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問題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交往的深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有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他們出現心理障礙、行為異常或人格缺陷,甚至嚴重偏離人生軌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原因分析
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具體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是由中小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共同引起的,大力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和教育,維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的積極關注和共同努力。
三、幾點建議
心理健康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是廣泛而普遍的,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整個生命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是中小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基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
(1)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輔導,對中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心理問題的進行診斷、矯治,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中小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3)學科滲透。新課程的各學科教學本身就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有許多顯性的或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資利用,教師要深人挖掘各學科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自覺充當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