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很多小學學霸,到了初高中就默默無聞?小學錯過一件重要的事
成年人的面子,有時候并不一定是財富,也不一定是社會地位,而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成績。孩子成績好,父母臉上都有光,逐漸的,越來越多的父母會更在意孩子表面的成績,而去忽視孩子成績的“地基”。這就出現了,小學成績好,到了初高中卻一直跟不上的情況。01 “小學學霸,初中默默無聞,高中學渣”是如何形成的?好多年前,果媽教過一個女生,那時候女生還在讀小學六年級,成績在班上非常優異,正常情況下都是前三。女生父母對她期待也很大,希望她能考入重點初中。一對一的輔導,家長就是希望孩子哪里不會,我就教她哪里。小女生也很用功,價格也不低,這個活兒,果媽接得也挺開心。但是沒教幾天,果媽發現不對勁了。女生做題目準確率很高,但是我問她為何如此解答,女生卻根本回答不上來,最多說一句:“公式就這樣的,老師就這樣教的啊!”果媽作為一個過來人,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于是便和女生以及她的父母溝通,但是他們都一致認為:分數才是王道,其他都是噱頭,不重要。小升初,沒有任何意外,女孩進入了重點初中,全家人都很歡喜。女生初二的時候,她的父母再次找到我,大致就是這一年也給孩子找了一對一的輔導老師,但是孩子成績依舊持續在下降。到初二的時候,已經從班級前10,落到20多名了,甚至數學都無法及格,而一個班上不過就50來個學生。果媽婉拒了,因為那時候我也開始忙自己的事情。再到女生高二,一次逛街的時候,再次碰到這對父母,聊天后得知,中考女孩成績一般,只考入了一個普通的高中。只是進去時成績還行,現在又在逐漸下降。看得出來,父母很著急,覺得是孩子還不夠努力,孩子也很著急,覺得是自己天賦問題。只是,果媽早已無能為力,這似乎也是我能夠預見到的結果。最終,女孩本科都沒有考得上,上了一個大專。“小學學霸,初中默默無聞,高中學渣”是如何形成的?追根究底,還是孩子學習的“地基”沒有打牢。為啥很多小學學霸,到了初高中就默默無聞?小學錯過一件重要的事。果媽輔導的這個女生,其實并不是個例,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小學成績非常優異,但是到了初高中,就跟不上了。家長對孩子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孩子自己也很努力,但是他們有一件事情真的做錯了,那就是他們全程都在關注孩子的成績。分數有那么重要么?分數是很重要,但分數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檢測,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獲取的這個分數。像果媽的這個學生,她小學分數之所以高,是“刷”出來的。孩子夠勤快,即便對公式、題目并不是特別了解,但是奈何她做的題多,記住了。到了初高中,很多題目就不再是“套用”那么簡單了,孩子不但要了解題意,還需要了解公式背后的含義、使用情況。知識點會用,是完全不夠的,真正的基礎是理解,是思考。所以,孩子小學的“好成績”,到底是死記硬背來的,還是利用自己的思維思考來的,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初高中的“學習力”、“思考力”。“思維訓練”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時所忽視的,覺得這個不關乎分數,沒用。其實殊不知,“思維訓練”才是孩子學習真正的“地基”。可以這樣說,一個孩子擁有思維能力,那么學習成績上去,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如果一個孩子只會“死學”,沒有思維能力,那么成績掉下來,也只是學習難度和時間的問題。果媽的表姐,也曾重視孩子的分數,孩子才3年級,就因為沒考雙滿分而焦慮不已,然后一直讓孩子刷題,希望通過“熟練度”來提升成績。孩子成績短時間內是提高了,但是學習還是非常吃力。學習吃力、刷題也無法提升成績、題目稍有改變就易出錯等,這些都在提示家長: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