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韓正在市十一次黨代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描繪的上海未來這座“人文之城”時有一句話:“建筑是可以閱讀的。”時下,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曾經被一座座工廠所占據的楊浦濱江,也逐漸顯露出獨有的風貌。
楊浦(南段)濱江公共空間第一期(示范段)
市委書記韓正在市十一次黨代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描繪的上海未來這座“人文之城”時有一句話:“建筑是可以閱讀的。”時下,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曾經被一座座工廠所占據的楊浦濱江,也逐漸顯露出獨有的風貌。
楊浦(南段)濱江公共空間第一期(示范段)
自從1882年第一座工廠——上海機器造紙局出現后,楊樹浦工業帶逐漸興起,中國第一座自來水廠、中國第一座煤氣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擁有最多船塢的船廠……從秦皇島路到黎平路的楊樹浦路,堪稱上海近代工業第一街。而承載了百年工業文明的楊浦濱江,又有哪些老建筑可以閱讀?
藏在船廠內的毛麻倉庫
楊樹浦路486號,掛著上海船廠的牌子。里面有一棟不起眼的四層廠房建筑,米黃的底色,外墻上有白色的裝飾條,人稱毛麻倉庫。
毛麻倉庫,顧名思義,是存放紡織原料的,怎么會在船廠里呢?原來,這片廠區從事紡織的歷史超過了100年,這座倉庫也有90多年歷史。
位于上海船廠內已有百年的毛麻倉庫。種楠 攝
這里最早是創辦于1896年的德商瑞記紗廠,1918年由英商安利洋行接管,改名東方紗廠。1929年,民族資本家榮宗敬、榮德生創辦的申新紡織買下了東方紗廠,成立了申新七廠。解放后,這里是上海第一絲織廠,曾是全國生產真絲和人造絲的龍頭企業,在紡織行業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上世紀末,因產業結構調整,上海第一絲織廠畫上了句號,2002-2003年企業用地整體劃入上海船廠。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團隊調查發現,這座毛麻倉庫是東方紗廠在1920年代建造的,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當時由公和洋行設計,建筑內部為早期的鋼筋混凝土無梁樓蓋結構體系,是濱江帶現存建筑中最早的無梁樓蓋倉庫,代表了當時的技術發展水平。
正在施工的上海船廠老碼頭。種楠 攝
有一張黑白的老照片,角度拍自黃浦江上。這座方方正正的“巨無霸”倉庫坐落在江邊,氣度不凡,倉庫前的碼頭上停靠著貨船,裝卸著原料和成品,背后的煙囪往外冒著黑煙,一派大工業時代繁忙的景象。設計團隊認為,這座倉庫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風貌藝術價值、公眾參與價值和都市經濟價值,建議對其整體保留再利用,并向上海市文物局推薦為文物保護單位。
正在施工的上海船廠老碼頭。種楠 攝
廠區另外還有兩棟建筑,分別是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廠房和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第一空壓站,外形更為普通。設計團隊認為,三棟建筑位于同一空間,富有張力,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特征,其風貌整體性的效果超過了單棟建筑的疊加,應該整體保留,彰顯歷史價值。
上海船廠岸邊一只只老“躉柱”現在仍屹立在碼頭上。種楠 攝
紗廠大班住宅變身咖啡屋
位于楊樹浦路江浦路的楊浦濱江示范段,有一家別具風情的咖啡屋。它位于一棟兩層的洋房內,灰墻紅瓦,有英式鄉村別墅的風情。昨天,80后的卞小姐來到這里,脫口而出:“這是我小時候呆過的托兒所!”
建于1918年的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現在已變身濱江示范段的咖啡館。種楠 攝
咖啡館內的工業元素 種楠攝
咖啡館一角 邵寧攝
原來,這棟房子也快滿百歲了。它是建于1918年的“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最早為英國老板住宅。濱江示范段有一部分是怡和紗廠舊址,也是后來的上海第一毛條廠,兩座小洋房曾經是廠里的托兒所和療養所。
去年,在楊浦濱江示范段建設期間,這座老房子經過修繕,也恢復了青春,有了“伴林浦舍”的美名。見證了楊浦百年工業的興衰歷程的老房子,現在是時尚的咖啡館以及游客接待中心。而今,三三兩兩的游人來到這里,坐在室外的太陽傘下,捧一杯咖啡,聽著黃浦江的濤聲,吹著江風,愜意無比。
楊樹浦路2086號是另一個修舊如舊的典型例子。這里原來是國棉九廠,也是日商紡織株式會社舊址。
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舊址,已修舊如舊。種楠 攝
位于廠區大門東側沿街的建筑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坐南朝北三層,但已不完整;仿石立面,呈黃灰色。建筑師與1949年前的歷史照片對比,并結合現場地面留有的基礎,確定了西側應該有一座圓弧形建筑與主體建筑相連,立面也應該是清水紅磚;而對于損毀更為嚴重的南立面,恢復了柱廊結構。室內也恢復了鑲板式木質墻裙,全部是老房子的原樣。如今,老建筑也被賦予了新功能,這里現在是楊浦濱江公司的辦公場所和展示中心。
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舊址。種楠 攝
拂去塵埃,發現歷史價值
還有一些原本并未列入歷史建筑名錄的老建筑,此次在濱江建設工程中也被一一發現,拂去塵埃,還其歷史價值和本來面貌。明華糖廠倉庫就是其中之一。
楊樹浦路1578號,收儲之前是上海有機新材料科技園。而在2012年前,它是上海化工廠,成立于1950年,是上海化工系統最早的國營工廠,為老上海人所熟知。而再往前追溯其前身,則是日商明治制糖株式會社的明華糖廠。
日商明華糖廠舊址。網絡圖
楊浦濱江公司規劃發展部的熊彬說,去年來到這里時,發現這座破舊的四層倉庫上方有一塊巨大“1913年”字樣的銘牌,大家都以為這座倉庫建于1913年。隨后,她和同事們找到了這座老建筑的檔案,才得知倉庫建成于1924年。廠房最初是兩層,后來又加了兩層。設計團隊認為,上面兩層年限較短,歷史價值不高,且沒有達到規范標準,應予以拆除,同時根據最初的設計圖紙,將倉庫修舊如舊,將最具歷史特色和工業特色的空間和構建清晰展現。
經仔細排摸,楊浦濱江有規劃保護的歷史建筑有66幢,總面積達26.2萬平方米。今后,不只是保護孤立的一棟棟建筑,而是要成街區地保護整體風貌。這里還將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劇院、音樂廳等文化設施。未來的楊樹浦路,將呈現老工業遺跡與特色文化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象。
楊浦濱江公司董事長左衛東介紹說,楊浦濱江還規劃建設上海工業博物館,初步選址是楊浦大橋東側的上海電站輔機廠(西廠),這片開闊的廠區內的四座建筑,涵蓋了從近代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及當代的各個時期的建筑遺產,很有代表性。
工業遺存同樣耐讀
說起“可以閱讀的建筑”,人們往往想起那些光彩奪目的公共建筑和富有特色的住宅,比如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會”,比如大光明電影院、武康大樓等……至于工廠,不少人會覺得,不就是廠房嗎?線條剛硬,顏色灰暗,有什么特色可言?
其實不然。工業文明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工業廠房同樣刻著歷史的印記,有著豐富的建筑美學內涵。著名的倫敦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就是由發電廠改建的。而今,這座美術館已成為倫敦的一景,也成為世界上老廠房重新利用的著名范本。
種楠 攝
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楊浦濱江一帶綿延十多里的工廠區見證了上海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歷史。因此,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廠房也是我們這座城市寶貴的工業遺存。楊樹浦水廠那壯觀的英式城堡式建筑,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此外,楊浦濱江也是許多民族品牌的誕生地,飽經滄桑的廠房,記錄著民族資本家艱辛的創業史、大型國企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承載著工業文明和紅色記憶的這些老廠房,厚重而質樸,等著你去翻開它,靜心閱讀。
楊樹浦水廠西側老廠房和煙囪。
附:楊浦濱江(南段)歷史建筑名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樹浦水廠
(楊樹浦路830號)
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工部局電氣處新廠舊址
(楊樹浦路2800號)
上海煤氣公司楊樹浦工場舊址
(楊樹浦路2524號)
裕豐紡織株式會社
(楊樹浦路2866號)
楊浦區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浦區文物保護點
英商怡和紗廠
(楊樹浦路670號)
黃浦碼頭舊址
(秦皇島路32號)
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
(楊樹浦路1056號)
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舊址
(楊樹浦路2086號)
亞細亞火油公司倉庫舊址
(楊樹浦路3024號)
慎昌洋行楊樹浦工廠舊址
(楊樹浦路2200號)
永安棧房舊址
(楊樹浦路1578號)
祥泰木行舊址
(楊樹浦路1426號)
楊樹浦路1430號住宅
(楊樹浦路1430號)
上海機器造紙局舊址
(楊樹浦路408號)
楊樹浦路橋遺址
(楊樹浦路蘭州路)
上述文物保護單位之外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瑞瑢船廠舊址
(楊樹浦路640號)
未掛牌的將保留的歷史建筑
毛麻倉庫
(楊樹浦路468號)
上海電站輔機廠(西廠)
(楊樹浦路1900號)
明華糖廠舊址
(楊樹浦路1578號)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