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丈夫吵架之后,把沉默當成懲罰對方的工具,整整一個月沒有說話。兩人共處一室,相對無言,成功地把對方當成了空氣。她哀怨地說:你知道嗎?我憋得想撞墻,特別希望讓他主動和我說一句話,可是他沒有,我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的感受。
聽了朋友的故事,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認為自己 天性如此,說話過于直白而不留情面;或者怕得罪人,說話過于委婉而不能一語中的;抑或因為根本就不善溝通而倍感挫折呢?
生而為人,我們能直覺地感受到溝通,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與他人的接觸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嚴厲的懲罰。
我們的生理需求、認同需求和社交需求決定了我們有溝通的強烈欲望。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的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溝通,是為了達成人際關系交流的媒介,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人生產生積極的作用?《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入人外》這本書給出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1990年,在一次溝通學會議上,溝通專家羅納德·B·阿德勒和北肯塔基大學的教授拉塞爾·F·普羅科特相遇了,他們志趣相投,一拍即合,決定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進行主題培訓,他們圍繞著這個溝通主題撰寫了許多文章,合作出版了這本《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入人外》,到目前為止已經暢銷40載,再版了15次,成為200多萬大學生使用的人際交往與溝通圣典。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對人際交往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從個體的展現到信息的接收再到關系的演變,有理論也有聯系實際,每一章節的電影、電視劇、真人秀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書中內容。可以稱得上是全面實用、有趣有料、與時俱進。
這本書共分三個部分:
“看入人里”,主要探討與自己有關的溝通因素,說明了人際關系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并分析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主要探討與溝通對象有關的因素,分析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性,強調傾聽的重要性;
“看人之間”討論關系的演變過程,側重于親密關系的區辨,提出了改善溝通氛圍、處理人際沖突的各種共同策略。
因為天生喜歡有趣有料的事物,所以《溝通的藝術》是一本令我反復閱讀也不會厭倦的書籍,讀完此書,我感受頗深,今天和大家分享三點:
一、無效溝通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大敵。
就像花草需要施肥修剪,汽車需要定期檢修,身體需要堅持鍛煉一樣,關系也需要持續的維護來保持它的成功和令人滿意的。
然而,再穩固的關系遲早也會遭受嚴峻的考驗,有些問題來自外部的壓力,有時問題來自兩人之間的三觀的差異和意見不同。書中列舉了影響人際關系的越界行為:
缺乏承諾(沒能履行重要的義務,自利的誆騙,不忠誠);距離(身體分離,心理分離);引發問題的情緒(猜忌,不加求證的懷疑,暴怒);攻擊(言語傷害,身體暴力)等;
例如,本文開頭朋友和丈夫就是明顯的冷暴力。很多時候,當事情已經發生了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回到過去,或者消除某些不當的行為或言辭??墒恰罢f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有些事沒有后悔藥可吃。
如果不想讓無效溝通繼續產生不良影響,你現在就要開始反思一下自己在溝通中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是否過于強勢或過于安靜?是否干預過多或者袖手旁觀?是否過于苛刻或者沒有有效地傳達你的需求?在溝通中,承擔一些責任會讓對方更容易承認他在沖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你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1.良好的自我認知即認清“你是誰”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我們在社會和和家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溝通之前,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或者把握不好好溝通的分寸,就會產生糟糕的后果。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里的成員,無法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缺乏有效的關懷、溝通和交流,“瞧瞧他們,自生自滅沒人管,和驢子一樣?!逼鋵崳谒麄儍刃氖强释麥贤ê蛺鄣模皇歉静欢脺贤ê徒涣鞯挠行Р呗?,于是他們以各自荒唐的形式去溝通,最后以悲劇和毀滅收場。
另一方面,如果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清晰的認識,就會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
妹妹有時向丈夫抱怨領導不懂得體恤下屬,丈夫告訴他,你在工作中扮演的是社會角色,而不是家庭角色,老板不是你的親人,他看問題都是從工作角度出發的。經過丈夫這一番分析,妹妹也就釋然了。
如何進行更清晰的自我認知的定位,書中給出了以下幾個建議:
對自己有真實的認知,正確看待自身的優缺點;
有切合實際的期望,不要試圖掌控溝通的每一個細節;
有改變的意愿和動機,而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尋找改變的技巧,你可以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尋求建議,掌握溝通的新方法。
二、同理心和傾聽是溝通的利器。
同理心,是指從對方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將自己置于對方的地位,去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所為。
作家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書中寫過一個“臭魚丸”的故事。有一天,魯迅家里請客,海嬰說魚丸不新鮮,許廣平和客人都不信,因為那些魚丸有的是新鮮的,有的是不新鮮的,別人吃到嘴里的恰恰是新鮮的。魯迅先生就趁別人不注意,把海嬰碗里的魚丸都拿來嘗嘗,果然都是不新鮮的,魯迅先生說:“他說不新鮮,一定要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所以說,同理心是有效溝通的利器,尤其是改善親子關系的有效策略。
當我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并不是溝通得越多越好,相對于“說”,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比如在一項調查中,“傾聽時無法了解對方的觀點”是夫妻在溝通中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
所以,當另一個在說話的時候,心無旁騖地傾聽就顯得尤為重要。傾聽時的環境、專注度、傾聽者的理解力及反饋能力會影響傾聽的效果,這就需要溝通雙方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行交流,而不是被動接受。
三、正視雙方的利益需求,實現共贏
例如本文開頭提到的夫妻之間的冷暴力,如何解決,本著平等、真誠的原則,請參考以下三點:
1. 當你無力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可以表達想要重新開始的愿望。 比如:我對我們之前發生的事情感到遺憾,現在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讓日后做得更好?
2. 承認自己的過失, 學會道歉。道歉有幾種方式,比如:我很抱歉,我錯了;我做什么能讓這一切恢復原狀;我會努力不再重蹈覆轍,你能原諒我嗎?道歉要真誠和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3. 改變溝通的動力,如果你不能改變別人,你可以改變自己,通過情緒管理,用語言行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意愿。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你的優點和長處,就像一杯開水,別人喝了也就沒有了;而你因為無效溝通產生的后果,就像一粒種子,會生根發芽,這就是人性。
生活給予我們很多考驗,從現在開始,《溝通的藝術》教我們有意識地進行技巧構建,你會經歷笨拙期——熟練期——整合期,通過反復的刻意練習和實踐,你一定會掌握屬于自己的“說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