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西晉和東晉。西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暫時統一過全國的朝代,可惜時間很短便終結了。而西晉滅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八王之亂。
先來談談什么是八王之亂。所謂的霸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是怎么來的呢?這要從一個智障皇帝的廢立問題說起。
西晉是司馬氏的天下。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是西晉十分重要的統治者,素有太康之治的美譽)去世后,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惠帝。惠帝因癡呆無能,導致賈后專政。
賈后為了獨攬大權,命楚王瑋先后鏟除異己,其中包括惠帝的舅舅楊俊。楊俊去世后,賈后繼而殺楚王瑋,并囚殺楊太后,這一系列的舉動,引起了朝中的不滿。
296年,趙王倫應詔入京,掌握軍事和朝政;299年,趙王倫用計使賈后殺太子,后殺賈后及其黨羽;301年,趙王倫廢惠帝,自稱皇帝。而趙王倫的舉動又引起了其他諸王的不滿,于是齊王囧、成都王穎、河間王颙討伐趙王倫,惠帝復位。
雖然惠帝重新登上了皇位,但因無能統治國家,只是諸王的傀儡,于是諸王又開始了多年的混戰,戰火彌漫,諸王軍隊燒殺搶掠,導致民不聊生。最終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入朝專政,殺司馬穎和司馬颙,毒死惠帝,諸王力量消耗殆盡,“八王之亂”結束。
從根本上講,八王之亂的出現是因為皇帝的無能,以致大權旁落,諸王為爭奪統治權而爆發的戰爭。而八王之亂直接引起了西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晉滅亡的加速劑。但如果真要說這場禍亂要誰承擔責任,我想有兩個人難逃其責:
一個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等人從曹家奪得天下,錯誤地認為只有自己的家族掌握實權,才能確保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可是,他高估了那些親戚和自己的后代。司馬炎活著的時候,尚能控制局面,可當司馬炎死后,這種“分封”帶來的弊端就日益顯現了。
除了司馬炎,另一個關鍵人物便是賈南風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后宮干政一般都會引發禍患,像武則天、孝莊等精明強干的女性,實在是屈指可數。賈南風的權力欲與能力不成正比,將整個西晉政壇搞得一塌糊涂,可以說是八王之亂的導火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