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這個詞,最傷的除了孩子,還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和原生家庭相比,離異家庭出現的問題會更多,這種問題,大多是因為單親、離異、不幸、不堪的回憶等各種問題所造成的。因為,不少離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式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會直接“害”了孩子。
10歲斷奶16歲未分床,離異母親翻出兒子褲兜里的小盒子,慌了神
開心果媽媽小區搬來一位新鄰居,叫元秋,有一個16歲的兒子。之所以搬過來,元秋說是為了讓孩子換個環境,離開一個比兒子大6歲的女生。事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在兒子2歲那年,元秋和前夫離婚了,因為前夫酗酒、家暴。自此,元秋便不再相信男人,獨自帶著孩子生活。既當父親又當母親的元秋,想給孩子更多的愛,所以,一直拖到10歲,孩子都沒有斷奶。如今16歲,兒子還不肯分床睡,母子二人同床不同被。兒子洗澡,借口錯不到后背,至今元秋還為孩子搓背。
上個月,元秋如往常一般洗衣服,在摸兒子褲子口袋的時候,摸到一個小盒子,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敏婷”兩個字。元秋一下子慌了神,兒子現在讀高中,可不能早戀啊!而且自己當初也是因為意外懷孕,所以才嫁給了前夫,她不希望兒子走父親的老路。
兒子放學回家,看到客廳的桌上擺著那個小盒子,心里也緊張。而后母子倆攤牌,兒子的一番話,讓元秋有些恍惚:
“首先,媽,我戀愛了,她比我大6歲,是醫院的護士,被男朋友甩了,很可憐。但是她很會照顧人,對我很好,就跟媽媽你對我一樣好;
其次,媽,我不是我爸,我會承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雖然這藥還沒派上用處,但是我怕萬一要用到,不想因此傷害她;
最后,媽,我不會影響學習的,等我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我們就立即結婚,我和她都會好好孝順您!”
元秋沒有責備兒子,因為她猛然意識到,兒子同情心泛濫、過于逞強、戀母情結、太想要一個完整的家等各種問題,都是自己所導致的,她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求助心理醫生。如今搬過來,也是因為距離這位醫生比較近,其次,也是想換個環境,和兒子重新開始健康的生活。
家有兒子,這些事情該教育
1、斷奶、分床的年齡,不要弄錯
之前開心果媽媽覺得,哪有男孩子吃奶到十多歲的,而后發現,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再看這些斷奶、分床睡很晚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人生似乎好不到哪里去。就比如女星狄鶯,她兒子12歲斷奶15歲分房,她對兒子的溺愛,將兒子送進了牢籠中。
作為男孩兒,一輩子和母親在身體、生活上最親昵的時間,應該保持在3歲之前。一般來說,男孩最晚2歲左右便要斷奶,5歲左右,就要養成分床、分房睡的習慣。
2、教會男孩兒,尊重女性
開心果媽媽之前遇到過一個非常荒謬的媽媽,在兒子處對象期間,她對兒子說:“都處著,沒事,反正你是男孩子不吃虧。挑一個最好的,讓她懷孕了,我們家就有底氣談條件了。”
相信不止一個媽媽會覺得,生個兒子就不用擔心了,反正在男女之事上,兒子不吃虧。只是,作為母親是否想過,自己也是一個女人?
有一點,必需教會男孩兒,那便是尊重女性!無論是陌生女性,還是親密的女朋友。如果這點反著教,那男孩兒未來的感情、婚姻生活將一團糟。
3、兒子和母親,要“避嫌”
孩子3歲之后,便會有性別意識,這時候,無論母親多慣著、愛著孩子,都要學會避嫌。比如親親、幫洗澡、上廁所、換衣服等等,都要避開。如果不避開,等孩子逐漸長大,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情感判斷。
當然,不只是兒子對母親,女兒對父親也是一樣需要避開的。
4、單親家庭潛存的家庭隱患,要留心
說到單親、離異家庭,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心理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其實,出現問題的,首先并不是孩子,而是單親家長。單親家長會有各種“偏激”的心理,比如孩子得到的愛不夠多等等,不健康心理將會帶來不健康的教育,不健康的教育,自然會養育出心理不夠健康的孩子。
所以,如果是單親家長,也要給到孩子理性、正確、高質量的愛,而不是過度、無條件的溺愛。
開心果媽媽寄語: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非常關心。既然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那我們也必需用正確的育兒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才能給孩子一份完美的答卷,更能給自己的余生,一份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