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腔屢戰屢?。喝陜攘芜f表,唬人的名字“名不副實”
總有一種執著無法用漢字中的“又?叒叕”描述。在沖刺香港的上市路上,縱觀整個資本市場能堅持遞表六次的企業并不多。5月8日,中國口腔醫療集團(簡稱“中國口腔”)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是中國口腔繼2020年2月、2020年8月、2021年2月、2021年9月、2022年3月遞表后的再次嘗試,換句話說,這是三年里中國口腔第六次遞表。“招股書失效后再次遞表更新數據的行為其實并不少見,然而幾乎不間斷地連續六次遞表的企業其實并不多。”有業內人士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一般而言,急于上市可能存在原先投資者退出的需求,也可能存在對賭協議,總之,這種情況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作為溫州最大民營牙科服務提供商,中國口腔向個人提供主要涵蓋口腔綜合治療、口腔修復科、種植牙科以及牙齒正畸科等綜合牙科服務。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中國口腔分別錄得營收8315.9萬元、8455.6萬元、1.05億元。對此,中國口腔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該增幅主要由于受疫情影響后牙科醫院的暫停營運所積累的被壓抑的需求被釋放以及公司加大的營銷和推廣力度帶來的積極影響?!?/section>與此同時,中國口腔的毛利率在短短5年里累計增長了12.7個百分點。2017年至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50.9%、56.2%、54.4%、59.9%和63.6%。 眾所周知,被壓抑的需求不是永久性的需求增長。當被壓抑的需求釋放結束之后,中國口腔成長性又將如何?中國口腔不斷創下新高的毛利率是否存在下滑的風險,值得市場持續關注。如何給企業命名或許每家企業創始人都各有不同,不過,但凡為企業注冊過名稱的過來人都知道,有些名稱不是一家民企可以隨便起的。當然有些技巧是,可以通過開曼群島成立獲豁免有限公司實現。企查查顯示,中國口腔國內運營主體為溫州德鴻醫療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為王曉敏。中國口腔之主要業務在溫州地區。不過,即便是在溫州,中國口腔在民營牙科市場份額的市占率亦不足三成。招股書顯示,按2020年收益計算,作為溫州最大私人牙科服務提供商的中國口腔市場份額占溫州市民營牙科市場的23.8%。從溫州市整個牙科服務市場來看,中國口腔市場份額為12.3%。更讓人差異的是,在中國口腔的盛名之下其實只有5家門店。招股書顯示,中國口腔運營的5家民營牙科醫院分別為溫州醫院、鹿城醫院、溫州口腔、瑞安分院,以及龍港醫院。而且,中國口腔的業績對于溫州醫院這一家門店存在嚴重依賴。可以說,中國口腔的7成營收實際是由一家門店貢獻的。招股書顯示,在中國口腔的5家醫院中,溫州醫院期內對于收益的占比分別錄得72.6%、75.7%、70.2%。事實上,溫州醫院不僅營收多,而且毛利率也最高。招股書顯示,期內溫州醫院的毛利率分別錄得62%、66.8%和69.1%。這或許也是為何招股書中,對于中國口腔歷史里程碑的講述是從2011年溫州醫院成立講起的原因。只是,如果溫州醫院的經營情況不如預期,那么中國口腔將如何避免業績的大幅波動風險?另外,依靠溫州地區卻名為“中國口腔醫療集團”的行為背后,是否存在一定誤導投資者的意圖呢?除了需要回答是否存在名難副實的問題之外,中國口腔還需要對于分紅問題有所回答。期內中國口腔多次分紅,而且分的比賺得多。招股書顯示,2019年中國口腔錄得歸母凈利潤1542.9萬元,但是當年宣派特別股息3200萬元;2020年錄得歸母凈利潤1490.3萬元,卻向股東分派1542.4萬元。的確,上市前補償企業創始團隊的分紅行為也屢見不鮮。不過,分紅金額高于凈利潤金額的現象卻難免落一個“吃相難看”的質問。值得注意的是,期內中國口腔一邊大額分紅,一邊卻又進行借貸。《港灣商業觀察》就借貸的原因及前述提及到的區域風險、單一醫院依賴較大等問題聯系到中國口腔,相關人員表示準備回復,但最終仍未收到回應。回到募資用途,中國口腔似乎打算收購兩家牙科醫院。中國口腔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在杭州、寧波及上海尋找業績良好且享負盛名的牙科醫院。只是盯上長三角市場的何止中國口腔一家,其競爭對手可謂四面云集。總之,六次遞表談不上遞表老兵的榮譽勛章,名難副實或擦邊球畢竟無法持續,如何解決區域依賴癥以及單一醫院比例過高的難題,以及應對競爭對手的圍剿,中國口腔還需要給投資者講出更好的故事。時光匆匆,中國口腔已經第6次的上市記錄,是否成功或繼續更新加碼,外界拭目以待。(港灣財經出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