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人肝好,漂亮;男人肝好,強壯。
肝臟被稱為人體的“中央銀行”,掌握著營養物質的儲蓄和運輸流通功能。
如果肝臟受損,那么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就接踵而來了。
有人說,肝臟沒有痛感神經,我們怎么知道肝臟是否受傷了呢?
身體3處異常一出現,十有八九肝臟已癌變,別忽視。
異常1:口氣反常
肝臟負責人體80%的毒素分解,也包括氣體分解。
一旦肝功能下降明顯,體內的有害氣體無法及時分解,會隨著呼吸排出體外,形成口臭。
肝病帶來的口臭常有一種食物腐爛的味道,一定要重視。
異常2:臉色發黃
肝臟對膽紅素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功能,來保證血液環境的平衡。
一旦肝臟病變,膽紅素會在血液中瘋狂繁殖,導致血液膽紅素含量超標,引發黃疸。
血液供應到面部,會導致面部異常發黃,甚至出現鞏膜發黃。
另外,肝臟是儲存鐵質的器官,功能下降,多余的鐵質流出到血液當中,就會表現在臉上,出現臉色發黑的表現。
異常3:出現蜘蛛痣
臨床顯示,80%的肝病患者在肝病之前,出現過蜘蛛痣。
因為肝臟受損后,對雌激素的滅活作用降低了,導致體內大量雌激素堆積,繼而引發毛細血管擴張。如果發現蜘蛛痣增多或者有肝掌,最好檢查一下肝功能。
肝有3怕,別輕易傷害它。
第1怕:油
油脂分解不只是腸胃的工作,肝臟也義不容辭。
食物消化后一部分被分解,另一部分來到肝臟儲存。若長期攝入大量的油脂,會導致肝臟周圍包裹油脂過厚,引發脂肪肝。
第2怕:熬
中醫講:人臥則血歸于肝。
人在熟睡狀態下,肝臟才能更好的完成藏血功能,同時實現自我修復。
但是現在抱著手機熬夜的情況已經變的常規化,很多人都覺得只要第二天多睡會就沒事了。其實不然。
肝細胞再生的時間主要是在凌晨,錯過了這個時間段,損傷的肝細胞是不會再生的。所以,白天補覺雖然可以讓我們恢復體力,卻不能像晚間和凌晨的睡眠那樣,使損傷的肝細胞得到很好的再生。
第3字:毒
生活條件雖然在不斷改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很多中老年人過分節儉。食物長時間放置也舍不得扔。
發霉大米糧食、發芽土豆、長黑斑的紅薯等,都會滋生黃曲霉毒素。
這種毒素一旦進入人體,會大肆毒害肝細胞,導致肝臟纖維化。引發肝炎→肝硬化→肝癌。
同樣,用霉變食物制作的加工品,也同樣會傷害肝臟,盡量不要食用。
保護肝臟,做好3件事,堅持越多,肝臟越健康。
第1件:補充硒元素
缺硒是肝病變的重要因素。
缺硒會導致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細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壞。而一旦肝有損傷,就更容易沉積毒素,就像坑洼的路面容易積水一樣。
補硒,說白了就是補充抑制肝病變的物質。
硒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海產品(大紅蝦、龍蝦、金槍魚)、動物內臟、瘦肉、菌菇類蔬菜、筍等。
除了吃以外,還有一些富含硒的食材,我們可以泡水喝,像各種白茶、綠茶、烏龍茶、元芙菊等,堅持飲用,也能促進肝細胞生長、保護肝臟。
其中元芙菊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還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營養物質,曬干后泡水喝,有助修復受損肝細胞、抵御肝臟損傷、減輕肝臟負擔。
在我國,元芙菊主要產自河南云臺山,去云臺旅游的,不妨帶點兒回家。
第2件:酒精少碰
長期嗜酒是引起肝硬化的罪魁禍首。據調查,西方發達國家有六成左右肝硬化患者是由于長期嗜酒引起的。
酒精進入人體后只有10%自胃腸道排出,90%在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后經氧化成為乙醛。
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引發肝癌。
第3件:乙肝疫苗不能少
乙肝并不可怕,但是若不積極參與治療,乙肝病毒有很強的復制性、傳染性,很快會發展成肝癌。
想要預防乙肝惡化的,就需要做好定期的檢查工作,比便于隨時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常做的檢查有B超檢查以及甲胎蛋白跟肝功能檢查等等。
而且乙肝患者也需要聽從醫生建議定期體檢,千萬不要認為最近病情穩定就不重視檢查,一旦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因此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進行科學的檢查才是應該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