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語言》
userphoto

2023.05.11 湖南

關注

 目錄: 語言   語音   文字     語法    邏輯    修辭     紙筆    印刷術        

   語言   

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人類約有7000種語言2000種文字141個語系。各種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匯、語法之間存在對應相似關系,為同族有的族與族之間有些對應關系,為同系語言語言的譜系層級是:語系語族語支語種。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有英語、拉丁語族有西班牙語,漢藏語系漢語族有漢語。

語言三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   文字三要素-語音、形字符形狀、義(字符意義。學習一門語言,往往連帶學習它的文字,語言文字的要素可以合并為四要素語音字符詞匯語法 思維和語言受環境影響,也反過來影響環境。

  語音

是語言的工具、子系統。 語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強、音長、音色音高指聲波頻率,音強指聲波振幅的大小音長指聲波振動持續時間的長短,音色音質指聲音的特色和特質。  

語音是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胸腹肌肉收縮,壓出肺部氣體,同時喉部專門用于發音的特化肌肉、聲帶緊張振動產生聲音,聲音被胸腔咽腔口腔、腦腔等部位的肌肉共振再次塑造,最后產生我們聽到的聲音。舌頭越靠后的發音越飽滿越有磁性。

漢語發音靠前, 較多注意嘴唇的形狀和舌頭的位置喉音較重, 咽腔修飾少。氣流從聲帶直到唇齒,點式的發音一字一音節清晰而有韻律感,字數多花時間就多,多用降調,較易控制改變聲調。東北人發音可能受到通古斯語音影響。

英語發音靠后, 主要用口腔喉腔胸腔,咽腔修飾多。流線式的發音,單詞音節不固定,由重音體現節奏感和韻律感,重音多花時間就多,多用升調。英語發音設計較科學而能量損耗從說話到唱歌的轉換更加自然。英語歌手唱功高于華語歌手也與此相關。

普通話中有些聲母讀音分辨度低。南方人對聲母nl不分,ining不分,zhchsh zcs不分,引得北方人笑話。而方言中有些分辨度高的讀音如西南官話中的be biang cei duang jo xua……普通話沒有。

英文字母CJQV,漢語拼音沒有發音完全相同的音。在音譯不同國家的人名地名時,缺乏完全一致讀音的漢字。Peru,漢語沒有“pe”讀音(be、 me讀音也沒有),只得用近音“秘bi魯”代替

漢語普通話應該吸收國際音標,豐富漢語的語音,增加韻母以增加音節和讀音。 有些聲母韻母的組合音節,漢語普通話根本就沒有利用,可增加利用的音節150多個。
普通話只有4個標準聲調,而其它方言的聲調比普通話都要多,湘、贛、客方言的聲調是六個,吳和閩方言的聲調是七到八個,粵語的聲調是九個。

漢語拼音407個標準音節,1319聲調讀音,8105個一二三常用字,一個讀音平均6個漢字。

目前漢字已逾10萬,即使人為地增加到3400個音節(22聲母*39韻母*4聲調 = 3432音節),平均每個音節也必須承擔30個漢字讀音,仍然不堪重負。不能改革語音和文字來減少或消滅同音字和多音字,終究是學用漢字的大麻煩。

  文字

是語言的符號。 表述思想、溝通感情、傳遞知識的圖形符號

文字產生語言基礎上,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字文字通過形來記錄語言中的音和義,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文字是語言符號的符號

文字按字音字形可分為表形(象形)文字、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

 象形文字   人類早期的結繩記事、巖畫和中國的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不能完整表達復雜的思想。 古埃及圣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和早期的漢字象形文字后來進化為意音和表音文字。中國的甲骨文發展到現代漢語的漢字成為意音文字,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的象形文字現在都已轉變為拼音(表音)文字,瑪雅文只有西文保留、尚未破譯。

 表音文字   是用少量字母(大多不到50)組成單詞記錄語言的語音的文字。表音文字可分為音節文字音素文字。音節文字是以音節為單位的文字,如日文假名。音素文字是以音素為單位的文字,如英文字母26個,西文字母29個,俄文字母33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如英語法語德語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語使用斯拉夫字母,阿拉伯語維吾爾語使用阿拉伯字母,及日文假名

 意音文字   是由表義的象形符號和表音的聲旁組成的文字漢字是意音文字在漢字系統中, 獨體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體的可以分析的形聲字、會意字叫做“字”。 

不同文字系統以不同方式記錄語言,有的是記錄語言中的音素,有的記錄語言中的音節有的是記錄語言中的語素。 所以文字可分為音素文字音節文字語素文字,如拉丁文字是音素文字,日文假名音節文字漢字語素文字。  

字母文字

結繩記事、巖畫都是象形文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不能完整表達復雜的思想。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前3000年古埃及圣書。這種文字因多刻繪于金字塔和神廟,希臘人稱為“神圣的雕刻”。開始是象形文字為主,也有一些只表示發音的符號。西亞的閃米特人受這些表音符號啟發創造出閃米特字母,這種字母被腓尼基人(閃米特民族的一支)發展為22字母。

腓尼基在閃米特語中是紫紅色的意思,腓尼基人把海中的一種蚌砸碎,做出紫紅色的燃料染在服飾上,鮮艷而不褪色,這種紫紅色布匹遠銷各地。因此周邊人把他們叫做紫色人,這就是腓尼基這個名稱的來源。腓尼基人居住在地中海東側、今黎巴嫩地域,腓尼基最初只是許多城邦。

3000多年前埃及和克里特衰落,繼而興起的腓尼基人環地中海殖民,幾乎獨霸地中海, 他們的商船商隊往返于地中海海岸和各島嶼,建立了很多據點和貿易港口,遠航到達南歐西歐不列顛,環非洲,通往印度洋,及波斯、中亞,腓尼基人后來建立的北非殖民城邦迦太基發展為強大富庶的奴隸制國家。

當時各種族相對孤立隔離,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和象形文字,而貿易交流發達這種矛盾狀態下形成拼音文字。在環地中海地區,由于開放地貌,或經商或戰爭,種族部族之間來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不斷。有人來到另一個部族,既看不懂他們的象形文字符號,又聽不懂他們說話的意思,他只好把他們說話的發音用音標標注下來,這樣你做一個音標,我做一個音標,年深月久產生了音標體系,取代各自原來使用的象形符號,成為拼音文字。

腓尼基人發明的22個字母傳入希臘,希臘人加以改進成為希臘24字母后傳入意大利,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意大利語:Lazio,英語:Latium)是羅馬帝國勢力發源地。  

希臘字母的一個分支愛特路利亞字母被羅馬人改造為26拉丁字母,并傳給野蠻人,那些野蠻人就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今天的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都用拉丁字母書寫。拉丁字母現在已傳遍全球,包括中國的漢語拼音。    希臘字母的另一個分支西里爾字母被斯拉夫人使用,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都用這種字母書寫。腓尼基字母東傳,成為波斯字母、梵文字母、緬甸字母。  拼音文字是遲發于象形文字的一個符號系統,它發生在半隔離、半開放的地理環境中。中國的地理環境沒有這種內部隔絕狀態,沒有交流障礙,是中國沒有發生拼音文字的重要原因。

                              

  現代字母文字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閃米特字母、埃及圣書。希伯來字母在希伯來語消亡兩千年后由以色列建國而復活。西里爾字母(斯拉夫字母) 用于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 俄語、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捷克語 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 

人類思維  是表象概念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概念是對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在感覺和知覺基礎上產生的對事物的概括性認識。概念具有的外延和內涵兩個方面緊密聯系又互相制約。

但是拼音文字出現,概念在文字符號中消失,必須在命題的抽象邏輯推導中才能建立概念。這就導致他們每說一句話做一件事,甚至想一個概念和問題,都得在強邏輯的規定下進行思維,由此產生一個怪異的思維病狀------邏輯強迫癥。人們考慮任何問題時因為總是無法在文字符號上呈現概念,而不得不在強邏輯運行的逼迫之下運行思維,就形成一種純思維的邏輯結構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及其思維方式即哲學,所以哲學叫愛智慧而不叫實踐,它是純智慧的邏輯模型建構體系。哲學的后演分化形態叫科學,西方思維方式所締造的西方文化叫哲科文化體系,  它與中國的實技文化體系完全不同,西方思維方式和東方思維方式分化隔離。

西方文明中的概念思維是一種既深刻又片面的思維方式我們對一個事物下定義,就得到這個事物的概念。有了概念,可以下判斷,進行推理,加上分析和綜合,就是概念思維,或者叫邏輯思維。古希臘人最擅長的就是概念思維

 漢英文字比較

   漢字有筆畫、偏旁部首、獨體字、合體字、詞語等;英文26個字母、詞綴詞根、字母組合、簡單詞、合成詞等。漢英文字的勉強類比是:漢字筆畫相當于字母,偏旁部首相當于字母組合,漢字相當于英語單詞

漢字結構單位復雜,有30多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勾挑折......,按筆順先后左右上下內外.......按間架結構上中下、左中右、左右套上下、上下套左右、上下套左中右、左中右套上中下...... 還有偏旁,部首是偏旁、偏旁不都是部首,偏旁1000、常用偏旁100,筆畫最多的部首17畫。漢字筆畫數,字典可查的有30多畫,民間的有172畫。字音不能直接辨認、一字多音。漢字有字義,有些字可以猜到字義但難以確定,因為一字多義異字同義本義比喻義引申義假借義象征義......漢語句子之間、句子內部各個字詞之間的關系復雜難以反映邏輯信息,語法分析常常只能屈從于語言習慣而無可奈何。  

即使紙上有田字格米字格,漢字書寫時為了使筆畫的粗細和長度斜度弧度、筆畫順序、間架結構、偏旁部首協調呼應,仍然需要書寫者細致觀察才能確定。多數情況下要進行變形調整,才能把一個字寫得像一個字。爩、齾、……這些筆畫繁多結構復雜的漢字純即使用硬筆書寫也難,稍一不慎就筆畫打架成墨坨、或者散架變成幾個字,使他人甚至連自己也無法辨認。筆畫橫豎多棱角多,不便于連筆書寫。如果寫軟筆書法,還要考慮筆與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 變化、呼應、節奏、氣韻和通篇的視覺效果、風格意境,更難。

漢字 一字一音、一字一形, 字音字形無基本對應規則。漢語不能標注標準語音,古今字音字形變化大,漢語字典字詞不能按字音排列,也不能按字形排列。又因為字形結構復雜,字詞也不能按筆畫順序或者偏旁部首排列。查漢語字典,要用拼音、部首、筆畫三種方法結合。一查偏旁部首二查筆畫檢字表三查難檢字表。然后查漢語字典正文,而正文的編排,并不按聲母順序bpmf......韻母順序aoeIu.....而是按所謂拼音字母順序abcde......其實就是英文字母abcde......順序,無法擺脫英語的影響。即使有了計算機,仍然不能編制完全意義上的漢語字典。   查字義詞類更難,所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古人造字用字的方法常常依靠具象思維,欠缺抽象思維,典籍解釋不一甚至自相矛盾。

漢語地方方言眾多,說是說8大方言其實遠遠不止,十里不同音,普通話推廣60多年了多數人還是不會說普通話。

漢語發音和書寫方式分離 ,漢字最小發音單位是音素(聲母韻母),一般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包含14音素。漢語語音基本組合單位音節 與最小發音單位不統一 故難以反映語音的邏輯信息,且在聽覺上缺乏韻律美感。 漢字表意表音兩方面的功能沒有充分分化、常常相互糾纏,造字難以精準。沒有豐富精準的語言文字系統和邏輯思維方式, 不利于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從語義或形象角度記錄語言,符號有限語義無限,無論怎樣增加符號都無法滿足語義表達的需求,而記憶能力有限。

英文字母直接表述字音、字形筆畫簡單、無字義,一個或多個字母組成單詞,句子之間、句子內部各個單詞之間的關系則以語法邏輯連接。英文書寫按紙張上的四線三格,中間格寫滿,注意單詞之間空格,字母大小寫。字母最多3個筆畫,筆畫限于橫豎弧點相對簡單,圓弧筆畫較多便于連筆書寫。   查英文詞典,單詞按字母順序排列,不懂的單詞,只要曉得26個字母順序就可查到。至于詞類詞義,自己按需選取即可。

人類天生就有語音語言的獲得能力,語言發音和書寫方式統一在語素上一 一對應的文字, 天然合理。英法西葡荷德俄印等字母拼音文字是這種文字。 大小寫書寫符號52個簡單易學 。英文字母最小發音單位是音素(國際音標),與人的最小發音單位一致,英文字母的拼讀方法可以細膩的還原人的復雜語音,反映語音的邏輯信息,通過自由的音素組合創建音韻美感。   人類語言從單音節到多音節、單輔音到輔音叢、無語法到復雜語法、詞匯簡單貧乏到詞匯復雜豐富細膩,這個進化過程中文字起了重要作用。字母文字可以出色地演繹語言。   英語必須表征語態和時態、單數和復數、主格和賓格,這些都是建立準確語句含義的邏輯信息。拼音文字表達事物準確,利于抽象思維和數理化生等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

漢字演繹語言能力不足。  如果把《道德經》和《論語》直接按單詞翻譯成英文會有很多語法錯誤,因為原文缺乏這些時態、數量、主賓信息。按英語語法和詞法補充了這些邏輯信息后,這些典籍中的很多斷言就容易被證偽。漢字與漢語發音分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交流漢字的低成本的、模糊的表述習慣,影響限制了中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說漢字不能做到精確,而是做到精確比拼音文字更難。有人說使用漢字的人長于形象思維,長于幾何形狀的抽象概念的感悟,但是在建筑、雕塑、繪畫、圖形設計等領域中國人并沒有顯示突出才能。

    英語詞匯上百萬,很多漢語詞匯都是從英語借鑒來的。  漢語語音系統的空間太小,即使有四個調聲仍然難以容納所有漢字,所以同音字多。 計算機的應用解決了部分漢字記錄速度慢、高花費低效率的問題,但漢字詞匯無詞界(詞與語素、短語的邊界模糊),單字無序、字庫龐大、顯示方式復雜,導致編程困難和數據庫編制困難。在信息時代,為適應記錄、傳輸、處理、顯示各個環節,人類對文字有了更高要求。字母文字天然有序易于檢索,能夠充分滿足人類要求,漢字卻處于雜亂無章的混沌狀態。

漢語音節1300、英語音節上萬,字母文字多為屈折語,以詞形變化演繹豐富語法,詞尾變化極為簡便,漢字無法作詞尾變化,只能增加字詞。字母文字靈活多變便于滲透到各科學領域、漢字極難滲入、中國人在這些領域只能使用字母文字。 對外來語的兼容能力, 各種語言的語音音素都不多,如英語48國際音標,  漢語32音素,英語可以方便地記錄外語,來豐富英語詞匯,漢字基本無此功能。

信息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信息。IT行業的 編程、 運維、 測試 ,也需要英語和邏輯思維。英文是線性的一維語言,程序恰恰是線性的一維的。而中文是平面的二維語言,簡繁體沒有統一,中文編程處于劣勢。漢語遠未取得應有的國際地位,世界三大語言漢語、英語、西班牙語,世界各語言作為第二語言使用人數排名:法語(1.9億)英語(1.5億)俄語(1.25億)葡萄牙語(0.28億)阿拉伯語(0.21億)西班牙語(0.2億)漢語(0.19億)。

漢字多數情況下單音單字表義,比表音文字雙音多音表義和冗長的字母組合表義的效率高,可以用較少的文字表達較多的信息,節省閱讀的時間。方塊漢字的書寫格式整齊,漢語詩詞的靈活語法和精妙韻律表現出獨特魅力,字母文字詩歌要做到這些幾無可能。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 但書法并非中國特有,世界其他民族文化還有字母書法,字母書法有意大利、哥特、斯賓瑟等諸多字體,著名商標可口可樂Coca-Cola就是斯賓瑟體。

現在電腦手機聊天娛樂,只要能打字或手寫就行,對一般人來說書法已不重要,但語法邏輯仍然重要。有的廣告如藥品廣告---------“咳”不容緩、涂料廣告------好色之涂,有的網絡語言如傻逼、屌絲,有的影視節目嘲笑殘疾人生理缺陷,不合乎語法邏輯,也不合乎社會道德規范。

  語法

  人類正常的語言習慣,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相對的穩定性。??關于語文結構規律的科學,研究詞的變化規則和用詞造句的規則。  此文僅從歷史和現狀的角度簡述語法包括漢語語法、但不涉及漢語語法的具體內容。

300萬年前有了人類這種動物,5萬年前有了人類語言。五千多年前有了書面語言即象形文字。

四大文明古國的語言研究,幾乎是同時起步,但后來的發展路線不同。前32世紀埃及就有文字記錄,但現代埃及語言為埃及阿拉伯語,前7世紀兩河亞述帝國編蘇美爾-阿卡德語 雙語難詞表4世紀巴尼尼的《梵語語法》是印度最早的語法著作。中國先秦諸子如荀子有對語言的論述。希臘語言是從埃及與兩河學習來的。

5世紀,古希臘人最早涉及語言研究是從哲學家們探討詞和事物之間的關系開始的,克拉底洛認為事物名稱與本質有一種必然關聯不可分離,赫爾摩根認為事物名詞是由人們約定俗成而來,蘇格拉底持中立態度。普羅塔哥拉研究了名詞,在修辭范圍內劃分句子類型。柏拉圖劃分句子中的名詞性成分和動詞性成分,亞里士多德認為陳述句是基本類型,又區分連詞、冠詞、代詞。狄奧尼修斯特拉克斯170 — 90)的《希臘語法》分出八個詞類,奠定了傳統語法學的基礎。

羅馬人繼承希臘傳統研究語法,形成拉丁語語法體系,前45瓦羅《論拉丁語》把語言學劃分為詞源學、形態學、句法學。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與拉丁語法相結合產生思辨語法。     1653約翰.烏爾利斯發表《英語語法》。之后羅伯特.羅斯主教編撰《英語語法簡介》歐洲的傳統語法學充分發展。英國語言學家 威廉·瓊斯(1746----1794) 構建語言譜系,標志著語言學誕生。某些的語音、詞匯、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相似關系,劃歸同系語言。全球7000語種劃歸141個語系。印歐語系、漢藏語系是世界主要語系。前者通行于印度、中東和歐洲,后者通行于中國。語法是研究語言結構規律的科學。即研究詞素、詞、詞組、語句等等語言單位及其關系的科學。印歐語系的語法是由語言學家總結出的一般規律,符合印歐語系語言特征。     1915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使語言學成為獨立學科創立了結構語言學。1957年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1981喬姆斯基《支配和約束講演集》使語言理論繼續發展。從柏拉圖到喬姆斯基,可以看到語言學的巨大改變。正如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沒有任何事物會靜止不變,不變的只有改變。

中國先秦諸子如荀子就有對語言的論述,漢代以后產生了研究字形的文字學、研究語音的音韻學和研究字義的訓詁學陸續有《爾雅》《方言》《說文解字》問世, 一直沒有產生語法學。原因在于:

  跟其他學科一樣,中國學者可以研究那些觀察到的直觀現象字形、字義、發音,沒有研究語言結構規律的語法學。因為形而上的語法規律看不見摸不著,研究其規律需要想象假設,需要邏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習慣這些,使得語法學無法出現。    古漢語的那些什么詞類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賓語前置,謂語前置之類,過于靈活而欠缺標準、令人難以捉摸    更重要的原因是秦漢以來的愚民政策,講規矩不講道理。不利于皇權專制的諸子百家自然必須罷黜封殺,所謂獨尊的儒術也必須為了維護皇權而反復增刪修改得面目全非。如果神智清醒、邏輯晰地寫文章思辨論證、語法研究或文學批評、針砭時弊,稍一不慎就犯了妄議之罪,陷于文字冤獄。

這樣,古人就只能搞些文字音韻訓詁,無法研究語法,最后只能模仿學習西方的語法學來發現漢語的語法規律

1814年英國傳教士馬士曼的《中國言法》問世,是全世界第一部漢語語法書。1815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的《通用漢言之法》出版。馬禮遜和馬士曼一樣,都是利用西方的語言學概念來分析漢語,試圖找到一些規律來幫助初學者。

馬建忠生于江蘇一個家學淵源深厚的天主教家庭他于1898年出版《馬氏文通》,是中國人編寫的第一部漢語語法書,其語法框架是在模仿和借鑒印歐語語法體系的基礎上形成從此中國學者開始了以白話文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近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黎錦熙1924年出版《新著國語文法,是第一部完整的漢語白話文語法著作。

1942年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和1943年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被公認為代表漢語語法研究水平。

古代漢語語法著作:1959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1962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中華書局出版。

無論白話文還是古漢語的語法研究,都是借用印歐語系的理論體系,先搞個理論框架,再從語言中找對應語例,顯然難以完全適現代或古代漢語的實際情況

  邏輯

    邏輯是關于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即研究概念、判斷、推理這些思維形式,及正確運用這些思維形式所必須遵循的規律。概念   是反映客觀事物根本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需用語言表達語詞是表達概念的聲音與符號。詞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是語詞的內容。 

判斷 是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明和斷定。

推理 是從事物的相互關聯中由已知推導出未知的思維活動。

邏輯思維,即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論證等。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

邏輯三大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違反同一律   概念混淆或偷換概念判斷,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

違反矛盾律   概念相互矛盾 判斷相互矛盾

違反排中律   概念對存在互為矛盾的概念,同時加以否定或肯定判斷對存在互為矛盾的判斷,同時加以否定或肯定

現象: 是人對事物的感知,純粹客觀。    表象是人們對事物的印象是指大腦出現的事物的形象主觀感知。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其外部聯系,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

概念: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產物。概念比感覺知覺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觀事物。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概念可區分為實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內涵: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外延: 具有概念內涵的所有對象構成的類。           內涵減少的概念外延較大,內涵較多的概念外延較小。限制是通過增加內涵,縮小外延,從屬概念得到某種概念的邏輯方法。

定義:  對于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所作的簡要說明。 “定義”一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具有不同的詞性、含義和語法功能。“定義“作為動詞使用時,它的詞面含義是確定(認識對象或事物的)意義,是指人類的判斷認識行為。“定義”作為名詞使用時,它的詞面含義是指(認識對象或事物具有的)確定的含義、位置、界限和規定。 人們相互交流必須對某些名稱和術語有共同的認識才能進行,為此要對名稱和術語的含義加以描述,作出明確的規定,也就是給出它們的定義。含義:(詞句等)所包含的意義,也作涵義。

推導   據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定律等經過演算和邏輯推理而得出新的結論。 

思維   是表象概念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思想   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觀點及觀念。

抽象    從表面看到本質,從片面看到整體,然后抽出那些穩定的、共同的特征。

語法和邏輯關系密切,一般來說語法要服從邏輯,但語法和邏輯不是同一件東西。人的思維活動主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是思維的形式,?思維是語言的內容,二者不可分離。反映語言規律的語法和反映思維規律的邏輯必然相互聯系。語法中的詞和邏輯中的概念相聯系,?概念通過詞表達出來。語法中的句子和邏輯中的判斷、推理相聯系,?判斷、推理通過句子表達出來。?王力說,所謂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形容詞和名詞搭配不當等等,嚴格地說,都不是語法問題,而是邏輯問題。 ??語法中的詞、短語、句子和邏輯中的概念、判斷、推理,?它們之間盡管有密切的聯系,但不是一一對應的。語法和邏輯關系密切,但并不是同一個東西,邏輯是思維的內部規律不受語法約束,語法是語言的內部規律不被邏輯決定。  

  修辭  

修飾文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修飾、調整語句,以提高表達效果的語言活動。

語法和邏輯是修辭的基礎和前提。合乎語法才說得通, 合乎邏輯才說得對,說通了說對了然后才能講究修辭說得好。如果語法或邏輯錯誤,修辭毫無意義。

亞理斯多德《修辭學》提出尊重事實與真理,論證要言之成理,合乎邏輯孔子說,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辭達而已矣。

常用修辭方法:

比喻:生動、形象、具體、逼真。給人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擬人:事物人格化,生動、形象。

夸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增加語言感染力。

排比:加強語言氣勢。富有節奏感。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比: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鮮明突出。

對偶:格式整齊、聲韻和諧。

反復:突出思想感情。描寫事物情態。摹寫聲音和顏色。

反問: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

設問:標題與開頭設問,引發讀者深思,領會主題。段與段之間設問,承上啟下或過渡。結尾處設問,點明主旨,增加回味。

引用:使論據確鑿、充分、有力。

  紙筆   

3000年埃及人就使用莎草紙,并出口到兩河、希臘,后來有羊皮紙。前4000年就使用蘆葦桿筆、8世紀有鵝毛筆,19世紀發明鋼筆。這些紙筆比較廉價適用,。在中國,前5世紀的孔子“述而不作”,原因大概是紙筆太貴。前3世紀蒙恬發明毛筆一直使用,書寫效果好,但書寫速度慢、磨墨不方便。竹簡木瀆作書寫材料并不適合,縑帛又太貴。 東漢蔡倫造的紙可能價格依然昂貴,才會有“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宋代蜀絹還是珍貴的書寫材料,郡守林希大人把蜀絹珍藏年后裝裱成卷并遍當時名家作書,但各家只在卷尾題字,米芾才敢在絹上長篇大書,這就是后來許多人認為書法水平高于《蘭亭序》的《蜀素帖》中國紙張可能是13世紀流入西亞和歐洲,但不大適合他們的硬筆書寫。

  印刷術  

 唐代發明的雕版印刷術用整塊木板制作印版,刻版費工費料,書版不便存放,錯字不易更正。

1041年畢昇改造木板印刷,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因為字模制作、印刷材料、印刷設備的限制,和專制制度下的文化壟斷愚民政策,活字印刷未獲應用。沈括(1034--1095)晚年的《夢溪筆談》記錄了木活字、膠泥活字,當時木活字印刷已獲得成功,但之后仍未推廣應用。    

1445年,德國工匠古騰堡制成鉛活字和木制印刷機械。拉丁語只有26個字母,字模制作簡單,古登堡還發明鑄字模具壓力印刷機,研制印刷專用的脂肪性油墨,這一整套印刷技術一直沿用到19世紀。后來歐洲各國陸續發明平版印刷、彩色石印上世紀50年代發達國家都完成了印刷工業的機械化。70年代以后印刷工業不斷采用電子、激光、信息及高分子化學技術成果,感光樹脂凸版、PS版實現多色高速,彩色圖像復制數據化, 1979王選團隊實現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排, 計算機全面進入印刷領域。

活字印刷的書籍價格便宜傳播廣泛、讀者數量增加,教會對學術的壟斷遭到挑戰,宗教著作被人文主義作品取代,學術思想傳播加快, 《圣經》的廣泛印刷推動了宗教改革, 為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大量書籍的出版促進了西歐各國語言的標準化系統化 ,提高了民眾識字率 ,工匠看書寫書發明創造,成為 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的主角,如1764儀器維修匠瓦特發明蒸汽機,1803理發匠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1814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

鉛活字印刷術傳入中國  1805倫敦布道會派傳教士馬禮遜來中國,他在廣州秘密雇人刻制中文字模、中文活鉛字,由于清政府的嚴禁,刻字工人害怕而將字模焚毀,馬氏當時兼任東印度公司翻譯才未被驅逐。1814馬氏重操舊業,派人在馬六甲排印了《新舊約中文圣經》 。之后西方各國紛紛仿效,中文鉛活字制作技術逐漸成熟,又制成排字架、鑄字機,實現機械化印刷。19世紀末照相銅鋅版傳入,1901上海徐家匯蔡相公、范神父等人制成照相銅鋅版。   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印刷術采用電子、激光等新技術,中國在90年代還使用活字印刷。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蹈節目《活字印刷術》中,上下浮動的活字表演、巨大的“和”字突出了和為貴的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值得肯定。可惜這個舞蹈也表現出活字的缺陷,活字在排版印刷時絕對不允許“活”,一個字稍有松動就會傾斜或下凹上凸,這個字印刷后就不清晰或消失,導致整版的印刷質量降低,這個節目使那些了解古代印刷原理的人啼笑皆非。 古登堡發明一整套印刷技術,就是不讓活字“活”以確保印刷質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漢語句子幾種邏輯關系? 12種邏輯關系
關于壯族文字的介紹:從仿漢字到字母化,現在沒什么人會寫了
語言學復習綱要
漢字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漢字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英語的優點和缺點又是什么?
教你一眼認出英語單詞的意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台安县| 都兰县| 永福县| 江陵县| 黎川县| 梁河县| 闽侯县| 永胜县| 关岭| 宜黄县| 蒲城县| 锡林浩特市| 淄博市| 化德县| 陇川县| 潜山县| 鹤峰县| 文昌市| 香格里拉县| 仪陇县| 宁河县| 古田县| 平湖市| 遂宁市| 冷水江市| 莲花县| 临安市| 封开县| 庐江县| 大名县| 探索| 铁岭市| 雷波县| 岑巩县| 札达县| 油尖旺区| 容城县| 锡林浩特市| 肇东市|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