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定鼎天下,此后推行分封制。作為輔佐周武王的重要功臣之一,姜子牙也獲得了封號和封地,被安置在山東地區的營丘(后來的臨淄),國名稱“齊”,他則被稱為“齊始祖”。
周王室不僅給姜子牙封號封地,給他的權力也很大,讓他一直擔任“太師”,既能主軍,又能問政。他由此而輔佐了文、武、成、康等四代周朝天子。
然而,在他死后,周王室卻對他的后代痛下殺手。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齊哀公之死
公元前882年,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
“烹殺”,是西周的極刑之一,一點兒不亞于商紂王時期的炮烙之刑。施刑的細節是,先將受刑者的衣物脫得一干二凈,后把他們放到一口大鍋里,加水燒火慢慢煮,直到受刑者被煮熟。受刑者就像溫水中的青蛙,慢慢等死,其難受之程度已可想而知。
齊哀公是姜子牙的嫡系后代,齊國的第五代君主。他被烹殺的時候,距離姜子牙去世也才130多年。
姜子牙對周朝的建立有著不可抹除的巨大功勞,齊哀公是正統的一國之君,周夷王為何不念及姜子牙的貢獻、齊哀公的身份,把齊哀公給活活煮死呢?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周夷王三年(公元前882年),紀侯譖周,周烹之而立其弟靜。
翻譯過來就是,紀國的國君——紀侯,不斷向周天子進讒言,才讓齊哀公丟了小命。
紀侯進讒言的理由很簡單,到齊哀公時期,齊國的實力越來越壯大,威脅到了紀國的利益,讓紀侯惶恐不已,他于是就想出借周天子之手、殺齊哀公的計策。
紀侯不斷在周天子的耳邊說,齊哀公荒淫無道,不理政事,導致齊國民生艱苦,連老百姓都編歌來罵他。
周天子信以為真,開始關注起了齊哀公。
其實,紀侯進讒言、吹耳邊風,并沒有升級到讓齊哀公丟小命的地步,齊哀公亂了周禮,才是丟性命的真正原因。
二、丟性命的真正原因
周禮規定,各國公侯要定期向周天子朝拜,周天子登基、壽辰、婚事等,更是不能缺席。
據說,周夷王三年,周夷王過生日的時候,齊哀公并沒有去,也沒有派代表去,這讓周夷王非常惱怒。
周夷王結合紀侯此前吹的耳邊風,一怒之下,就把他給殺了。
有人會問,齊哀公只是沒有去給周夷王過生日而已,偶爾不遵守周禮,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嗎?
春秋時期,周禮不復從前,各諸侯沒有去朝拜周天子,已經變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周夷王時期,周王朝的統治還處于比較鞏固的階段,而周禮就是維系統治的重要手段。
齊哀公不遵守周禮,就相當于犯了法,觸動到了周天子的逆鱗,當然不會被周天子所饒恕。
站在周天子的角度上想,如果放任齊哀公這么放肆,那么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人忽視周王室和周禮,那天下豈不亂了?
無論是周朝還是任何一個時期,但凡觸動到統治者底線的,都不會有一個好結果。齊哀公恰恰觸怒了周天子,他不死,誰死?
不過存在爭議的是,姜子牙畢竟給周王朝立過大功,而他的后人卻被如此殘忍殺害,難免讓人覺得周天子上綱上線,不念及舊日恩情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