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行吟花佐酒 玉盤烹飪海生煙
本期詩題圍繞:“粽子”為主題(絕.律.詞)題材創(chuàng)作。
出題人:風雨
一、【絕句】
五絕·粽子
文/王曉艷(遼寧)
白白珍珠米,青青葦葉香。
媽媽施巧手,彩線系情長。
七絕·粽子
文/賴格彥(江西)
箬葉青青裹杏黃,粽成尖角軟綿香。
群生只啖包中果,誰惜綠衣留在旁。
七絕·詠棕子
文/陳勤祥(安徽)
屈子脊梁華夏柱,離騷吶喊競舟聲。
飄香粽子千年繞,寄戀汨羅忠骨情。
七絕·粽子
文/木子(內(nèi)蒙古)
箬葉青青粳米白,餡兒馥馥玉團香。
元知軟糯粘牙齒,但覺口中余味長。
七絕·端午節(jié)
文/賴格彥(江西)
巷陌深深粽子香,旌旗招展賽舟忙。
端陽佳節(jié)同心慶,誰憶屈原亡國殤。
七絕·粽子
文/何芳(遼寧)
菖蒲食饌兩相當,千載傳承安可常。
角粽甘甜還賴棗,芳香四溢孰能忘。
七絕·粽子(新韻)
文/姚存棠(河北)
端午佳節(jié)粽子香,源于漢代汨羅江。
蒹葭葉里包粘米,祭祀屈原慰脊梁。
七絕·粽子(新韻)
文/王繼浩(遼寧)
少小過節(jié)糯米嘗,想吃角粽盼端陽。
此食是我心歡物,懷舊多餐別樣香。
七絕·粽子(新韻)
文/鐘耕璽 (山東青州)
飄香之日枉相同,不為年年端午生。
梭角分明懷正氣,盡融屈子報國情。
七絕·粽子
文/馬文俊(云南)
糯米花生伴桂糖,棗紅梔子色金黃。
山泉烈火騰云霧,滿屋飄然粽味香。
七絕·粽子
文/謝百祥(安慶)
菱形綠葉扎包存,八卦爐中百度燉。
煉出金丹饞口水,聞香美味想來吞。
七絕·端午吟
文/朱慧文 (湖北)
競渡龍舟古到今,香棕艾草賦詩心。
端陽悲淚屈原悼,一曲離騷寓意深。
七絕·棕子
文/張貴信(吉林鎮(zhèn)賚)
盛譽清歡粽思長,匝繩纏緊繞端陽。
母親手巧鍋蒸熟,而我古稀回憶香。
七絕·粽子
文/富貴夢(四川)
綠葉蔥青閃碧光,花生糯米散清香。
紅衣鳳女包新粽,端午民風味道長。
七絕·端午祭
文/王清義(遼寧)
一曲離騷寄汨羅,楚辭千載逐江波。
先賢端午呼天問,來者誰人和九歌。
七絕·粽子
文/胡志清(江西武寧)
皮鮮肉嫩體芬芳,獨愛精裁箬葉裝。
為報靈均之殉難,投身江里讓魚嘗。
七絕·粽子
文/花邊云彩(海南)
草葉癡纏棕菽香,肉丁白玉腹中藏。
大鍋一夜蒸騰起,知是今時悼國殤。
七絕·粽子
文/李孝軍(江蘇)
青青葦葉意悠長,白米晶瑩肚里藏。
四角尖尖模樣悄,芳心暗許待君嘗。
七絕·吃粽子
文/李孝軍(江蘇)
剝?nèi)デ嗌缆队窦。瑵庀銚浔钦T心怡。
銀牙細嚼風云起,蕩氣回腸在此時。
七絕·粽子
文/鑫蕊(遼寧)
綠草如茵堪作席,楚河漢界粽香時。
紅心向黨家興旺。華夏騰龍舞國旗。
七絕·粽子
文/方書蘭(安徽安慶)
歲歲鄉(xiāng)民包粽忙,一層箬葉一愁腸。
欲知汨水恨多少,剝?nèi)チ_衣細細嘗。
七絕·端午食粽
文/馮和榮(安慶)
皮包軟糯吐鮮香,老少咸宜送福祥。
憑吊靈均舟競渡,離騷化祈汨羅觴。
七絕·粽子
文/李開英(安徽)
青青竹葉線牽長,片片情緣餡里藏。
四角尖尖俏模樣,贈予眾親送安康。
七絕·端陽節(jié)祭屈原
文/李開英(安徽)
心懷天下系民生,卓越情操才溢橫。
愛國忠誠人敬仰,離騷端午祭詩情。
七絕·端午節(jié)祭屈原
文/丁燕(河南)
棕味飄香麥穗黃,龍舟竟渡祭端陽。
離騷絕唱汩羅舞,天問詩心嘆楚殤。
七絕·粽子
文/王志偉(義哥)
竹葉為衣白玉藏,周身不與一般香。
心期此物盼端午,欲品甘珍慰腹腸。
七絕·粽子
文/劉安瀾(安徽)
箬葉青青粽子長,豆沙糯米裹中央。
龍舟競槳靈均喚,汨水爭投祭國殤。
七絕·粽子
文/王大國(貴州省)
民間角粽源屈子,葦葉清香韻味長。
仲夏江河絲柳綠,離騷吟動汨羅觴。
七絕·粽子
文/風雨(北京)
裹素包葷各有奇,綠皮白餡遍東西。
盡嘗南北千般好,最是甘香糯米雞。
七絕·粽子
文/九月天(吉林)
綠葉成袍白玉童,今朝相見糯香融。
平生不唱離騷曲,端午將酤祭屈公。
七絕·步韻九月天老師粽子
文/紫韻幽蘭(福建)
紅棗花生染玉童,憶來往昔糯香融。
每逢端午總思起,黃酒三杯祭屈公。
二、【律詩】
五律·端午祭
文/胡菊霞(安徽)
纏繞彩繩長,萬家包粽忙。
歲傳重午祭,年誦九歌傷。
汨水猶嗚咽,龍舟復啟航。
千尋因信仰,屈子世流芳。
五律·端午粽情
文/劉安瀾(安徽)
端陽中國節(jié),歷代祭靈均。
汨水投香粽,龍舟拜屈神。
飲杯黃酒好,避疫艾蒲親。
詩祖英魂慰,神州傳統(tǒng)循。
七律·粽子
文/呂亞軍(內(nèi)蒙通遼市)
五月清和梅正黃,芍紅圃苑浴蘭芳。
絲絲彩線牽童子,縷縷熏風送粽香。
葦葉巧編三角夢,粳團蒸就四時康。
珍饈有意酬忠骨,蒲酒傾壺祝國昌。
七律·粽子飄香(新韻)
文/姚存棠(河北)
每逢端午糯生香,屈子精神萬古揚。
米粽佳肴傳九域,離騷天問蕩長江。
河塘閑置蒹葭葉,市場飆升交易商。
節(jié)日餐桌絕不少,愿當供品祭賢良。
七律·端午粽子香
文/李彬(內(nèi)蒙古)
菖蒲插屋飾端陽,糯米芙蓉裹粽香。
安得佳期迎吉兆,重回故里拜高堂。
村翁采艾瓊瑤地,野鶴飛蓬錦繡場。
請問魚兒蝦蠏好,莫傷屈子祭雄黃。
七律·悼屈原
文/曹愚(上海)
竹箬繁星包米粽,銀河搓線慰心寒。
下鍋尊敬汨江祭,上供虔誠秭縣殘。
忿恨難平常協(xié)勸,和顏悅色待波瀾。
繼承社稷終歸一,紀念離騷復泥丸。
七律·端午粽子
文/蘇美玲(陜西銅川)
三角成尖披綠服,連粘玉蕊裹情妝。
軟甜可口韻飄散,如意平安送福祥。
艾草清幽勾舊憶,香包華美寄新芳。
汨羅江水思猶在,屈子精神永放光。
七律·端午粽子香
文/丁燕(河南)
糯米團包葦葉香,汩羅遺恨太悠長。
離騷滿腹朝天問,橘頌情懷入九章。
個個彩絲纏玉臂,家家艾草掛門堂。
佳肴品飲和詩酒,屈子精神萬古芳。
七律·端午節(jié)抒懷
文/巴山夜雨(河南)
亂世春秋起浪波,狂瀾力挽出旋渦。
菖蒲艾粽殤三水,天問楚辭悵九歌。
美韻離騷詩誦唱,端陽追古賦相和。
龍舟競渡招魂曲,澹泊煙嵐到汨羅。
七律·端午節(jié)抒懷
文/巴山夜雨(河南)
午陽霄漢追天問,燕舞九歌浩氣存。
去歲何當多淚雨,今宵感慨少詩人。
離騷飲盡人間酒,屈膝冊封跪下臣。
怒發(fā)沖冠拼一死,孤鉤落處釣乾坤。
七律·端午節(jié)
文/楊天鵬(遼寧)
忠魂浩氣震山河,楚韻悠悠嘆慨多。
角粽猶存心峭直,龍舟仍覓玉嵯峨。
豈能醉眼隨塵世,寧愿清身沉汨羅。
國有介操民惜福,誰知漁父濯纓歌。
三、【詞賦】
訴衷情令·粽子(晏殊體)
文/李淑霞(北京)
每逢端午粽香飄。艾草花囊嬈。夜闌萬家團聚。父輩講童謠。 東北餡,四川椒,友相邀,舉觴同醉,望遠狂歌,共度良宵。
漁家傲·粽子(晏殊體)
文/何芳(遼寧)
莫道菖蒲蒲葉老,由來千載居其要,糯米懷仁還伴棗。花樣俏,四角分明祥云繞。 羈旅無涯凡事少,常緣鶴友開心竅,有約山居安釜灶。風日好,柔柔香粽添詩料。
念奴嬌·端午節(jié)祭屈原(蘇軾體)
文/李彬(內(nèi)蒙古)
夏芒時至,正陽節(jié)、聞粽詩人黔落。草劍懸門,纏百葉、長縷留芳繞雀。艾葉飄香, 龍舟競水,舉楫相和樂。觴雄黃醉,脫蛟龍再斟酌。 千古忠諍沉冤,昔高陽后裔,羅江乘鶴。博帶峨冠,游洞水、鄉(xiāng)秭回歸魂度。翠葆增輝,榴萱更荏苒,有《離騷》作。飛仙追夢,敬鐘馗祭公爵。
天凈沙·包粽子(喬吉體)
文/富貴夢(四川)
豆沙新米胡桃。蛋黃青葉香茅。捆扎砂鍋煮燒。炊煙盤繞。合家圍桌閑聊。
虞美人·粽子(李煜體)
文/汪源(上海)
投江米食魚蝦咬。只有包包好。發(fā)明粽子有傳言。紀念屈原忠烈、劃龍船。 千年手藝真精湛。美味人人啖。品牌名店數(shù)誰佳。都道嘉興有個、五芳齋。
南樓令.端午節(jié)(詞林正韻 劉過體)
文/張貴信(吉林鎮(zhèn)賚)
詩債又相摧,香風五月回。是端陽、艾葉搖幃。雁影升晴初雨霽,棕才嗅,繞空飛。
斷夢醒時追,荊翁逝后陪。此相尋,庸意全頹。遙向汩羅低首敬,月牙曲,正東垂。
如夢令·粽子(無名氏體)
文/章河生(安徽安慶)
一把時光醇厚,幾粒苦辛沁透。青葉裹溫情,霧海冰心雜糅。沉浮雜糅,馨夢縈回依舊。
中詩協(xié)第三群詩詞創(chuàng)作部
總編:黃莽
主編:風雨
副主編:義哥 李淑霞 蘇美玲
顧問:九月天 紫韻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