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于南普陀寺后山,兜兜轉轉,遙見“阿蘭若處”(疫情原因暫不開放),追憶弘一法師曾在此處閉關修行,不禁感懷。當夜偶有一夢,恍惚間仿佛曾向法師提請開示,法師平心靜氣,言辭懇切,醒來驚異,“如是我聞”聊以記錄,權當自我勉勵。如有得罪他人之處,并非本意,還請見諒為盼。
(一)
“請你們不要再天天談論我了
把我的故事講上一千遍,也不如實實在在地踐行一件事情
你們開始做了嗎?你們真的喜歡嚴持戒律嗎?
你們真的放下萬緣,開始了真正修行了嗎?
再者,你們講的故事很多夸大其詞、以訛傳訛,很多妄語
不要拿自己的想法過度解讀我,也不要附加情感去渲染我
活著的時候我都不喜歡虛名 也不喜歡應酬
走了 也希望讓我繼續清凈安寧
世尊入滅時 曾告誡我們
以法為師 以戒為師 自依止 法依止 莫異依止
我們真的不需要一個外在的偶像了
更不需要一直對他頂禮膜拜了”
(二)
“不要因為我填詞了一首《送別》 就說我精通音律 甚至是藝術大師
實際上 這首歌的旋律借來自“日本民謠”
我曾想自己譜曲 但試了幾次 寫不出比這更好的旋律
再者 里面的“一壺濁酒盡余歡”
皆因早年文藝情結作祟 積習難改
違背佛家清規戒律 引人誤導 實屬不該
至于我的繪畫、詩詞、篆刻、戲劇等
也只是年輕時期不成熟的(絕非故作謙虛)玩耍和涉獵
根本稱不上專業 更非大師
請你們尤其不要用“才華橫溢” 、“開創先河”形容我了
九泉之下 都愧不敢當
我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凡夫 請讓我做回自己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要回歸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樣
(三)
“我一向并不自謙 本來凡夫一個
所以也曾經犯下了很多過錯
當時一念出家 拋妻棄子
絕非被你們美化的“為大家 舍小家”
或者某種美好的猜測、想象和浮夸
實則我的私心、無情和決絕在作祟
非但目無法紀 更違人間倫理道德
給親人以巨大痛苦悲痛 使之身陷苦海
還妄語“愛即慈悲” 真乃一派胡言
何以有臉狂言 信誓旦旦 普度眾生
由此沉淪地獄數十載 以贖前孽
而如今 世人不去同情孤兒寡母
卻對我的不義之行歌功頌德 大錯特錯
真乃世風乖戾 顛倒妄想 阿彌陀佛
(四)
“六祖告誡'人成乃佛成’
如果做人尚且如此沖動、自私、無情
不合中道 則何以妄談修行?
故而 切記 慈悲 宜從家人開始
若非家人同意 且不可妄自行動
既入圍城 自當有始有終 不可私心跳脫
否則妄稱丈夫君子 實為小人懦夫
若真向道 自始宜兩袖清風 不墮塵網
或世人又舉稱世尊也曾如此抉擇
且不可妄自揣度圣意 更不可妄比圣心
誠如佛陀 也曾因久遠之惡業而沉淪地獄
然其多生善業功德 自有超脫之日
汝且幾分把握?
(四)
絮叨良久 希望世人速回正道
世相萬千 終究如夢如幻
予一生顛沛流離 妄自造作 磋磨歲月 近乎空過
雖以書法、戒律遺存于世
但終究難以解脫成就通達圣教之真諦
更無完整之修行次第、實修之體悟
可為后來者所借鑒 洞見無上菩提
遙想佛陀當時 一生青簡 心無旁貸
發下亙古未有之弘愿 為法忘軀 精進修行
終于證道歸真 成就佛果
后世諸大菩薩如“龍樹”、“世親”、“無著”、“寂天”
也都以修行功德神通 得見諸佛境界
造作傳世經論 度化無量眾生
而如今 東土僧眾 庶幾真心向道
又有幾人貫通三教 證得圣境
而人身難得易失 剎那生滅
若不及早幡然覺醒 勇轉業流
若想證道 難上加難
不幸退轉 更是長劫輪回 無有出期
豈不惜哉、悲哉、痛哉、愚哉?”
法師言畢,忽而不見,猶如從未來去,亦從未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