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小爾文!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我們有良好的計劃,但是執行中往往堅持不下去。
比如我們要完成銷售任務,本來計劃好要去營銷某個客戶,但是就是遲遲不肯行動。
某項工作要求做到10分好,但往往做到8分就趕緊停下,沒有再繼續打磨。
閱讀成長這件事,就是經常被工作加班和生活中的瑣事打斷,隨時間流逝還經常懊悔。
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呢?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和格雷戈里·貝特森創立的NLP邏輯層次模型。
這個模型把人的思維和覺知分為6個層次,自下而上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和價值觀、身份、使命。
環境層的人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們的錯!
行為層的人典型思考模式:我還不夠努力!
能力層次的人典型思考模式:方法總比問題多!
信念和價值觀層次的人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身份層次的人典型思考模式:我是誰,所以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想要讓我們的行為得以長期持續進行,你最終要成為怎樣的人,以終為始的理念。才是最終驅使我們前進的動力。
那些能以身份層出發,那么外化的行為也會完全不同于處于環境過行為層的人們。
剛畢業的兩個幼師,來到一所機關幼兒園,通過三個月的實習,她們都被留了下來。
小敏給自己定位為幼教行業的一流培訓師,對幼教工作充滿了熱情,堅信行業的發展前景。
而小夏覺得,每天完成工作任務就行了,最好能漲點工資,那就太好了,其他沒有想太多。
在工作中面對搶玩具互不相讓的孩子,小夏的反應是直接分開孩子,把玩具給一方弱小的,還呵斥比較強壯的孩子。
小敏則思考孩子們四歲了,為什么還會相互搶玩具呢?她們行為背后是什么因素影響?能夠通過什么方式讓孩子更早的學會分享。
她把這些孩子日常發生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晚上花些時間到網上,查找專業書籍試著尋找答案。
因為她的身份是一流幼教工作者,秉承的價值和信念具有專業的知識體系才能應對孩子問題。
遇到孩子家長投訴照顧不周時,小夏覺得家長也太難應付了吧,也不想想一個月剛收多少錢,誰能做到人人滿意的。
小敏則思考,為什么孩子沒有被很好的照顧到,是孩子任性,還是老師們責任心不強又或者孩子眾多老師人數不夠等等。
有一句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主要是基于角色扮演上定論,意思是你坐在什么位置上你就會思考什么問題,這是一種被動的行為。
而基于身份理念是一種主動選擇,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自我成長的愿望,自我賦予的身份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千差萬別,行動就完全不同。
小夏會基于角色,只考慮當下,安排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而小敏先考慮這個工作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是否符合我內心賦予的這個身份,需要什么樣的思考模型,有沒有其他辦法,會做得更好。
對于個人來說在閱讀這件事上,你明白了閱讀成長的意義,弄清楚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解決了頂層的問題,那至于選擇重點閱讀什么樣的書籍,找到什么方法去堅持去努力,或許不用你煞費苦心,就能把閱讀當成習慣,把思考寫作當成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