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如今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元兇,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1.14億,居世界首位,但是糖尿病的診斷率卻僅僅只有30%~40%,這也就意味著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個人知道自己的病情。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發癥,其中包括慢性并發癥,比如酮癥酸中毒,高酸性昏迷;急性并發癥包括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腎病、眼病、糖尿病足等。盡管現在醫學在不斷進步,但是對于糖尿病這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至今仍沒有徹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只能夠通過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進行穩定治療。
通過專科醫生的定期評估調整,長期保持血糖,血壓,血脂等多項指標的相對穩定,在最大限度上預防并發癥,降低糖尿病的危害,與此同時,定期監測血糖就顯得格外重要。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血糖的重要性國際糖尿病聯盟把心理、飲食、運動、藥物和監測定為糖尿病治療的5大要素,只有懂得糖尿病、合理用餐、堅持鍛煉,按時服藥和定期監測血糖,才能讓糖尿病患者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治療糖尿病,最基礎的就是定期監測血糖,它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而且是衡量其他血糖控制手段,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的正確性和適量性的基礎。
定期監測血糖,摸清血糖變化規律,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剛開始控制或者血糖比較高時,試測空腹血糖,當空腹血糖控制的不錯,應該關注餐后血糖。而一天注射兩次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最好監測的次數多一點,1天測2次到5次不等,在測完血糖之后,一定要實時記錄,就診時帶給醫生看,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醫生都有很大的幫助。血糖新標準已公布,不再是3.9-6.1,而是這個范圍,盡早自測下成功治療糖尿病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好自我血糖的監測工作,通過定期監測血糖,能夠及時掌握血糖的變化,更好組織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能夠降低出現低血糖的危險。僅僅測量出自己的血糖值是永遠不夠的,還要知道血糖的標準范圍,只有二者進行對比,才能夠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是否合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血糖的標準范圍一直都是在3.9~6.1之間的,但是近幾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飲食習慣的轉變,對于血糖的標準范圍也有了一系列的更改。新的血糖標準已經出來了,并不是之前的3.9~6.1,國家規定的血糖標準當中顯示正常的血糖值是要保持在空腹狀態之下健康人群的血糖值普遍在4.4~7.0mmol/L左右。
大家可以通過上方表格來自我檢測一下,看看你的血糖到底在哪個范圍之內,就算出現了血糖偏高的情況,也不要過于擔心,首先尋找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之下合理治療,通過積極控制血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生逆轉。測血糖時的注意事項1、不要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可信,在檢查前一天進餐和用藥應和平時一樣,并且要保證夜間睡眠的充足,另外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吸煙和飲用刺激性飲料。2、不要注射完胰島素再去抽空腹血因為到醫院抽空腹血的時間難以預料,如果在半小時內不能到醫院完成抽血,一旦延遲進餐,非常有可能發生低血糖,因此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島素后再去醫院抽空腹血。
3、酒精消毒后要完全揮發再采血取血部位經過酒精消毒之后,一定要等到酒精完全揮發之后再采血,以避免酒精與試紙條上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血糖檢測值不準確。4、采血量必須完全覆蓋整個測試區采血量必須能夠完全覆蓋試紙的整個測試區,血量不足會導致檢測失敗或測量值偏低,血量太多,溢出測試區,不但會污染機器,還會引起檢測結果誤差。
糖尿病患者出現這幾種情況,抓緊時間測血糖1、出現饑餓感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認為出現饑餓感是低血糖的表現,其實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島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不能被身體利用時,也會產生饑餓感,因此如果覺得特別餓,一定要查查血糖,以免盲目施治。2、脾氣變大低血糖的癥狀包括易怒,焦慮,顫抖,心慌,出汗,饑餓等,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因此當發現自己在一段時間之內情緒變糟糕,脾氣變大時,應該測測血糖。
3、睡得特別死有些糖尿病患者睡得特別死,就算血糖變高,血糖降低都不能將他們喚醒,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說,如果血糖近期不穩定,最好在睡覺之前測量一下,半夜起來再測一次,觀察血糖波動情況。4、口渴口渴是血糖升高的主要表現之一,因此在喝水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因為血糖高而逃課,還是因為體內缺水而口渴,此時監測血糖就顯得異常重要,能夠及時了解血糖變化情況。
5、疲勞乏力血糖波動起伏過大時,糖尿病患者就會感覺到疲勞乏力,就算一點兒事情都沒有做,也依舊感覺沒有力氣,此時最好監測一下血糖,很有可能是血糖波動引起的,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應對。綜上所述,通過定期監測血糖,患者能夠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變化,找出血糖波動的原因,在監測血糖的同時,糖尿病患者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運動、服藥、心理等方面都要關注起來。#夏方養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