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玥亮說藥給大家說說脾胃虛寒證以及可用于調理的藥物。脾胃虛寒也就是脾胃陽虛、中焦虛寒,這脾胃陽氣不足,陽氣的溫煦的能力就會減弱,機體就會出現各種寒癥和虛癥,比如怕冷、四肢不溫、水腫、容易腹瀉、腹痛腹脹、胃寒胃痛、喜溫喜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清稀,舌淡胖或有齒痕,脈沉遲無力等。
脾胃虛寒者多見于飲食不均的人群,主要與飲食及先天的體質差有關,或者患者一開始是脾氣虛弱沒調理好,進一步發展成了脾胃虛寒。如果你喜歡食用生冷之品,會損傷脾胃陽氣,中焦陽氣不足則溫煦功能減弱,虛寒癥狀就出現了;或者天生體質差,或者生長過程中營養不良導致體質低下,這就是先天脾胃陽氣不足,虛寒體質。
患者很容易腹瀉,有時解饞稍微吃點寒涼爽口的、或者油膩的食物就容易發生,甚至久泄不愈;而且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各種胃腸疾病,像胃炎、胃潰瘍等等。病癥因人而異,患者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脾胃虛寒,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用藥基本原則就是溫補脾胃。一方面脾胃虛寒食滯所致的不思飲食、面黃、體瘦、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等癥,治宜健胃消食,主要配伍人參、黨參 、白術、山藥等補益脾氣藥,神曲山楂、麥芽等消食導滯藥,陳皮、積殼、砂仁等醒脾開胃藥。另一方面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脹冷痛、惡心嘔吐、手足不溫、腹痛、口淡不渴等癥,治宜溫中散寒,常用健脾益氣、溫中散寒藥物組合。
溫胃舒顆粒——溫胃止痛。
主要成分由附子(制)、黨參、黃芪(炙)、白術(炒)、陳皮、肉桂、山藥、砂仁、肉蓯蓉(制)、山楂(炒)、烏梅、補骨脂組成。
適應癥:可用于慢性胃炎,飲食生冷,受寒痛甚的胃脘涼痛。
臨床用藥經驗:
通過相關臨床研究,得出結論:溫胃舒顆粒治療脾胃虛寒型功能性嘔吐的臨床療效顯著。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暖胃舒樂顆粒——可溫中補虛,行氣活血,調和肝脾,止痛生肌。
主要成分由黃芪、丹參、延胡索、白芍、肉桂、砂仁、雞矢藤、白及、炮姜、五倍子等組成。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型胃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癥見脘腹疼痛,反酸噯氣,腹脹喜溫。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4g,一日3次。 或遵醫囑用藥。
復方春砂顆粒——可行氣溫中,止痛消脹,健脾開胃。
主要成分由砂仁葉油、白術、化橘紅、枳殼組成。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痛和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次或遵醫囑用藥。
附子理中丸——可溫中健脾。
主要成分由附子(制)、干姜、白術(炒)、黨參、甘草組成。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脘腹冷痛,手足不溫。
臨床用藥經驗:
通過隨機對照研究,得出結論:附子理中丸合神闕穴艾灸可治療重癥腸內營養脾腎陽虛型腹瀉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用藥。水蜜丸每次用6g,小蜜丸每次用9g,大蜜丸每次用1丸,每天2-3次。或遵醫囑用藥。
丁蔻理中丸——可溫中散寒,補脾健胃。
主要成分由丁香、豆蔻、白術(炒)、干姜、黨參、炙甘草組成。
適應癥:可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消化不良,脘腹攣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一次6-g,一日2次。
小建中膠囊——溫中祛寒,緩急止痛。
主要成分由桂枝、生姜、白芍、大棗、炙甘草、飴糖組成。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寒,喜溫喜按,脘腹疼痛,食少,嘈雜吞酸,心悸。
用法用量:口服用藥。每次2-3粒,每天3次。或遵醫囑用藥。
參桂理中丸——可溫中散寒,祛濕定痛。
主要成分由人參、附子(制)、肉桂、白術(炒)、干姜、甘草組成。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腹痛泄瀉,胃寒嘔吐,寒濕疝氣,手足厥冷,以及婦女血寒,行經腹痛。
用法用量:姜湯或溫開水送服;每次1-2丸,每天1-2次。或遵醫囑用藥。
這里給患者有三點建議:
規律飲食——規律進食,保證足夠的休息,注意飲食健康,避免暴飲暴食或節食,饑一頓飽一頓;飲食要適量,攝入易消化吸收食物。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避免直接食用生冷食物,寒涼之品,各種冷飲冰鎮食品等;攝入膳食纖維要適量,鼓勵經常用健脾補胃的藥膳,如茯苓山藥粳米粥。
增加體質——注意加強營養,多運動鍛煉,保持積極樂觀情緒,避免情緒起伏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