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包政,包子堂創始人,人民大學管理學教授、博導,清華大學EMBA營銷講席教授,《華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銷和社區商務理論的開創者,中國德魯克思想研究的權威。
■ 來源:包子管理學堂 (ID:bosstanwx)
我們知道日本有一家很有名的公司,也有一個很有名的人物,這就是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居然能夠創建兩個世界級的公司,他對公司的宗旨是怎么表述的?他在強調員工原則的時候說得很到位,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他認為企業永遠是員工生活的保障,他還加了第二句,企業是員工心靈的歸屬,它不僅是生活的保障,還是心靈的歸宿,最后他強調一個員工企業要保障他做人的尊嚴,所以大家明白了嗎?
員工原則是很多企業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則,它是生活的保障,心靈的歸屬以及做人尊嚴的所在。你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像稻盛和夫所領導的企業那樣,所有的員工都是忠誠于這個組織。所謂不離不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困苦,他們都堅持和公司保持一致,然后來渡過難關,那么自然這種力量就會引導到企業的長期發展,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尊重員工,并給他們以生活上的保障。
按德魯克的話來講:認真負責的員工是企業財富的源泉,看看德魯克的書就明白了。
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員工能夠成為命運共同體,也就是說命運與工作人員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稻盛和夫他的公司還有一塊墓地,專門埋葬那些去世以后的那些員工,那些人不愿意離開公司,就是死了也愿意埋在公司的公墓里面。你說這種力量是一個企業真正的內生的力量所在,尤其到了我們今天企業分工一體化的關系體系。它是創造價值的源泉,而這種體系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可以通過工程師把它一一規定下來,每個工人干什么怎么干到什么程度合適了,這做不到,每個人都有思考能力。
他需要自由發揮個人長處和天賦的空間,也必須去激活他們的良知和良心,去應對不確定的環境,沒有辦法完全規定下來的工作和動作去把它對做到位,并形成強大的內生的價值,創造力量和能力,這是我們知識經濟時代遇到的真正的困難。
如果我們不去改變我們企業的性質,讓它成為一個共同體,讓每一個員工真正和企業命運與共、事業與共、命運與共。我把它分為三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那么我們就很難真正從員工身上獲取力量,有效的形成價值創造的能力,這是我們必須要關注到的現代社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