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周易》的不傳秘本《易象》(文:李守力)


   《左傳?魯昭公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觀書于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周之所以王也。

此處的晉侯是晉平公,他派遣韓起(謚號宣,史稱韓宣子)聘魯,一是此時魯昭公剛剛即位,晉國作為盟主理應要去祝賀,二是韓起新官上任代替趙武管理晉國事務,也要到魯國亮個相。根據《周禮·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大史有藏書之職,故韓起在大史處觀書。

從《左傳》《國語》筮例看,《周易》古經當時為各諸侯國所具有,韓起沒有必要到魯大史處觀覽,更不會為之贊嘆。由于孔子“述而不作”,故《易傳》只是孔子所編輯,很可能《彖傳》《象傳》的內容就是《易象》,因為《彖傳》、《象傳》都是通過“觀象”解析《周易》經文的,而且從其內容可周公之德周之所以王也”,如剝卦、比卦“上以厚下安宅”、“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正是如此。

3000年前文王周公父子創立了以《周易》為代表的經典文化,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巔峰,這也是孔子終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周易》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卜筮,然而骨子里卻是“經綸天地之道”。故不知《易象》斷不知《周易》之精髓。

《易象》乃周公創立的釋讀《周易》的最核心經典,故不傳諸侯,魯國為周公之子伯禽封地,故有保存《易象》之職,此所以“魯昭公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觀書于大史氏見《易象》”也。

《易象》內含“周公之德周之所以王”之真諦,是“協和萬邦”之道,“轉輪法王”之道,大同之道。

《易象》實際為哲理象數學,哲理是社會科學范疇,象數學是自然科學范疇。傳本《周易·說卦傳》即是《易象》之象數學的一部分,這部分由于是繼承了《連山易》《歸藏易》的《說卦傳》,所以在宋國(殷商之遺國,《歸藏》)、杞國(夏之遺國,《連山》)以至于各個諸侯國廣為流傳,故《左傳》《國語》筮例中史官占卜主要以卦象推算。

春秋時人人以《易》為卜筮書,唯獨孔子發現了《周易》有“古之遺言”,這說明孔子認為《周易》經文本來就含有義理。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而喜》,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則彬彬矣。’”

《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帛書《易》的《要》篇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子貢老師老而好《易》提出質疑: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孔子的答復是:《尚書》多於矣,《周易》未失也,且又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故《易》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剛,愚人為而不忘,做人為而去詐。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辟咎,然后《易》始興也。《易》,我復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孔子強調他與史巫之異,因為他發現了隱藏在《周易》卦爻辭里邊的德義。孔子這時走進了周公的精神世界,他觸摸到了《周易》的核心。他發現《周易》的卦爻辭并非是卜辭的隨意堆砌,而是嚴格按照六十四卦本身的哲理數學規律演繹出來的,這就是“觀象系辭”,也就是《易象》的法則。如今我們見到的《易傳》里就有孔子發現這一規律的心得。《彖傳》《象傳》是《易象》的主體。《系辭傳》“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這兩句就是講《彖傳》和《象傳》的奧妙。

韓詩外傳·卷第三》“周公誡之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之謂也。夫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此段文字另見于《說苑·卷十·敬慎》,這里周公引用了謙卦的卦辭和《彖傳》,這是周公作《易象》之《彖傳》的互證。后孔子“述而不作”而傳承之,這就是《易傳》(十翼)。

漢朝《周易》之學大行其道,其特色是陰陽學的摻入,故卦氣、爻辰、納甲、升降、卦變泛濫,易學流于穿鑿附會。象數易學家把陰陽學引入易學,實際上是出于擔當社會道義,維護國家和民眾的利益,以陰陽言災異,規勸君王行仁政也。至魏晉之初天才少年王弼把漢易中的象數累贅掃除,史稱“王弼掃象”,王弼掃象本也是出于擔當學術道義,力求恢復《周易》之本真,所以我們從王弼易學中看到了清晰的爻象理論(應乘承比),這是周公《易象》原旨,如果沒有王弼,爻象就會湮滅于象數易學中了。到唐朝頒布孔穎達《周易正義》,王弼之學稱為官學,象數之學幾成絕學,安史之亂以后李鼎祚獻《周易集解》以補象數之缺。宋代程頤作《伊川易傳》,專弘義理,學者多忘記《易》為卜筮書,故朱子強調其本為卜筮而作。后朱熹《周易本義》成為官學,明清廣為流傳,無疑助長了卜筮之風,故清朝康熙命李光地撰《周易折中》,折中,取中道也。

總之,從易學的歷史看,其發展進程完全符合“單擺定律”,學習和研究《周易》要還原《周易》本真,只有做到左右逢源,象數義理一體同觀,才能合乎易道,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易之流派與歷代大儒注釋
怎樣讀《周易》?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中國易學史
《易經》基礎概念及六十四卦詳解(三)
周易的學術研究
李霞:易學詮釋原則與方法的演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广河县| 达尔| 星子县| 钟祥市| 托克逊县| 合江县| 施甸县| 乌海市| 丰顺县| 旅游| 罗源县| 宁陵县| 习水县| 馆陶县| 七台河市| 台东市| 讷河市| 绩溪县| 昭觉县| 彭阳县| 澳门| 城固县| 郎溪县| 萨嘎县| 视频| 崇明县| 定远县| 广安市| 东兰县| 凤冈县| 潜江市| 从化市| 鹤峰县| 鄂伦春自治旗| 罗甸县| 特克斯县| 微博| 尉犁县| 嵩明县| 曲阜市|