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曾說:不用羨慕任何人的生活,每家的鍋底都有灰,不是別人風光無限,而是他們的一地雞毛,沒給你看見。人生,沒有幸不幸福,只有知不知足。溫飽無慮就是幸事,無病無災就是福澤。
人不能總被困在生活中各種瑣事里,別讓困難成為借口,不要被現狀迷惑,讓自己成為一個自洽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有的人,跨不過去;有的人,跨過去了。
除了運氣之外,努力與心態,也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
學會看開,切不要事事比較
羅素: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生活中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那就是比較。
這怪不得我們,這是我們從小就植入的想法。小時候,父母、長輩,總喜歡拿我們與別人家的小孩做比較。
小時候比乖巧,上學比成績、比學校,工作后比收入等等。這種比較,算是動力嗎?也許對一些人來說是,但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一旦這種比較,讓自己產生無限的挫敗感,讓自己陷入消極情緒中時,一定要及時叫停,并抽離出來。
每個人的起點、節奏都不同,不要盲目的去比較。要知道,我們所看到的別人的那一面,不過是別人想給我們看的而已。
有句話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永遠不要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自卑自棄、內耗不止;也不要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沾沾自喜。
人要向前,不要總往后看
不能因為摔了一跤,就一直待在原地不起來。長大后的自己,要靠自己,沒有長輩時刻關注,及時扶起。
人,要自己學會長大。
不要糾結無法改變的陳舊往事,不能被困在過去,就讓過去過去,讓將來到來。
如果總是抓著過去的事情不放手,對那些受過的委屈和傷害耿耿于懷;其實,就是在消耗自己,讓自己的人生陷入到一個死循環里;那么,就沒辦法重新開始。
楊絳先生曾說: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你,怎么與它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人,要學會勇敢地翻篇。
學會知足,便能常樂
有句話:得到一件東西需要智慧,放棄一樣東西則需要勇氣;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人間自在人。
當一件事,越是著急想要結果,就容易失去平常的理智、判斷力。正所謂,越是想得到,就越得不到。
人的一些煩惱,往往來源于想太多。
當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能力,便會變得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陷入內耗當中。
此時,要及時清醒過來。
認清自身的位置,接受自己的優缺點,并保持積極的態度,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通過學習新技能、閱讀書籍、探索新的領域等方式,不斷尋求自我成長和進步。
人,要認清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皮囊》書中有這么一句話:真正能給你撐腰的,是豐富的知識儲備,足夠的經濟基礎,持續的情緒穩定,可控的生活節奏,和那個打不敗的自己。以后的日子去多長點本事,多看世界,多走些路,把時間花在正事上,變成自己打心底喜歡的人。
自己想要的,自己努力爭取。
不要盲目的去攀比,比,是永遠比不完的。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去發現屬于自己的美,自信坦然大方的生活吧。
本文僅供娛樂,請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