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動畫片、電視劇相比,紀錄片更能引領孩子們看自然、漲知識、懂人文。可以說,紀錄片是孩子了解世界、增長知識的一條捷徑。
寒假來臨。擔心孩子總是玩手機?不如帶孩子看著8部紀錄片,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
《地球脈動》是我看的第一部紀錄片,當時無意間看到有人說:這輩子都不會看到比這個更好的紀錄片了。一邊想著哪有這么夸張,一邊默默被種草。
看著影片里從南極到北極,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地球上的每一處都讓我熱淚盈眶,心懷感激,甚至想立馬拿上背包,親自去看看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地球脈動II》的主要內容不像第一季那樣廣泛涉及地貌與植物,而是重點集中在動物圈的物競天擇上。
兩鷹相爭
城市中的動物
影片的畫面也是美的一塌糊涂,活生生把紀錄片拍出了好萊塢大片的氣勢。
畫面、配樂、鏡頭、旁白,每一處都精致到讓人驚嘆不已。作為常年待在城市跟霧霾相伴的人,都快要忘記這才是地球的真正樣子了。回頭看了看身邊一起的孩子,怕他太小看不懂,沒想到一本正經的小模樣比我還入迷,還嚷嚷著長大后也要去看世界。
《藍色星球》被稱為最美紀錄片。對于這部片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它讓我們見識到海洋最恐怖的一面,同時,又把海洋最具魅力的一面展現給你。
偷拍只服BBC,這部動物版《無間道》萌到炸裂!
紀錄片界,BBC好像還真沒有對手,看了本片以后,你就會發現,原來諜戰片BBC也是超一流啊!
“間諜”,是BBC辛勤工作、拍到珍貴畫面的無數攝影師們。本片是一次搞笑的揭秘,論BBC是如何偷拍的之——《荒野間諜》。
這下又到了和熊孩子吹牛逼的時候了,BBC的攝影師不是人!
原來BBC制作了一系列安裝了隱蔽攝像頭的“間諜動物”。
比如長這樣的小猴。
還有這樣行走的糞便,能想出這主意的除了BBC也是沒誰了。
而這些“007”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入動物的內部,偷拍他們的生活習性。聽上去就很腦洞大開吧?
主持人布萊恩考克斯是量子力學的教授,物理學方面知識講解非常專業。(其實最重要是因為他帥!!)
取景非常豐富,布萊恩借用場景來類比抽象概念,概念非常通俗易懂。
讓孩子更直觀的看到陌生神秘的宇宙,眼界大開;即使孩子聽不懂深奧的名詞,也會被這美麗的宇宙折服。
自然紀錄片技術層面的巔峰之作,展示獵捕過程中的戲劇性時刻
BBC就是有這個本事,把動物世界講的比電影小說還有趣。《獵捕》又是一部震三觀的好片子。
全片幾十個獵捕故事,就一個懸念:它,到底有沒有吃到它啊?
就這一個就夠了,節奏緊張刺激到不行,別說孩子們了,大人們都抵擋不住誘惑。
對兩極的環境、生物以及人類進行詳細紀錄,感慨生命的奇跡
BBC上天入地的本事,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個星球,每一個角落最美的風景。這一次,他們選擇的是極地。
BBC團隊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快慢結合——捕捉到大自然最美的瞬間。
BBC的鏡頭呈現了冰雪世界里,這些生靈最可愛的一面。比如這只冷到腿都快跑沒了的小企鵝。
還有這只執著的要吃企鵝的海獅,這大概是最萌的捕獵了吧?
講述生命一生的故事,動物的生老病死讓人感嘆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動物的生命故事,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繁衍。
這部6集紀錄片就是從生命的6個階段,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動物們是怎樣克服重重險阻,努力地把他們的血脈、基因、種族延續下去。
比如說第一集初生中,白頰黑雁的雛鳥,出生兩天后必須跳下百米懸崖,跟隨父母覓食生。
要么學會飛,要么摔死, 大自然的世界就是這么殘酷。
再比如,美艷的蘭花螳螂,竟然真的會“螳螂拳”!還不是為了生存!
還有第3集家園中的北美鼠兔,辛辛苦苦攢了一堆過冬食物在家里,結果直接被大角羊吃了!可憐的小鼠兔絕望地尖叫,仿佛都能聽到它心碎的聲音。
還有動物界的房奴——寄居蟹,他們換殼排隊,竟然用的是冒泡排序算法!難道還是動物界的程序猿?
這部片BBC首次采用了4K攝影機拍攝,畫面美,劇情佳,再淘氣的孩子看了都挪不開眼睛,是過年必備的定娃神針了。
看《地球的力量》這部紀錄片,完全是因為它常年位于“最受歡迎紀錄片榜單”前幾名,更被稱為“和孩子必看的紀錄片”。
影片一共分為五集:火山爆發;大氣層流;冰川融化;海洋涌動;稀有行星。
前四集講了四種塑造地球外觀及環境的力量,第五集強調了它的獨特以及強大的適應性。
在觀看期間,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到每個場景,猶如身臨其境一般,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火山爆發時呼嘯而出的滾燙。
整個影片看完最深的感觸就是:在偉大的地球面前,人類的歷史真的不算什么,地球是很頑強的,即使全球變暖小行星撞地球火山爆發等各種災難,幾百年后,他都能恢復如初。
正像影片結尾所說:地球不需要挽救,地球怎樣都會存在,我們擔心的不該是地球,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