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這件事,父母們之間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什么樣子教育方法才是最科學有效的?這些問題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路程中顯得特別又突出。我們常常說生活要儀式感,學習要有使命感,那么對于教育來說,父母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其實就是教書育人的過程。而另一種意思理解就相當于江一種最客觀的理解銷售給他人,而后再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
教育實則就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是人的一生中對于吸收外界知識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又應當注意些什么呢?
關于教育這件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人們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人說“沒有身教,言傳無效”,對于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且需要耐心的過程。如果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盡量不要去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會去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傷害,對于教育孩子來說可能會適得其反,從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無論是何種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分寸,敢切勿失度。
其實用言傳身教來概括家庭教育無疑在恰當不過,但是言傳合身較熟輕孰重卻是家長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之一,就算在學術界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結論。
不過有三點還是可以得到認定的,第一言傳和身教是缺一不二的;第二身教比言傳更難做到;第三沒有身教,言傳無效。總之,老是跟孩子講大道理事沒有用的,家長必須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出榜樣。這樣對孩子說的話才會有分量,反之如果沒有身教,只有口上的言傳,這樣對于孩子的教育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其更深刻的內涵是家庭教育是親子相伴成長的共同過程,家長為孩子所付出和做的一切,同樣也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這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
父母教育孩子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對孩子的愛。分寸感是對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分寸感一旦失衡了,可能會對孩子建立獨立人格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育要有分寸敢把握好度,孩子才會有分寸感,才會學會自覺自控自律。
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感,以及自由感。要把孩子當做一個與自己平等相關的人。不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只要學會聽話的物種,要學會教給孩子什么事禮貌什么善意。最高的禮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說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而是給對方一定得體面和一定的分寸,讓對方感覺到舒服,這才是最正確的相處方式。
教育是一條很長的路,成長不易,教育不易。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長為一個優秀善良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