到一招打狗棒法,用在劍招之中,只因那打狗棒法過于奧妙,她雖使得似是而非,卻也將一位大名鼎鼎的少林高僧驚得滿腹疑團,瞠目不知所對。”
無色禪師早年間是綠林好漢,后來又與楊過為友,有此兩段經(jīng)歷,他必然是見多識廣的,但郭襄這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出招還是讓他犯了迷糊。
(楊過劇照)
郭襄有習武的環(huán)境,也有天賦,她能在后來開創(chuàng)峨眉一派其實并不讓人覺得突兀。
二、大器晚成的張三豐
接著看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宗師張三豐,雖說張三豐成長的環(huán)境遠不如郭襄,但在“奇遇”這件事上,他也同樣不輸金庸各部作品中的主角。
他自幼隨覺遠大師一同修行,二人在不經(jīng)意間已然學了一部分《九陽真經(jīng)》中的武功,不過此時接觸的還只是一些基礎武功。
而后來他隨師父一同追捕瀟湘子、尹克西時,又在華山遇上了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后下山的五絕,楊過也在此時傳了他推心置腹、四通八達、鹿死誰手三招,這三招不說有多精妙,至少又讓張三豐開了些竅。
(張三豐劇照)
再到《倚天屠龍記》開篇,覺遠臨終前默誦了一段九陽真經(jīng),他與郭襄還有無色禪師都記下了一部分,這也為他后來的開宗立派之舉打下了基礎,不過張三豐是個大器晚成之人。
連載版的故事中提到過,他開宗立派是到七十歲之后了,而他最得意的太極神功則是在百歲之后才創(chuàng)出,趙敏帶人攻打武當時,他就提到過這一點。
所以后來的張三豐的確是強,但并不能證明郭襄在世時就一定不如他,而要對比二人孰強孰弱,還得看郭襄的徒孫滅絕師太的遺言中找答案。
三、徒孫的臨終遺言
作為晚輩,談及自己的師父乃至師祖的時候,自然都是充滿崇敬之情的,若是一味的夸贊,那未必可信,或多或少有吹捧之嫌,可若是點到了不足之處,那十有八九便是真實的了。
滅絕師太在臨終前是囑托周芷若繼承峨眉掌門,也告知了她當年郭靖一家戰(zhàn)死襄陽和鑄造倚天劍、屠龍刀的往事,而其中有段關于峨眉派的描述,就能證明當年的峨眉祖師郭襄武功是不及張三豐的。
原著道:“為師的生平有兩大愿望,第一是逐走韃子,光復漢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領袖群倫,蓋過少林、武當,成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門派。這兩件事說來甚難,但眼前擺著一條明路,你只須遵從師父的囑咐,未始不能一一成就,那時為師在九泉之下,也要對你感激涕零。”
(滅絕師太劇照)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滅絕師太這番話自然是發(fā)自肺腑,她想要徒兒繼承她的遺志,去壯大峨眉,蓋過少林、武當,言下之意在此之前,向來是少林派和武當派更為強大,而他們強大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頭牌高手足夠強,少林一方是三位渡字輩的高僧,而武當一方的頭牌自然是張三豐了。
郭襄當年要是已經(jīng)強于張三豐,峨眉派在武林中的地位又如何會在武當之下?
郭襄習武環(huán)境和習武天賦都不輸張三豐,為何武功不如張三豐?也很好解釋,她心中有太多雜念,一方面是對父母、弟弟的愧疚,一方面則是對楊過的思念,而張三豐心無旁騖,幾十年如一日的鉆研武學,自然是比她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