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Think Deeply
怎樣深度思考
思考的質量決定人生的質量
“一秒鐘內看透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命運必然截然不同?!泵\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是要能快速看透事物的本質,除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經歷經驗,同樣重要的還有思考技術,即如何思考。
04
怎樣做到深度思考-1
How to Think Deeply - I
根據以上對思考層次的分析,要進一步做深度思考似乎也很簡單,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我們暫且稱之為“原因思考法”。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點是,不是問一個為什么,而是問多個,每一次發問,你的注意力都會自動聚焦,然后在你的大腦搜尋可能的答案,針對于最有可能的一個或者多個答案繼續發問,如此循環發問回答,直到問出本質答案。
比如你是銷售,忽然意識到工作了幾年似乎沒有什么突破,于是可以這樣問:
為什么我的工作一直沒有突破?
答案可能是,厭倦了銷售工作,開發新的客戶太難,公司沒有資源支持
那就可以分別繼續發問:
1)為什么自己厭倦了銷售工作?
2)為什么開發新的客戶太難?
3)為什么公司不給資源支持?
如此發問回答繼續發問回答,直到找出本質結果。
再比如,如果你想進一步認識自己,可以經常問自己這么幾個問題:
我為什么會這樣想?
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
但凡有認為不對勁的地方,都應該多問幾個為什么?!
通過不斷追問為什么,我們可以找出真正的問題。再進一步思考,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里你可能會問,為什么不直接提問,該如何解決問題。比如上面的例子,“為什么我的工作一直沒有突破?”可以換成,“我到底該如何在工作上取得突破?”相當于直接找問題的答案。這樣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先挖掘出問題的本質原因,反而能更快更徹底地解決問題。
05
怎樣做到深度思考-2
How to Think Deeply - II
聊到這里,我們發現似乎深度思考,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既然是解決問題,那我們不妨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下該如何進行深度思考。
解決問題要先分析問題,而分析問題的第一步便是搜集跟問題相關的數據和信息,這里特別提醒下,最好記錄下直覺和感覺的觀點和想法,有時候我們的直覺能給出本質的解答。分析問題的這個環節還可以采用多角度思考法,逆向角度,他人角度,不同場景角度,過去的角度,未來的角度,國外的角度等。
接下來便是根據以上信息分析,梳理出具有邏輯性的可能解決方案,也就是常說的提出假設,然后驗證,可以是理論驗證,也可以是實踐驗證,最終找到可行的辦法。這其實也叫科學思考法,不斷假設,不斷求證,通過歸納或者演繹法提煉出結論,從而得到最優解。
這里推薦一種思考法: 系統思考法,即把事物視做一個由要素構成的整體系統,著重從:要素與要素之間、整體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去發現問題的癥結。如果要素涉及到人,那就還要考慮人的動機需求,從價值的維度去思考。
思考除了解決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優化認知,所謂優化認知,就是在輸入信息,知識,觀點的時候,選擇性地做正確的接收,這里起篩選作用的思維工具就是我們聽到很多的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檢驗思考的思考法,也可以叫元思考。文章開始也提到過。一段完整的思考包括,論題,論證和結論。論題就是指一段信息談論的是什么。論證就是證明觀點的過程,包括論證前提,邏輯推理,即基本的歸納法和演繹法。結論注意要跟論題保持一致。
批判性思考其中非常有意思,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論證前提,比如這句話:“現在經濟形勢下行,應該放開疫情發展經濟?!边@句話隱藏了2個假設條件:1)放開疫情就可以發展經濟,2)經濟發展比疫情控制更重要,前一個假設屬于事實判斷,后一個假設屬于價值觀判斷。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小孩不聽話就應該打,這里隱藏的假設就是,棍棒教育就是天經地義的,這就屬于價值觀判斷型的假設。
挖掘出論證過程中的隱藏假設意義非凡,無論是對他人還是自己,可以理解我們思維的發展,因為假定通常來自于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體系。經常自我洞察“思考”中的假定,會越來越清楚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自己的偏好和追求,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自己。
06
怎樣做到深度思考-3
How to think deeply - III
如開篇所說,批判性思考,就是借助論題,論證和結論三個錨點,讓我們的思維有著陸點,這些關鍵點就像燈塔一樣,牽著我們的注意力,引導著思考的前進,從而達到深度思考的目的。
還有上面提到的系統思考法,其中的思考支點就是元素,整體,元素之間的關系,科學思考法的思考支點就是,搜集信息,假設,求證和結論。而原因思考法的支點很簡單就是為什么。如果沒有這些思考的關鍵點作為支點,我們思考起來就會有點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開始思考。
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打造不同的思考方法系統或者思維模型,即只要把關鍵的思考支點找到就可以了。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想整理一套招人的評估思維模型,就可以把你看重的關鍵點羅列出來,比如人品,能力,目的,價值,特長等,那這些點就成為你招人時的思考支點,思考支點越全面你的思考就越有深度。
不過,關鍵點的多少以及準確度跟我們的認知儲備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打個比方,思考就是一把劍,而認知就是磨刀石,只有經過磨刀石多次反復打磨的利劍才能刺到事物的底層本質。
因此,為了達到深度思考的目的,我們仍然要不斷吸取知識,推高認知。對于思考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一些簡單易上手的方法來做日常思考訓練,慢慢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以及打造應對不同場景和問題的思維模型。
1)凡事多想個為什么,對于別人的行為和反應多想個為什么,能夠了解對方背后的真實意圖,對于自己多問個為什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比如上文提到的多分析自己的感覺,追問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是什么問題造成的,這個問題能解決嗎,如果自己不能解決,是否可以請人解決等。
2)但凡看到有意義的事情,不妨經常假設,如果是我來做,我會怎么做。目前看到的做法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鑒學習,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微創新,做出差異化。如果你對商業模式感興趣,這個思考訓練,可以讓你養成敏銳的商業意識。同時,這也是一種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
3)對于看到聽到的觀點或者看法等,不妨問問得出結論的證據是什么,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前提假設是否合理。
4)再就是我們熟悉的方法,比如寫作,主動閱讀,反思等都屬于思考訓練。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思考技巧,那就是邊思考邊記錄,我們思考的時候,其實是調用了很多存儲在長期記憶的思想碎片即我們的知識經驗,因為短期記憶空間有限,每次只能思考一個片段,片段多了,可能有些又掉回長期記憶了。而通過邊思考邊記錄的方式,所有從長期記憶庫調取的思想片段,都被寫下來,你可以通讀,或者隨時跳讀回去,進行邏輯結構上的梳理。
寫下做記錄就像給大腦的短期記憶加了一個外掛。另外,也可以給長期記憶加外掛,那就是一開始就整理好搜集到的信息,后續在調用的時候,只需要通過關鍵詞就能很快調取想要的信息,這也減輕了大腦記憶的負擔。
最后,人們常說,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我認為是不成立的。如果思想上真的是巨人,很多事情都想清楚了,那行動是自發的,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是說,所謂思想上的巨人,可能還是沒有做深度思考的巨人幻影,或者思想紊亂的巨人,沒有行動的方向。
當然,事情沒有想清楚也在于其復雜性,可能的破解方法就是,沒有思考出想要的結果,就馬上根據現有的思考假設方案去行動,進行驗證。行動可以把紊亂的思考線條,一條一條地梳理清楚,關鍵是能快速得到反饋,如此假設驗證反饋總結再行動,便能較快抵達你最終想去的目的地。并且,在行動過程中,還會產生更多新的思考和想法,出現意想不到的風景和機會。
祝愿大家,在思考中行動,在行動中深度思考,不斷攀登思想的高峰,活成一個有趣的人。
大腦不用則廢,人生不進則退,加油,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