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有坑道。但是,在戰役初期,美軍打炮的時候,我軍也不能全部躲在坑道里。還要有人在上面觀察敵軍,防備敵軍趁著炮火間隙偷摸爬上陣地。于是,當美軍炮擊轟炸時,我軍前哨陣地上也要放兩三名戰士堅持戰斗。
表面陣地上可沒有防空洞,也沒有坑道,美軍的炮火把我方陣地山頭削低了兩米!這個炮火密集度,能把人震死。志愿軍只能一邊用血肉之軀硬挨敵人炮擊,一邊要阻擊打上來的美軍。
這個過程是殘酷的,更是偉大的。上面的陣地就是死啊,但是,志愿軍都沒有退縮。上面犧牲幾個,后方趕緊想辦法補充兵力。
由于敵人炮火太猛,我軍傷亡也太大。很多團打得只剩下百十來人。犧牲太大,消耗不起了。秦繼偉在45師喪失戰斗力后,趕緊改變戰術,放棄表面陣地爭奪,轉入第二階段的坑道戰。
坑道戰也不是簡單地“躲起來打冷槍”。一方面,敵人使用曲鑿洞爆破,噴火器火燒,硫磺彈煙熏等各種手段攻擊我方坑道。我軍后勤補給被切斷,人員和物資運輸非常困難。在《上甘嶺》電影中,有一個分吃蘋果的情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之所以送蘋果,是因為水送不上去。蘋果解渴又頂饑。另一方面,我軍還要主動出擊,騷擾站哨的美軍,不讓美軍睡安穩覺。
這個階段的犧牲也非常大,秦繼偉把自己的軍警衛連都派上去了。96人上去,只有24人活著進入坑道。15軍成立以來,第一次讓軍警衛連上前線。
再說反擊戰,打得也非常殘酷。戰士們要用手榴彈和雷管炸掉美軍碉堡。接到這個任務的戰士,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英勇的志愿軍戰士,不顧自己的死活,直接綁著手榴彈往前沖。黃繼光就是主動申請執行的炸碉堡任務,手榴彈用完了,直接用自己的身體把敵人槍口堵住了。
就是這種不怕死,不怕犧牲的精神,讓志愿軍打贏了上甘嶺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