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我懷疑這首,莫扎特的古典音樂
文 | 壹九九叁 圖 | 網絡和自取
人總是用第一反應來判斷,人或者事物,并不了解,就開始武斷的下定義。
我發現這不是個例,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閱歷,來假設所有的事情,想當然的認為被判斷的實物,可能怎么樣,應該怎么樣。
即使,自己在“被打臉”的情況下,也會用各種理由來搪塞,有可能還會憤怒,埋怨對方外表“欺騙”了自己,不承認自己認知狹隘和思維的短板。最終,每個人都成為了“井底之蛙”。
一個人在一個環境生活久了,大腦便會偷懶。只占身體3%的大腦,是身體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生理機能決定了人會犯懶,會投機取巧。
社會進步的腳步太快,我們只能步履不停,待在舒適圈,一不小心就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我工作的環境約等于“世外桃源”,人際關系簡單,工作日復一日,時間長了,慣性思維便會牢固,這種思維是負面思維。
什么是負面思維(我自己創造的詞語),相對于優秀思維而言,不利于個人成長的思維方式。
一個人改變思維的有力措施,便是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找出解決的辦法。
這也是近期很火的一個概念:破局思維。
千萬不可,一日復一日,腦袋木而木。
認識自己
我發覺,思維遲鈍,是從忘記在高鐵站存包開始,思維遲到了一天;是從排斥動腦筋開始;是從被動接受新事物開始;是從覺得一切都還差不多開始。
這首莫扎特的古典音樂《莫扎特40交響曲》,開始聽不由得想起《不想長大》,第一反應:懷疑古典樂曲的真實性,難道是現代的!?
我并沒有下定義,果斷,快速,翻看樂曲評論,大多數人和我有相類似的反應,不由得哼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古典樂曲以近現代的方式進入我們的大腦,并且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但我還是覺得,莫扎特的樂曲,更能直擊靈魂深處,我想舞動,靈魂躍躍欲試的歡愉。
越美好的實物,越純粹,西方的古典音樂,中國的古樂,都沒有填詞,卻源遠流長。
越美好的實物,越純粹。
汝自有腳,
隔山隔海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