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寵愛自己的孩子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要看清背景,若是一貫的一視同仁,那么必定會引起不滿,孫權正是如此,就因為對子嗣的態度,引起了二宮之爭。
導致的后果也是巨大的,廢黜太子,賜死魯王,重蹈漢武帝的覆轍,都是因為帝王的做事欠考慮,影響了未來歷史的軌跡,最后都是追悔萬分。
一、漢武帝廢太子
漢武帝與陳阿嬌結婚以來就沒有子嗣,雖然劉徹的嘴上并沒有說,但是心理卻十分難受,那個皇上沒有子嗣,這不免被大臣明里暗里去譏笑,一次偶然,劉徹祭祖歸來,路過姐姐平陽公主的府邸,準備進去坐坐,吃一頓家常便飯,這時候,姻緣就來了。
平陽公主知道自己弟弟心中所想,飯桌上喚了許多的歌舞伎來為劉徹助興,但是她實際的想法卻是給自己的弟弟“選妃”平陽公主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劉徹,也是為了自己,她要為自己的后輩考慮,萬一劉徹從這里看上了一個歌女,那么平陽公主往后的日子會更加滋潤。
事實也正是這般,在平陽府邸,劉徹遇見了讓自己一見傾心的衛子夫,并將衛子夫帶回來皇宮,衛子夫也倒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后期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衛長公主許配給了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雖說娶了衛長公主不久曹襄就戰死,但是念著這份情義,自然不會虧待他們一家。
衛子夫入宮之后,劉徹終于見到了自己有子嗣的希望,可是,這希望險些被前皇后陳阿嬌用巫蠱之術打破,劉徹怎么能不生氣,不僅僅將陳阿嬌打入冷宮,還憎惡起來了巫蠱之術,這也是后期讓劉徹面對佞臣的妄語輕易相信的原因之一。
劉徹因為長期征戰,再加上宮中的膳食調養的原因,他的身體素質極佳,也很長壽,人活得久了,就容易胡想亂想,面對江充說太子劉據用巫蠱之禍陷害自己的時候,他就失去了理智,直接追著劉據打,雖然劉據也有軍隊,但是怎么敵得過劉徹啊,被人陷害至死。
當劉徹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為時甚晚,他沒有辦法挽回這一切,更沒有辦法挽回自己的妻兒,歷史上這樣的慘案并不少,孫權晚年的時候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引發二宮之爭,重蹈漢武帝劉徹的覆轍。
二、二宮之爭背景
后三國時代,發生的最出名事件之一大概就是二宮之爭了,就是孫權的太子和魯王之間,為了奪取皇位的明爭暗奪,孫權的子嗣雖然極多,但是他完全沒有偏愛哪一個孩子,反之的是對待孩子都是一視同仁,這在尋常人家當然是個好事,但是,身處皇室這樣做只能帶來麻煩。
孫權的長子是孫登,自然也是第一任太子,他為人謙和,彬彬有禮,自然孫權對這個長子也是很看重的舉國上下的智囊團都為他服務,孫登對待這些大臣也是十分的恭敬,孫權對于孫登的態度就是完全放心,將他當繼承人培養,但是好景不長,孫登年金33歲就因病去世。
在他臨死之前,他懇請自己的父親立三子為太子,其實這件事情名正言順,兒子孫慮弱冠之年就早早撒手人寰,孫和這也倒是符合嫡長子繼承制度,在加上這是自己這么器重的兒子夙愿,孫權這個面對感情優柔寡斷的人自然沒有辦法拒絕。
孫和在孫登死后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同年四子孫霸也被立為魯王,除了孫登,孫權沒有特別喜愛重視的兒子了,所以孫權不僅僅對待太子孫和魯王孫霸的態度一樣,讓他們的俸祿一樣,甚至大臣們見到二人行的禮數都一模一樣。
正是因為如此,孫霸開始對儲君的位置虎視眈眈,孫權沒有對他們二人之間的態度有明顯的的分別,這給了孫霸的野心增加了一絲底氣,認為自己還是有機會向儲君之位發起沖擊的,畢竟自己的父親態度也不是很明確。
如果當時的孫權態度明確,可以將二人之間區別待遇,自然就能遏制住孫霸的不軌想法,在期間也曾有人勸諫孫權,要將二人區別對待,而這件事情傳到孫霸的耳朵里就是太子一黨要壓制自己的勢力,于是孫霸開始了自己的反擊,詆毀太子的支持者,想要將他們完全消滅。
三、二宮之爭的結果
隨著二宮之爭的戰爭打響之后,除了一些原本就有矛盾的人之外,更有一些地位比較低微的人,認為這件事情是一場人生的機遇,甚至一些大家族也紛紛站隊,在這兄弟二人之間下注,謀求發展,很快,這場大火就燃燒到了朝廷之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用著各種骯臟的手段污蔑,找對方的麻煩,看著這烏煙瘴氣的朝廷,孫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不能繼續任由這樣的局面發展,這已經危害到了東吳安定和諧的大環境,他決定要致力這兩派,首當其中的當然是激進人物,基本都被貶謫,流放,處死。
隨著刺兒頭都被連根拔起,屬于中層的任務也被慢慢提拔起來,朝廷逐漸的穩定下來,二宮之爭的戰火也被緩緩熄滅,通過這件事情之后的孫權覺得,往后若是這兩個人其中之一繼位,那必定朝廷會繼續不得安寧,會繼續面對分裂,于是廢太子,賜死魯王,七子繼位。
總結
二宮之爭對吳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這八年里,限制了國家的發展,無心對外,眼中只有朝廷中的勾心斗角,損失了朝廷中的諸多人才,這件事情也逐步帶領東吳走向滅亡。
太子的位置人人都覬覦,一個國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種值高的權利誰能不向往,但是利益后面總是伴隨這巨大的危險,要明哲保身,也要用智慧化解這樣那樣的問題,才能穩穩的坐上皇帝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