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內經》就有“有上氣不足,頭為之苦暈,目為之眩”,這咱眩暈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氣不足了。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虛則中氣不能上升,清陽不升,頭不能得養,所以眩暈。所以對于這種中氣不足的眩暈病治療,就不能以清肝潛陽來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來治
臨床上還有一種眩暈病的病機是因為濕,在《金匱要略》有“澤瀉湯”利濕治暈的方法。本人治療過好些“美尼爾綜合癥”的病人,從病機上來看,主要也是因為痰濕為患,以六君子湯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藥為治,一般服藥后一小時就可以緩解。
對于上述眩暈病的病機上來說,不僅僅是肝的問題。所以治療時得辨別出那種病機至關重要。肝陽化風、肝風內動等肝臟所引起的眩暈病,臨床上必還存在有心煩易怒等癥狀;而對于中氣不足所至的眩暈,病人同時還會有氣短、神疲無力、眩暈的感覺,是頭里空空的等等鑒別;而對于因痰濕所至的,這種眩暈,頭必重,是頭上重重的暈。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
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脈關節活動不利索的感覺。冬天寒冷了,我們會覺得人會笨起來,活動也不方便,這都是因為寒的原因。本條指出病位在于腎。
《內經》“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陰陽平衡身體才能健康,陽虛則陰重。腎為一身陰陽之根本,腎陽又是一身陽氣的根本,腎陽足則一身陽氣有所持,才能有力推動血的暢行,局部經脈就會缺少血氣的正常涵養。這種情況下,寒邪就會乘隙襲而入,痹阻經脈,從而引起經脈攣急,關節拘攣難以曲伸。
腎主水,有的病人長期的腎陽虛,會導至水濕不化,寒濕內阻又會進一步的影響氣血的通暢;脾主運化,脾得不到腎陽的溫煦,則無力運化水濕,而生痰。比如水腫病、尿不通暢的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大多是腎陽不足為根本病機。內陽不足,再加上外來之寒邪,以至于寒濕痹阻經脈關節,成為了痹癥。從痹癥上來說,既有陽虛之內寒,又有外寒之襲入,正虛邪客,內外合邪,虛實夾雜。如若病程長久,還有氣血的損耗之虛癥存在,一面是身體虛,一面是寒、痰、瘀三邪互結而成痼疾,治療上陳寒不除,痰瘀難消;但只溫陽又難以消痰瘀。所以在治療上不能單純應用溫腎祛寒,還應化痰去瘀通絡一起綜合治療。比如“獨活寄生湯”、“三痹湯”等治痹名方,都是從上述的理論中制訂出來的名方。
諸氣膹郁,皆屬于肺
膹,是胸悶氣喘的意思;郁,是郁阻不通的意思。本條講的是胸悶氣喘等病主要的病位在于肺。
肺主一身之氣,主治節。肺對氣的治節功能,在于肺的宣發和肅降來完成的。肺的宣發和肅降是一對矛盾體,要有正常的宣發,才能有正常的肅降。宣發指的是氣機向外,而肅降指的是氣機向下。人著涼去了,寒氣把肺氣閉住,肺的宣發功能就會下降,沒有了正常的宣發功能,肺的肅降功能也不行了,氣機上首逆,于是出現了咳嗽。比如《傷寒論》中的“麻黃湯”就是用麻黃來宣肺,用杏仁來肅肺,把肺的宣肅功能調節正常了,肺氣有所主,再加上桂枝的溫經散寒來祛寒邪,于是風寒感冒就治好了。肺的宣肅不力,對氣機和水液的調節功能就下降,還會引起水腫病,比如水腫病中的“風水”治療上必得進行對肺的宣肅功能調節,要不風水很難治好。就算不是風水病,其它的水腫病,只要見肺氣不利的病機出來,也必要進行對肺的宣肅功能調理。現在很多醫生在治療水腫時,加些麻黃,可以明顯的增加利水的功效。這種治療方法,《丹溪心法》首先提出來,并稱其為“提壺揭蓋法”。
肺的宣肅功能,得有足夠的肺氣為基礎才能完成。如果說脾胃虛弱的病人,則肺氣必不足,臨床上常見一些咳嗽胸悶日久的病人,癥見四肢困乏無力、氣短神疲等,這種咳嗽只一味的去止咳是治不好的,必要進行健脾補氣,脾氣足,肺氣才能足,這樣肺的宣肅功能才能正常。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主納氣,腎氣虛的病人大多肺氣也虛,因為腎的攝納無權,氣不歸根,以致氣浮于上,胸悶喘息。很多哮喘病人,常見到夜尿頻、怕冷、自汗,運動下就氣喘等,這種情況就是腎不納氣的原因,治療必要固腎為本,要不哮喘不治。
人是一個整體,肺不單一是肺的問題,《內經》講到五臟六腑都會讓人咳嗽,有時病要雖不在肺,但病之主必是在肺,所以說胸悶之病,多從肺立論。
脾之性喜溫燥而惡寒濕,主運化(運化水谷和水濕),居人體之中,通過和胃的通降以轉運氣機上下,所以說脾胃是氣機的樞紐。但是脾的運化功能,有賴陽氣之溫煦。
如里氣陽兩虛,脾的運化功能就會下降,水谷不運則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人的生命機能下就下降,所以李東垣治病以脾胃立論,這是很有理的。脾的運化水濕功能下降,過多的水濕會阻在體內,從而阻滯了氣血的暢行,而生它病。比如脾的氣陽兩虛,運化失職,水谷精氣不能依賴脾氣散精于肺,肺虛則無力行其通調水道(中醫上稱為“治節”),脾又主肌肉,于是水濕阻于肌肉,人就胖了。這就是現在肥胖癥的主要病機之一。肺主皮毛,肺虛而皮毛會失去固密,人體無力抗風寒,所以人就會常常感冒,現在很多小孩子在幼兒園上學,三天兩頭感冒的,久治不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脾虛。
現在抗生素、非甾體類止痛,以及中醫的清熱解毒藥亂用,嚴重的傷了人的脾氣和脾陽,所以脾虛癥的病人很多。脾陽虛日久,還會傷到了腎陽。腎陽不足,脾土得不到腎陽的溫煦,腎陽不足,脾陽亦虛,脾胃的氣機樞紐不暢而無力運水,水濕停滯而成水腫病,治療不論怎樣,總是少不了健脾運濕之藥。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
但是說到痛、癢等癥狀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比如慢性蕁麻疹,本人在臨床上看到很多舌淡苔滑膩,脈沉弱無力的病人,這是很明顯的陽虛濕阻。陽虛則無力運血,所以血流不暢;陽虛不化濕,濕重又會影響到血流的暢通;陽虛之人,陽氣不能外達于體表,所以這種病人的治療,就不在于清解和涼心火了。治療的核心應該在于運脾溫腎化濕。雖說濕為陰邪,加上陽虛。但是血濕郁日久也會化火,所以這種火,不是實火,是虛火,在溫陽同時還得佐以清解血熱。
中醫的名言“不通則痛”這通,主要是指血不通暢,但不榮亦痛,局部得不到營養也會痛啊,比如臨床上很多痛經的婦科病人,不僅有不通的病機存在,還有不榮的存在。治療上不僅要通,還要補養。郁阻日久了,血脈不暢,所以也要從“心主血脈”加些調血藥的治療也有必要,所以說對本條的理解,別太局限于“心”一字。
諸痿喘嘔,皆屬于上
《內經》“五藏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肺氣要清寧才能肅降有力,水道才能通調。人五志能化火,火性上炎。肺為五臟的華蓋,上炎之火熱必會灼肺。肺受熱則不能治節,水道不行,血脈隨之痹阻,津液不能輸布,于是痿癥發。又痰壅于肺則病喘、飲邪迫肺亦病喘、肺氣大虛亦能病喘。但臨床上對痿癥的論治,后世又多從陽明,何為陽明,陽明為胃。從胃論治痿癥,也是從《內經》“四肢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于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這兩句中得出。所以說痿癥的治療,不僅僅在肺,更多是在中焦。但肺熱也是一個生要的原因。要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主要在于辨證論治,而不是局限于從本條中機械的對待。
諸厥固泄,皆屬于下
厥分陰陽虛實,《內經》“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但不論那種,總是因為陰陽兩氣不相通為病機。比如重傷寒的高燒病人所見厥癥,就是外寒太重所至的內熱太過,內熱不能外散而厥;情緒過于激動,有時大怒會讓人不省有事,《內經》“大怒血菀于上之薄厥”;有的小孩子肚子里有蟲子、受傷疼痛嚴重也會讓人痛得不省人事等等,這些都是實厥,不見得都是在于下焦。《內經》另外有“腎氣虛則厥”一說,腎為生命之根本,腎精大虛,水不制肝中相火,陽氣暴張,以致血氣奔逆,升而不降,而成厥證,比如高血壓的病人,發展到中風,中風時病人的表現,也是厥逆的表面。
腎主前后陰,司二便。前后二陰之不約(泄)或不利(固),都與腎的關系密切。老年體弱的小便不利、腎功能不全的小便不利、手術后或者產后婦女的二便不利等等疾病,都和腎氣虛有關,這得從腎論治了。
另外還有婦科的一些病,比如月經和白帶病。也是從下焦論治“腎主生殖”,對于月經不調,白帶過多過少的病情,也是下焦之病,多從腎論治。雖說有濕熱下注的病機,對于一些急性炎癥的病人來說,主要從濕熱論治,但是對于一個長久性的白帶不對,這必是腎虛所至。本人治療一些反復性的陰道炎,白帶不對的,先用清解,開始時有一定效果,后來就沒有效果了,最后從腎論治,才能治本。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于寒
諸痙項強,皆屬于濕
對于本條,后世的醫家有很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所講到的痙病,是因“新產血虛,多汗出”、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等等,講的是因為汗出過多,以至于津液虧虛不能養筋的痙病。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更是直接認為是風字誤傳為濕字。李學銘“對于本節原文,先賢頗有爭議。姑且存而不論。”
病機十九條,講的是五臟、五邪等病因病機的內容,對于五邪來說,風自有條文,更加濕為五邪之一,不可能去了濕之至病因素啊。
徐忠可在《金匱要略論注》中解釋“而痙之濕,乃即汗之余氣,搏寒為病也。”指出汗之余氣即為濕,搏寒則為痙。人體大量運動后,出汗很多,有時衣服也濕了,一時沒有換下來。運動一停下來,冷風一吹,導至了人的肌肉僵硬,關節不利,這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徐氏所論,是從臨床實際出發,有理。
我覺得學習知識,別被別人的一些驚人之語局限了自己的自由思維,總是跟著別人的屁股后面走,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又有什么用呢。
諸暴強直,皆屬于風
“風性動”、“風者善行而速變”,正由于本證發病驟急、病情進展迅速、癥狀變化多端,具有動的特征,所以對于這些高熱病人的治療,也得急,下藥得果斷。要在最短的時間把病情控制。說到風字,中醫上講的有內風證,比如“肝陽化風”等,主要指的是身體虛極所至的一些具有風之性的疾病,比如中風病,也是起病急,變化快,也得一樣在最短時間把病情控制。
所以對于臨床上一切只要具有風之特性的病,都可以從風論治。上條中講的濕,也常常和風結合在一起。風和濕合在一起為患的,中醫上稱為風濕。比如一些風濕性關節病人,也會見關節強直的癥狀。治療得治濕還得治風。雖說有合邪,但是病的實質是不同的。濕為陰邪,濕性粘滯,所以濕之為病,起病要慢,風之為病,起病要急。但風和濕合邪,風之急性會被濕之粘滯之性所制約,所以風濕為病起病也會慢得多。
從本條上的癥狀來看,有幾個特點,一是發熱,二是神志方面的影響,三是身體會不自主的動。火者熱之極,熱之與火,質本一體,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炎邪為患,發熱是最常用見的一個癥狀。心主神明,不論何種熱都會導至人的神志發生異常,瘟病的大熱會擾亂人的心神,讓神無所主,神志昏瞀,比如大熱所至的一些神經錯亂,本人就治療過一個肢體挫傷后,內瘀血嚴重的病人,產生了內感染,體溫高達40度,神志不清的。熱盛生風,而見人的四肢以及肌肉會不由自主的動起來。比如神經分裂癥的病人。
發熱、神志不清、抽搐癥狀同時存在,屬于火邪所致。臨床常見溫病的熱入心包,常常出現發熱、神昏、抽搐等危癥, “乙腦”這是熱極所至,是火邪為患了,對于這一理論,現在有人通過生大黃大劑量的臨床應用治療乙腦有一定的效果。
劉元素深究《內經》,提出了五郁化火的理論來,人的情緒過激,也一樣會化火的。大怒之人,有時會失去理智,人的行為言語不受大腦的控制。這也是火的表現。
有的人大量的喝白酒,白酒性燥熱,過多的飲用,內熱積太過,也會化火,所以過喝白酒之人,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急速嘔吐、神志不清等火熱為患的特點,這時讓病人多吃梨子等水果,主要也是去火。
本條中說到的鼓是戰齒,慄為身體抖動,即寒戰。外感熱病發病多日,高熱不退,里熱難以外達,出現寒戰、戰齒、四肢厥冷等之真熱假寒,就是前人所謂的“熱深厥深”,熱傷心神神不守舍等癥狀,《瘟病條辨》中的“承氣湯”系列方,治療有確切的效果,這就是熱去而病輕之表現。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諸病有聲,鼓之如鼓”、“諸腹脹大”皆屬于熱
本條講得病情癥狀很雜,有胃腸消化系統方面的,有身體姿態方面的還有體液等方面的病癥,所以說熱之為病,所表現出來的病情較雜。
六腑以通為用,胃氣以降為順,食積會化熱,化酸。胃氣不降以至于嘔吐或者吐酸水等疾病,比如飲食不善的胃炎等病會常見這些癥狀出來。治療得清熱燥濕。過食熱物,熱壅腸道,小腸不能受承,大腸無以化物,傳導失常度而腹瀉,這種腹瀉急速,并且伴有里急后重的難受感覺。比如說急性腸炎、痢疾等疾病都常見本條中所述的癥狀。治療也一樣得以三黃湯等清熱燥濕為治。
對于肢體強直的癥狀癥狀,上面講的有濕、風。要怎樣去區別是因風因濕為患,就得從其它很多癥狀上來辨別了。濕為陰邪,性重著,所以因濕所至的強直,還有身體固重無力、舌苔白厚膩等相互鑒別診斷。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所以因風至痙的病人,還可以見到發病的多變,癥狀很雜,比如中風實證的疾病,有痰瘀閉阻、身體強直、并且這種強直一般在發病時還會動搖不定的風之動性以辨別。本條中所說因熱至強直的病,有“水液渾濁”的現象。如果說單一的說到“水液渾濁”來說,有寒也有熱。比如很多慢性腎炎的病人,常年的尿液渾濁,這種情況則多為腎陽虛不固攝所至的精微物質下泄。
人體各部以手鼓之有聲,這種診斷方法,醫學上稱為“扣診”,不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這種診斷方法。但這種情況出現只局限于胸腹部,對于診斷腹脹大的病,有實際的意義。診斷時主要在于聽擊時所發出來的聲音,響亮如鼓聲的是說明腹子里是空的,這種脹是氣脹,氣臌由肝氣郁結而成,治療多以理氣為主。如果說聲音低沉而有悶悶的感覺,說明肚子里面是有形邪積,如水臌、血臌。所以本條中說到的這些疾病為熱之因,要說到有熱,也是氣滯、水積日久而化熱。但也有些人長期的肝氣郁結,化火后再見肚部鼓脹的情況。
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
《內經》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提到了燥,但在病機十九條中卻獨缺燥病。到了金代,名醫劉完素深研《內經》,于是補入本條。
澀是干澀的意思,比如皮膚、鼻孔、陰道等不潤澤,干澀,都是燥;枯,枯燥,也是干而少水分;涸原指河流里沒水的意思,理解為身體的津液缺少而。反正臨床上凡見干澀、不潤澤、攣急、皮膚干裂等見癥的,多屬燥證。清代名醫喻嘉言在他的《醫門法律》中有,專論述燥邪為患的文章“秋燥論”,創秋燥病名,針對秋天肺燥,根據《內經》“燥者潤之”的理論,制訂了著名的“清燥救肺湯( 桑葉、石膏、甘草、人參、胡麻仁、阿膠、麥門冬、杏仁、枇杷葉等藥組成)”。
臨床上常常會見一些婦女陰道干澀無白帶,性交疼痛的病人,治療上多采用枸杞子、白芍、菟絲子等質潤的中藥來治療,效果也很肯定。
學習病機十九條,應結合《內經》本身的有關內容,以及后世一些名醫的一起參合理解。但學中醫的目的是為了把病人的病治好,而不是整天在文字上,所以在學習時,必要結合自己的臨床,這樣才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上述的僅是本人的一點見解,很片面,僅作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