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 如果微信朋友圈支持查看訪客的話,我就不那么敢每天大膽地光顧了。但即使在不被知曉的情況下屢次翻閱你的幾條動態,可我仍然不知道你過得好不好。你的每條動態內容我都爛熟于心,時間,日期,心情,表情,可你連一張照片都吝嗇。
早些年在扣扣風靡盛行的時候,人手一個扣扣似乎像電話號碼一樣被標記。那個時候像探索新奇的世界一樣隔三差五地改昵稱 頭像 簽名等信息,小小的軟件牽連著每一個人。后來人們習慣隱身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查看隱身的外掛。似乎每一種隱匿的功能背后都會引導反其道而行的應用出現。
分手后三個月,她看到空間里前任來過的痕跡,他查看了她的相冊。盡管很久時間她沒有更新任何動態。雖然兩個人已經不再聯絡,彼此都有了新的生活,可當她看到他仍然默默關注她的生活時,心里酸澀難忍。于是狠下心,將他屏蔽在外。
微信相對于扣扣的設定來講增加了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性,朋友圈內的動態只有相互是好友的人才可看到他人的評論和點贊,而不像扣扣全都顯示出來。似乎是將陌生人的世界隔絕開來,不給人通過好友而結識新的好友的機會。
以及很多人常用的一款功能叫做撤回,兩分鐘以內的消息均可消失。雖然小部分人有著防撤回功能的插件,但這兩分鐘卻是考量一個人的見證。
我不想與你做朋友了。
你這人怎么這樣阿。
其實 我喜歡你。
別走了好不好。
很多想要說出口但又后悔的話被悄無聲息地撤了回來,大多數人會很感謝微信這個功能吧。像是一場恢弘而又沉默的拯救,心里的驚濤駭浪一下子歸于平靜。但對方對于撤回這件事應該會很無奈吧。你撤回的是什么,是你的心跳聲么?
幸好幸好有了這個功能,可以假裝嘻嘻哈哈,若無其事。可那些蓬勃的情感被隱匿在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吧。討厭的人,喜歡的人又如何藏得住呢?它給了你磨平一切的機會,但卻留下了 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 的痕跡。這條消息里 藏著你最大的秘密。
如果以查看朋友圈動態作為親密度考量的話,我該是你的好友里的第一位吧。但幸好這個舉動是隱匿的,才讓我的關心被收藏好。可即便每日光顧你鮮少的動態,我仍想親耳聽你說 你過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