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經常會為了一些問題爭執來爭執去。有的時候甚至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扯皮,然后和同事之間發生口角,進而大打出手。
我們說在職場當中和人交談,總是要爭論輸贏,展示自己強硬的一面。工作的時候也要證明自己是最厲害的,其他人不如自己。實際上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沒有格局的體現。
因為強者總在示弱,而弱者呢?卻總在逞強。
1
示弱為什么這么難?
在日常生活中,示弱代表是一種信任和柔軟。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安全感,可以將自己柔軟的部分向別人敞開,相信別人,相信自己,也能夠與別人產生共鳴,從而與人很好地建立起愛的。
真正的強者都會示弱,反而是弱者才喜歡逞強。不管你是一個領導、老板,還是一個長者、家長等等,如果懂得示弱,敢于示弱,能夠對自己的下屬或晚輩說: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其實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
然而,現實情況中,很多身居職場中的人把“示弱”當成了“懦弱”,認為這是一種沒能力的體現,因此要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偽裝自己”,無論如何都要不斷逞強自己是“能行的”。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理解為
為了面子——深怕丟臉,被別人說自己沒能力;
缺乏安全感——擔憂自己承認不足會丟失現有的一切;
為了名頭——覺得自己有了一定地位,承認不行會損失巨大。
......
這一切的虛榮心和不安全感的作祟,會最大化的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因為真正強大的人,往往都很懂得“示弱”。
2
示弱,未必是真的弱
示弱是一個大智慧,關鍵時候故意示弱,避其鋒芒,養精蓄銳,蓄勢待發,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人生經驗。
示弱體現了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懂得示弱和求助,也給自己一個沉淀的過程。在利益上示弱,面對利益懂得權衡取舍,拿自己該得的那份,甚至有時候為了避免后患,要舍棄部分自己應該得的利益。
一個人的格局通過示弱得以展現。在面對別人言不由衷的時候,要么違心地迎合他人,讓自己內心愧疚;要么與其爭論不休,結果傷了和氣。這些都不如做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微笑著輕輕飄過。與其與他人喋喋不休地爭辯,不如沉默下來積蓄力量,做更意義的事情。
示弱是成熟的生存智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主張,都需要被尊重。作為利益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懂得適度謙讓,甚至在有些時候要學會適當認輸。聽取別人有價值的意見,才是合作的前提。
示弱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也是心理強大的標志。然而,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適合一同謀事。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從弱者變成強者呢?這里總結了三點。
3
如何從弱者變成強者?
1、從利己主義變成利他主義
利己和利他是高度統一的。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小的成功可以依靠個人才智,越大的成功越需要建立在他人的成功之上。
阿里巴巴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目標,成就了無數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而這些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成功,也成就了阿里的偉大事業。
阿米巴通過“合伙制”,推進 “全員參與經營”,讓企業和員工之間從勞資對立關系轉變為并肩作戰關系,讓企業經營活力十足,實現眾人拾柴火焰高、員工人人提收益的局面。
無論是哪種,他們都選擇了同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勁:先“利他”,再“利己”,通過“利他”,成就更大的“利己”。
稻盛和夫曾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利他是一種高級的“利己”。所謂利他,就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事情、看待事情。
佛教中提出“自利?利他”思維,表達了同一種思想境界。意思是說,為了自己獲利而采取的行動,必須同時讓對方獲利,雙方都能獲得價值,整個行為鏈才是健康、可持續的。
就如:想要觀賞到美麗的鮮花,你就得按照花的習性精心照料,想要魚兒上鉤,你就得準備它們愛吃的魚餌……
努力修煉利他的能力,最好的利他是把自己修好。
利他是需要智慧的,否則可能造成盲目付出,無法為自己創造價值,甚至可能好心辦壞事,損害他人利益。比如:用菠蘿當魚餌、用熱水澆花。
2、勇于做“自我批判”,不斷把昨天的自己重新提升
我們總是善于發現別人或者外部的問題,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就會表現出系統不兼容的狀態。
正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很多人聽到負面反饋甚至是批評時,第一反應就是反駁對方的觀點,甚至變得怒不可遏,但恰恰如此,腦子就開始變得不聰明了,看事情的眼光注定也長遠不了多少。
相對的,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其格局自然也不小,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在別人的批判中找到自身的劣勢并加以改善。
用冷靜理性的態度對待批判,往往獲益更甚,因為旁觀者清,他人的質疑與批評更能點醒自己,去發現曾未能察覺到的思維死角。
如在批判任正非“十宗罪”中所求述,任正非不僅會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批判,其本人也喜歡自我批判,他認為,觸及自己的靈魂是最痛苦的,必須自己批判自己。
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但要真的做到這樣實屬很難。
自我批判是自我革新進步的一種方式,人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才能讓思維得以升華,自身的格局也會隨之變大。
“中聽的話不中用,中用的話難入耳,難入耳的話才是實話,講實話的人才是關心,關心你的人才會講真話”。
3、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格局
人們常說,心胸有多寬廣,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往往取決于擁有多大格局。只有提升格局,才能看見更加廣闊的世界。
有格局的人,往往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你要相信,只要腳踏實地,就可以仰望星空。有時,你或許會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行,做事經常沒成果。但你要知道,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白來的成功。你積蓄了多少能量,日后才能爆發多大的力量。哪怕眼下成長的速度慢一點,在日積月累之下,也能得到歲月的饋贈。
最后總結
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
真正厲害的人,平時不會炫耀自身有多少技能,儲存了多大的能量。更多的時候是沉默不語,默默地修行。
真正有能力的人,總是保持著“弱勢”的狀態,喜歡放低姿態,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那些喜歡示弱的人,凡事都想考慮得更加周全,會站在眾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愿意輕易與人結怨。而是,懂得轉彎,懂得示弱的解決問題。
處處示弱的人,看似不聲不響,其實內有乾坤。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那些懂得示弱的人,他們心中裝著更廣闊的天地,眼睛也能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也有更高的格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