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惟益慈善
編輯/ Criss
萬字深度好文,閱讀約20分鐘
目錄
《隆中對》《出師表》大名鼎鼎,初中語文時屬于要背誦的部分。詞句優(yōu)美,重點在那些字詞,比如虛詞、實詞,帶點歷史、人文、地理(其實也是一頭霧水的地名)。沒有人帶領我們?nèi)ダ斫獍膽?zhàn)略的屬性、洞察的思維、定位與選擇、實現(xiàn)路徑……更甚的出師表里干部與組織運作的邏輯。
創(chuàng)造客戶與獲取訂單&不后悔
察就是看。東看看細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就是洞察。
看看過去看看現(xiàn)在看看未來,看到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便是戰(zhàn)略形成的動力,也是洞察。
洞察是要水平的。我到永濟的鸛雀樓,盡管1997年重修的時候在原址西移了2.5km,但總體地理位置和結構并沒有質(zhì)變。登鸛雀樓留下的詩篇無數(shù),最有名的有三個:李益、王之渙、暢當,而又以王之渙的最絕: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然而,我在鸛雀樓的上面還是下面,都在琢磨——白日依山盡,那必須是西邊,可是怎么看也看不到西邊有山,有的只是片片樹林,按理應該是白日依林盡才屬于寫實才屬于真實,可人家王之渙眼中無山但心中有山,他知道無盡的邊際是有山的,所以,毅然決然地使用依山盡而不是我等眼中的依林盡。再者,“黃河入海流”,鸛雀樓可是在山西,綿延婉轉(zhuǎn)地流入大海入海口,那是山東營口,得多遠,他怎么就看見了呢。他廣博,他知道黃河奔騰不息最終是歸入大海,你看不到,但是他看到了,他的心看到了。
這,就是一種洞察,是洞察的一種。
井岡山。毛主席在黃洋界問戰(zhàn)士,“往前看是什么地方”?
戰(zhàn)士說是茨坪。
“再往遠看”?
“是吉安”。
“再往遠看”?
“看不到了。”
“那不行,我們一定要看到全中國看到全世界。”
想想,那時候毛主席晚上估計也都沒飯吃、吃不飽飯,手里只有幾十條槍的軍隊,但他的前瞻性、戰(zhàn)略性,奠定了中國革命成功的基礎。(此段摘自寧高寧說的)
沒有想象就沒有假設,沒有假設就沒有理論,沒有理論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戰(zhàn)略。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找張209年即建安14年的地圖感覺一下。
曹操、孫權、劉備之外還有4家:馬騰、張魯、劉璋、士燮(這廝我以前都沒注意,還占據(jù)這么一大塊地盤。在210年歸附孫權了)。湊巧也是戰(zhàn)國7雄樣的7家。唉,怎么老是喜歡7家呢。還是需要算上東北那公孫康,不能少。
看(主要是孔明) | So what,積極解讀及對策,& 點評 | ||
看環(huán)境 | 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 | “不可勝數(shù)”是暫時的,你劉備的“志”也不可能快速實現(xiàn) | |
看客戶 (以7塊看),想得到的、想擁有和占有的 | 曹操地,華北東北 | 曹操擁有,很穩(wěn)固。公孫康那塊就不單獨提了 | 此乃最佳策略;只是關羽要去攻打襄樊,同時沒想到關羽老邁且剛、矜,被陸遜抄了底 |
孫權地,華東 | 江東,經(jīng)營三代了,國險,更兼民附、能人多 | 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有認為孫吳對荊州的意義。那可是揚州的上游。試圖聯(lián)盟,但關羽給壞了。此處留下失敗的伏筆。 | |
劉表地,華中 | 荊州,劉備你棲身之地 | 208年赤壁之戰(zhàn)后曹魏、蜀漢和孫吳三家分荊(南郡、零陵俊、武陵郡歸蜀漢)。219年“大意失荊州” | |
劉璋地,西南 | 益州,劉璋這個蠢貨,一手好牌根本不會打,還讓個張魯常常欺負他。簡直是劉家的恥辱 | 212年翻臉,214年占了益州,從此實現(xiàn)荊州益州遙相呼應 | |
張魯?shù)兀瑵h中 | 一個細長條,7塊領地最小的 | 很鄙視張魯,而張魯鄙視劉家,直接歸順曹操 | |
馬騰地,西北 | 未提及,但存在 | 太遠,在諸葛亮看來直接在第三階段處理 | |
士燮地,華南 | 未提及,但存在 | 似乎看不上,快速歸順了孫吳 | |
看技術 | 未涉及 | 軍事技術有什么發(fā)展;讓人民安居樂業(yè)怎么辦;如果說打贏一場戰(zhàn)爭就打贏一場戰(zhàn)爭,缺失了。不過,對于三國或隆中對來說,無傷大礙。冷兵器時代&靠武力說話。政治嘛,就是我們的人多多的;軍事嘛,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不打,倒沒什么 然而,對于當今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新技術、甚至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都一日千里。要創(chuàng)造客戶&獲取訂單,沒有金剛鉆、沒有競爭力的產(chǎn)品/解決方案,是不可行的至少是走不遠的,尤其是產(chǎn)品過剩經(jīng)濟 所以,不能少的一部分,要有人看、看住 | |
看對手 | 曹操 |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 | 此誠不可與爭鋒——短期、中期都不可以硬碰硬,要躲開他 |
孫權 | 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短期、中期采取與其修好的策略,互相團結、抱團取暖 | |
劉表 | 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 短期:直接干掉、取代劉表,把荊州納入自己地盤并依此開始經(jīng)營、開始擴張。而且,事不宜遲 | |
劉璋 |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第二步,一定把益州拿到手。沒有益州就沒有未來。未來即中期計劃是三足鼎立 | |
張魯 | 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張魯是張良后代,本劉璋家的,后來反了。也是反劉了。 所以他有話: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 最終215年順了曹操 | 按諸葛亮的意思是小菜一碟。可是落在曹操之后 | |
看自己 |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 1正統(tǒng),2信義,3善于和愿意招攬人才(可是這條跟曹操孫權相比并無優(yōu)勢) 過去給劉備“信心”了,不以對諸葛亮拍馬屁嫌疑對待,但完全不顧及實力和能耐,以致劉備很高興因而自信和自大 上述對對手的分析還算理性和客觀,而對自己則完全居于事事皆理想了 戰(zhàn)爭嘛,至少得照顧到天時、地利、人和、資源、能力,并使用表格方式進行管理 此項差評 |
基本內(nèi)容要求 | 提煉或點評 | |
1 | 差距分析與洞察 | 見(二)與(三)。算有。而已經(jīng)有的,還算有功力 |
2 | 戰(zhàn)略意圖與選擇:未來3-n年的企圖。戰(zhàn)略就是取舍即選擇,包括選擇做和選擇不做。重要的是獲取訂單&不后悔 | 總戰(zhàn)略:遵從劉備的志 總體策略:不可與曹操爭鋒;不可圖江東反而要合作;占取荊州,再取益州;對馬騰、張魯、士燮置之不理 其中:
|
3 | 業(yè)務設計和關鍵路徑 | 1、對于奪取荊州,必須聯(lián)吳抗曹 2、奪取益州 3、獲得了荊州和益州之后,“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
4、長期的“奪取天下,匡扶漢室”,“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4 | 關鍵任務:著眼未來的戰(zhàn)略選擇,立即要開始做的工作。幾年后要做的事情,那幾年后再說 | 聯(lián)吳抗曹,208年實施和實現(xiàn)
劉備入西川,211年,最終214年奪取益州 |
5 | 組織、人才、氛圍 | 沒有涉及。戰(zhàn)爭狀態(tài),缺省了吧。反正那會兒人才流動很大。連后來孫權派來打荊州的龐統(tǒng)還順勢叛變到蜀漢劉備了 |
找了張228年的地圖,真三國了。其實220年隨著夷陵之戰(zhàn)后,蜀漢把荊州就丟失了,關羽也被孫權殺了,孫權還把關羽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藏其于洛陽,并封關羽荊王。就這點,曹操就是厲害的。而228年的時候,劉備去世5年了,諸葛亮活到234年。
簡單評述作為戰(zhàn)略規(guī)劃的《隆中對》
300多字,5段,談不上戰(zhàn)略規(guī)劃,但可以算得上優(yōu)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導引,并完全可以作為戰(zhàn)略意圖或指引用。按陳壽的說法,這只是一次談話,還是第一次見面的談話,談出這么高水平,而且諸葛亮待在隆中那個地方天天唱梁父吟的,只有26歲,按現(xiàn)在說只是碩士剛畢業(yè),那是天縱奇才了。
1、對競爭對手分析較多甚至可以說偏多。相比較有些人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整個過程很少的競爭對手分析,那屬于優(yōu)秀得多了。一般地,內(nèi)外因分析即交鋒的二者,對手部分不要少于20%且不要超過50%,否則,內(nèi)因與外因的關系會錯位甚至顛倒。其實隆中對就有這樣的嫌疑,尤其在組織、人才方面的能力短板和如何發(fā)展上,幾乎欠缺。
2、幾乎沒有指出劉備方面的弱點和不足、劣勢,連沒有立足之地、兵員很少都不說,而直接闡述美好愿景,有拍馬屁的嫌疑、或者害怕打擊劉備的自信心。我們這是替古人擔憂,不過這只是從技術角度來談的。而后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自己也不善于能力的建設、組織的發(fā)展,因為他自己也很累很累,到后來更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等。也許這就是天生的隱患、先天的不足。畢竟是個戰(zhàn)爭篇,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其資源性和能力性決定了很多。
3、盡管劉備有正統(tǒng)性而且沒有一下把劉璋直接滅掉(以及陶謙讓徐州他不受,劉表在荊州他不取,的盧防主他不讓)都彰顯劉備的做事原則即價值觀的令人稱道(偽君子不偽君子,另說)。但是士燮向東吳投降、張魯向曹操投降,非常大面上表現(xiàn)出所謂的正統(tǒng)并非得人心,這一定與劉備的政治理念有關。而隆中對完全忽略了這點,只是強調(diào)了別人是奸臣、別人是混蛋,殊不知很多關系人都用腳投票了。即使所謂的聯(lián)吳的吳,從來就沒有鐵桿過,缺了風險管理。
4、荊州益州相隔太遠,熟讀史書的毛主席在點評諸葛亮時,便認為“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真可能是戰(zhàn)略性錯誤,也未嘗不對。如果果真如此,那我們都是在錯誤的戰(zhàn)略里為必然的失敗而傷感,所謂的看三國流淚為古人操心了。這是最為可悲的。
5、盡管談了些“路徑”即那個和什么、連什么、內(nèi)政怎么怎么、一旦有變怎么怎么的,然而在本質(zhì)上缺乏了——以什么為中心的主要價值觀。缺,嚴重地缺。蜀漢的立足之本不該純粹是什么正統(tǒng),而是要有能力和實力穩(wěn)固地盤,發(fā)展什么本事防御侵略并能夠打勝仗。夷陵戰(zhàn)役之后,就標志著蜀漢的巨大衰落——完全沒有發(fā)展綱領和指南。從中也可以看出,隆中對只是諸葛亮的巔峰之作而已,而已(不好意思)。在此,我想強調(diào)的是我們能夠生活和活著的根本在于有競爭力、能夠具有有競爭力的產(chǎn)品與解決方案獲得客戶的信任、能夠讓員工分享成功的成果和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持續(xù)經(jīng)營、永續(xù)經(jīng)營。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技術/產(chǎn)品與客戶需求的互相匹配,是極其重要的。
6、最為關鍵的是,他們心中沒有客戶即人民,他們只有地盤、只有敵人。貫穿到前述的與政治理念有關。
7、所以,也就不可能具有針對性的自己的問題的識別和改進,用我們的一句話說,蜀漢一直和永遠地“流著血狂奔”。而我們看到最多的是耍嘴皮子、搞點大小詭計、發(fā)明點工具做武器。其他的,提不到臺面。
最后,戰(zhàn)略規(guī)劃不能少的8條軍規(guī),check一下看看。
打分0-5分 | ||
1 | 一目 | 4 |
2 | 二射 | 1 |
3 | 三可 | 3 |
4 | 四問 | 0 |
5 | 五行 | 0 |
6 | 六座大山 | 2 |
7 | TOP N | 2 |
8 | 過程過程過程 | 4 |
《出師表》所蘊含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要素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瑫詴耻娛拢囉糜谖羧眨鹊鄯Q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全文741字比《隆中對》多1倍。于227年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克服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離先主劉備去世4年。全文其實很是悲壯,細心囑托。大致為幾個方面的陳述內(nèi)容:
總結起來就是:獎罰分明的考核與激勵;識別、重用優(yōu)秀的干部并賦予重要職責;一定要注意組織氛圍的建設;陛下您自己要多動腦筋不要蹉跎了。
所以,這是一篇很悲情的文章(其實這篇文章還帶激情畢竟去帶兵打仗,后出師表就完全畫風變了)。一方面我們從中解讀劉備在世的時候,尤其是219年失去荊州的悲慘,我們一定能感受到劉備與諸葛亮的不和諧;另一方面,劉備這去世的4年來,諸葛亮似乎很無力進行必要的“建設”一如張居正那樣的權力把控。當然我們不是解讀三國等。
不過,從中我們必須得到幾點啟示,面向未來的而不是糾纏過去的:
1、治理架構導致的兵將不充裕。是諸葛亮自己不善于干部發(fā)展干部。此點比起曹魏孫吳,是差的。當然據(jù)說孫吳的部曲制是導致三大戰(zhàn)役贏了兩場的孫吳最終不能稱霸的一個巨大制約。我也指不出蜀漢的治理架構問題何在及如何構建。
2、考核與激勵出問題了,必須改革。樸素一點就是“不宜異同”“不宜偏私”,然而這是最基本和最起碼的常識,居然在劉禪、諸葛亮的統(tǒng)治之下需要糾偏,而且是在出征前臨表涕零的表里來表述,有點潸然淚下的凄然的感受。
3、親賢臣遠小人。放在第三位,那說明親小人遠賢臣的現(xiàn)象很嚴重了。到處都是……不能說了。
4、上述無疑都是組織、氛圍、文化層面的事宜。如果在《隆中對》里有表述,那就是隆中對的趨向完美。
5、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后主劉禪啊,你要振作起來,你要管事、主事啊,尤其我遠征的時候,你自己要思考要有主意啊。
要高度關注可執(zhí)行性。否則,“規(guī)劃就是鬼話”。
鑒于以上分析,從戰(zhàn)略規(guī)劃到經(jīng)營執(zhí)行的一系列現(xiàn)實挑戰(zhàn),企業(yè)如何能夠高質(zhì)還能保量地實現(xiàn),構建企業(yè)持續(xù)有效增長的能力?
喬諾特邀3位戰(zhàn)略首席專家,推出以“戰(zhàn)略承諾未來賺錢,經(jīng)營確保今天掙錢”為主題的《戰(zhàn)略與經(jīng)營三講》,希望幫助中國企業(yè)以科學有效的管理規(guī)則,應對當下和未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實現(xiàn)企業(yè)的長期有效增長。
掃碼咨詢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