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有一個女兒。之前吶,專門為女兒報了提高班,一月開支也不少。近日,頗有幾分惱火。為什么呢?原來是培訓機構開始了整頓,補習課上不了啦。
她發愁地說,這是要讓我們花更多的價錢去找老師了。
我碰到的情況還不止這一個。好像上補習班的學生是一個普遍現象。有的孩子除了正常上課外,還要參加各類補習少的三四個,多的七八個。
一個家長對我說,你是不到時候呢,你不送孩子上補習班,別人也會去上,萬一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么辦?
她們說的似乎都在理,同時,也反映出了另一個問題。
按一般道理講,學生到學校學習,教學有一定的規律,學習進度也是根據不同年齡的特點設置的。把課堂上的知識弄懂弄通記牢了就可以了,有時間的話再讀一點課外書,補充補充自己也是可以的。
恰恰相反,學生不在課堂學習上下功夫,卻把更多精力放在課外補習上,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但家長不是這個說法,說是課堂上老師講得淺,要想學深學透必須上補習班。
這是不是真的呢?
最近教育部出臺文件,要大力整頓校外培訓,從側面印證,家長的說法有一定根據。
培訓機構確實需要大力整頓,但教學不到位,管理又缺失,更應該整頓。
現在,各類培訓從城市涌向了鄉鎮,一些農村家長也不惜血本,供孩子上補習班,可謂天下父母心。
是不是家長真的很樂意花錢讓孩子去上各類培訓班呢?應該不是的,而是現實逼的。
正因為有市場有需求,社會上的培訓機構才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我從網上搜索了一下,真正成績好的學生,并沒有去上亂七八糟的培訓班,而是悉心聽好課堂老師的課,認真完成課外作業,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
特別是好多高考成績拔尖的學生,他當中很少有上補習班的。
這就說明,課堂學習是本。把每一節課的知識掌握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教育部出臺“兩減政策",不失為明智之舉。如果這個政策能真正落實好,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確實是福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